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大罗山和三垟湿地组成的温州生态园,作为温州生态市建设的重要载体,2004年被省政府列入生态省建设的1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百项千亿工程。温州生态园面积达130平方公里,被市民亲昵地称为瓯海、龙湾、瑞安“两区一市”,余脉直抵瓯江。温州生态园离温州市行政中心2.5公里,位于温州大都市的核心位置,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等规划建成区与环大罗山的环山大道相接,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就近分布。园区的生态价值十分丰厚。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生态园的生态理论(潜在)服务价值很高,每年高达5亿元左右,该区域对整个温州城市生态安全、区域小气候稳定、城市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园区的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生态园范围内,有仙岩、瑶溪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茶山、天  相似文献   

2.
傅小波 《今日浙江》2014,(24):42-43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浙江(温州)2014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上,温州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城市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温州市服装商会承接政府转移的打造"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城市"职能后,引领行业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所取得的又一项成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前沿城市,商业经济相当发达。 "温州模式"、 "温州速度"、 "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本文简要介绍了温州的概貌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目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3月24日,温州市十四届人大瓯海中心组代表开展了会前视察工作. 杭州亚运会临近,瓯海进入亚运时间.代表们第一站来到了位于瓯海中心区南单元的温州龙舟运动中心.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处于城市中央绿轴末端,项目采取"水岸同建、无缝相连"方式,布局"一场二馆一水上基地",包括温州龙舟运动基地、瓯海区奥体中心(包括主体育场、体育馆、...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海港城市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诚如温州孕育和发展了被称之为"温州模式"的我国最早的市场经济形式一样,温州的社会治安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温州市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广大公安民警历来有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安理论研究和运用公安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公安现实斗争的传统。现在,温州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温州的公安改革和公安队伍建设也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之中。本刊选择了来自温州的三篇公安理论研究和调研文章,与温州市公安局联合椎出"温州专版",相信广大读者能从中更深入地了解温州,了解温州的公安工作和公安理论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6.
市县     
《今日浙江》2006,(2):42-43
杭州:多措并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宁波:出台四项规定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嘉兴:抓“四大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温州:生态园管理条例年内立法;衢州:工业循环经济主抓“5518”工程。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6)
正松山湖(生态园)地处东莞市几何中心,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地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日,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暨科技文化交流日活动将在东莞松山湖(生态园)举行。届时,"马拉松+科技"的双重魅力将在松山湖(生态园)展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拓展,城郊结合部面积越来越大。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联结带,城郊结合部既是城市建设的备用区、经济发展的演变区,又往往是城市管理的“真空”、建设的“盲点”和文明的“死角”。今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中心城市城郊结合部面积已达110平方公里,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的实际,从影响甚至损害温州城市形象、影响温州发展环境、影响温州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治城郊结合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全面启动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集中力量打好城郊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省温州市于2015年获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首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几年来,温州以打造"筑梦温州"服务品牌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做台湾青年工作和人才引进的特色之路。现已吸引3000余名台湾青年来温联谊交流、近700人实习创业就业、65名台湾博士任职温州高校和民企,促成50个台青创业项目和台湾团队落地。温州被台湾青年誉为"离家工作最近的大陆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一、温州商品经济的兴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瓯江入海处的温州是我国一个著名的港口城市,是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历来是浙南和瓯江流域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温州人民素以善工经商著称。但是,“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国际形势和“左”的经济政策,温州的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使温州的经济濒于破产的边缘。许多国营企业靠贷款发工资,农民更是逃荒,要饭流落四方,年人均收入不到60元。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大》2015,(Z1):64-65
温州,以气候温和而得名,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旅游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作为浙江的"南大门",温州是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浙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辖3区2市6县,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均为1.1万平方公里左右,户籍人口800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852元、16194元。2014年以来,温州按照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龙湾扩大中心城区辐射功能、加快经济城市社会转型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以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为平台,构筑一核二轴六区产业构架,努力把龙湾建设成为温州商贸、金融、生产服务、楼宇经济、现代商住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打造温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浙南闽北三产发展引领区,实现由工业强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迈进。发挥四大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3.
瑞安市是温州大都市区的南翼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瑞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温州模式"和中国民营经济的主要发祥地。本文简要介绍了瑞安的概貌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当前瑞安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指引750万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前进的最新动作,是今年温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港三城”战略。而在10月13日结束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之际,温州市委书记李强更明确地公开了温州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成为浙南、闽东甚至更大范围区域内的中心城市,领跑该区域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关注的是,通过这次破天荒的“世界温州人”大会,温州展现给世界的是怎样的一种活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一、温州市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温州?温州市政府对温州的城市品牌进行了多方位的传播。(一)影视作品的人文传播早在2007年,一部名为《温州人在巴黎》的电视剧通过表现温州商人善良睿智、敢于人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使温州“民营经济领先,以商闻名于世”的城市品牌形象得以迅速地在全国传播。2012年11月,又一部以温州人为题材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一轮“温州热”。温州“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无可比拟的正面重塑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浙江人大》2016,(4):48-49
瑞安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陆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万。近年来,坚持"产城联动"主战略,加快经济、城市、社会和政府转型,开创新常态下赶超发展新局面。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78.79亿元,工业总产值1271.5亿元,财政总收入86.46亿元。2015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两岸青年交流、台青创业就业领域被国台办多次提及的明星城市不多,温州是其中之一。作为大陆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温州与台湾产业结构相似、人缘地缘相近。随着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温州人的交通、教育、旅游、慈善、文创、生态农业观光、医疗养生等各领域中的"台元素"越来越多,温州也成为台湾青年登陆创业就业的首选地。9月12日至15日,由浙江省政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5月18日,由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2016"创业创新·筑梦温州"台湾青年人才对接会在北京举办。这是该中心继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创业创新·筑梦温州"在京知名高校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座谈交流会后,大力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又一积极举措。本次对接会带来温州当地高校及企事  相似文献   

19.
温州人“走出去”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温州人到外地创业,外出人员的地域和经济活动领域分布十分广泛。(一)基本现状1.在外温州人的数量与分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温州人有175万人左右,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3%,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其中上海、北京、杭州、武汉、南京、昆明等13个城市都有5万人以上,最多的是上海,有近20万人。近年来温州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明显增多,西安、成都、宜昌、长沙、呼和浩特等城市均有2万人以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9,(14):63-63
陈岙村位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东北端,毗邻龙湾区,是规划中的温州生态园人居区和主要入口,村民以水暖业、汽摩配业为主导产业。全村254户,村民1054人。2008年全村生产总值2667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5510元,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过去的陈岙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负债的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