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魏奋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能值理论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批准号09XJL007),最终成果鉴定为良好等级,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彭宝珍、贾芳、彭玉琴。该成果的主要建树和创新之处:(1)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率从2000年的0.3335下降到2009年的0.3045,同期环境负载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教训与经验基础上,认为甘肃以河西走廊为中心发展文化产业是因地制宜的选择。经过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和生态变迁,河西走廊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地区,因此生态文化产业是甘肃文化产业的必然路径。以保护水资源为基础,减缓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速度;以保护各族人民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核心,保障各族人民在河西走廊安居乐业;以保护多样性文化为桥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生存与发展,最终形成保水、保人、保文化三位一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并从当前国家新能源发展形势利好的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发展契机,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河西地区的新能源产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征战河西走廊期间,根据党中央"打通国际路线"和"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等指示,始终把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从奉命西渡黄河到最后西征失利,红西路军先后在甘肃永昌、山丹、临泽、高台等4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相应的各区、乡、村基层苏维埃政权。红西路军在河西地区积极开展建政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为西路军战略任务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河西走廊曾是红西胜军2万多名将士与敌浴血奋战阶地方。当年流落在该地区的西路军战士有近百人之多。如今,这些走红军战士还有30多名分别散居在千里河西走廊一,都已年过七旬,何弱多病,生活不便。为了让这些老前辈们安度晚年,兰州军区驻张如第27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于198年初成立了为西路流落红军义务服务医疗队,每年分期分批深入@向西地区5地市,坚持义务为西③I流落红军巡医问诊。16个春夏8冬,医疗队冒严寒,战酷暑,走戈壁,穿沙漠,风餐露宿,昼夜兼程,足迹遍及河西走廊13个县市区,行程8万多公里,定期为老红军检查身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廊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以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河西”,是我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亦是我国北方地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与西北地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走廊东起乌鞘岭,西到古玉门关,北部自西向东有马鬃山、合黎山...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古道上历史遗存最集中、最丰富的一个地区,具有空间上的同一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及区域交通的便利网络,发挥整体区域优势是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该区地区间的旅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旅游区为支点,特色旅游热线为纽带,打造旅游精品,重塑旅游形象,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旅游产业带,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西地区是甘肃乃至中国的一块宝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为河西经济开发区.河西地区具有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诸多有利条件。从甘肃全省范围来看,河西地区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虽然都较为有限,但对全省经济、发展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90年的24.9%降低到1996年的23.4%,再降低到2000年的18.8%;年均降低幅度由1990年—1996年期间的0.25个百分点扩大到1996年—2000年期间的1.15个百分点。这说明90年代中部地区的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在民族贫困地区就更加牵动人心,这就是农民增收问题。据统计,全国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五年下降,从1996年的9.6%下降到2000年的2.1%。从文山州来看,200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长7.4%,“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2.9%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虽然农民收入在相对平均的情况下呈缓慢增长之势,但在这平均数的后面,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出现负增长的。  相似文献   

11.
降蕴彰 《小康》2023,(19):20-23
<正>在大力提倡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生态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对于如何结合生态建设、荒漠化防治、退耕还林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推动发展现代草业,任继周的思考仍在深化。“我们正在迈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危机就是人类文明危机。这是更为根本的危机。”2023年1月1日,9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祁连山生态安全的相关建议》,表示“祁连山保育了河西走廊的多种生态系统”,但“祁连山的乳汁不够它所养育的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危机状态”,建议相关方面高度重视祁连山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西南是甘肃省的酒泉地区,东边是阿拉善右旗,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507公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由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浇灌的额济纳绿洲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驼羊成群的地方。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黑河水四季长流,进入额济纳的水量年平均10.5亿立方米,东、西居延海碧波荡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黑河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粮、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使黑河下泄水量大幅度减…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6)
正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这里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千百年来,东西商贾、南北僧众,"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书写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5日,“图书传递工程——穿越河西走廊”启动仪式在天津市新华中学举行。一辆辆满载着天津市中小学生提供的一百万册课外读物的货车,缓缓驶出校园,驶往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五个地区。这些图书将为那里的10万贫困中小学生援建100个爱心图书室。由CCTV-7《生活567》栏目发起的,以“节约书本、奉献爱心”为宗旨的“图书传递工程”,自2005年8月启动以来,足迹已经遍布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支持单位数百家,志愿者近万人,募捐书本200多万册,援建了200个爱心图书室。如今,这些爱心图书室已成为偏远山村孩子们读书的乐园!可以说,“图书传递工…  相似文献   

15.
“长城主宰”:嘉峪关罗哲文嘉峪关在甘肃省的西部,正当河西走廊的西头,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即起于这里。嘉峪关是古代军事要地,在现存长城中是最完整的一处。雄伟壮丽的嘉峪关城素有“天下雄关”、“长城主宰”的称誉。关城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始建,至嘉靖十...  相似文献   

16.
绵绵祁连,皑皑白雪,流进河西走廊的雪水,在茫茫戈壁上滋育出一片又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树浓荫覆盖的刘家沟村,像是绽开在这片绿洲上的一朵牡丹,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对改变刘家沟村面貌起到重大作用的是一家叫"有年金龙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从这家公司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新建的"英才楼"上望过去,层层叠叠的蔬菜大棚,气势宏伟,各种应时蔬菜,正在那些大棚里吐芽拔节,开花结果。刘  相似文献   

17.
海燕西北飞     
黄瑞我 《台声》2000,(11):39-40
今年是“保钓运动” 30周年。台湾同学会在兰州举办“西部开发考察暨两岸关系座谈会”,我们接受邀请参加会议。会后,从兰州出发西行,经武威、张掖、嘉峪关到敦煌,再从河西走廊,走访了丝绸之路中段,为期 10天。 一     8月 7日,会长林安中先致开会词后,由副会长林盛中主持会议。甘肃省领导人先讲话,表示欢迎及支持,并介绍甘肃省历史现状和前景。甘肃省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对外开放有辉煌的历史,在中西交通文化交流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在正为开发大西北努力准备。     来自美国的沈己尧教授首先…  相似文献   

18.
文猛 《中国减灾》2009,(3):58-58
翻越高高的祁连山,穿行茫茫的大戈壁,走过悠悠的河西走廊,踏上走廊上那一片又一片青青的绿洲,我们走向西部.回眸远逝的人生岁月,展望西部的漫漫长路,亲历着雪山的圣洁、戈壁的苍凉、沙漠的辽阔、绿洲的召唤,每一个走过西部的人心中总有一个感觉,感觉走向西部其实就是再现我们的人生长路.翻越雪山就像翻越人生中那一个又一个或成功或失败的高度,穿行戈壁沙漠就像穿行人生中那一个又一个失落、寂寞、苦难的空白地带,走下去,坚强地走下去.戈壁尽头是雪山,沙漠深处有绿洲.  相似文献   

19.
国家建设哈密—永登750KV送变电工程和省上建设河西走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是实施西电东送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发展电力能源工业,带来了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伊始,从中国的首都北京到河西走廊的山丹县,从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到坎特伯雷平原的斯普林菲尔德镇,中、新两国人民都在为纪念他们共同敬仰和爱戴的一位老人诞生100周年而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