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旅游业是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工业旅游等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证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玉屏发展旅游的几种实际需要旅游业在玉屏县起步较晚,产  相似文献   

2.
赵广民 《奋斗》2010,(2):15-16
<正>为了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兴凯湖资源优势,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牡丹江农垦分局将举全局之力打造北大荒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一、促进农垦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垦区旅游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性标志。首先,牡丹江农垦分局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变垦区经济发展方式。其  相似文献   

3.
从围绕"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到加快实现"一地三区"奋斗目标,推进"一山一城一带三环多点"旅游发展新格局,紧扣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业,江口县委、县政府立足做大做强梵净山旅游产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旅游产业发展应做到“七个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等具有重大意义。审视石家庄的旅游活动及旅游产业,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关注。需要花大力气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努力,逐渐使全市人民形成共识:张家界因旅游建市,靠旅游立市,发展经济就必须以旅游为突破口,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一、支出发展旅游业旅游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张家界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旅游业是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正确选择。今后几年,我们将把旅游业放在更…  相似文献   

6.
郑联合 《学习月刊》2009,(12):44-44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的龙头,更是推进神农架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现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尽快把神农架旅游产业建成特色鲜明、发展成熟、配套良好、运作规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被称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的旅游业,已成为拉动丽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支撑产业。在做大、做优、做强、做精丽江旅游业的历程中,玉龙雪山旅游开发总公司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而总公司的发展壮大,又得益于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树立大旅游发展格局和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一业兴百业兴",推动一二产业升级,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忻州,作为全省的贫困地区之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贫困落后境地?文章以此为出发点,着重指出,必须放眼全国,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更加宏观和战略的角度加以认识。这就必须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住忻州旅游开发的薄弱环节,从而在指导思想上立足于全区办旅游,建设以五台山为龙头的大旅游开发格局,又以旅游业带动整个第三产业和加工业,以此确定未来忻州的长远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准确坐标。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省委、省政府已将此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尤其是对三州地区,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文件,要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而三州地区的旅游资源又主要是生态资源。因此,四川省发展旅游,要做到旅游强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四川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08,(10):F0004-F0004
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要求把包头的旅游业做大、做活、做强。”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国内各省市竞相发展的产业。相近区域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必然趋势。通过政府间合作推动旅游品牌建设,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促使旅游业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以地域临近、旅游资源丰富的辽西区域为例分析,阐述建设大区域旅游业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优点。剑川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县域经济结构,由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10,(12):23-23
天津:以滨海新区为龙头、以现代产业为依托,打造北方经济中心。着力构筑"三个高地":一是高端产业高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山川秀丽,有着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2000年全省旅游工作会上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面对加入WTO和更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快改革、加速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湖南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提高旅游业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狭义的旅游经济发展观念中解脱出来,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发展道路来发展县域…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之一,自然美景、历史遗迹、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五”以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全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这一时期,随着全省对旅游业各项战略措施的逐步实施,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体制机制得到创新,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贡献率逐年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高。一、“十五”时期,山西省旅游业在海外、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政府制定的本世纪最后五年和下世纪前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加快发展旅游业:是一项重要内容。总的目标是,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搞好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文明服务,加快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将继续把旅游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旅游业; ——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多种旅游产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我们将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围绕旅游业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重视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申奥 《世纪桥》2014,(4):4-5
正旅游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近几年,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对新形势下作为转型升级有效承载的红色旅游业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业的发展和知名度得到大力提升。但是,面对我市旅游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在有限财力和资源的情况下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应该凭借优势、突出特色、突破重点,抓大、抓强几项特色旅游,以此带动全市旅游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启涛 《奋斗》2010,(9):59-60
<正>我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名镇后,我们把建设旅游名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按照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内外交通顺畅、环境整洁优美、地域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稳定的标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力打造大亮子河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