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性的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近代以后,哲学家们摒弃了以往把本原看作是产生世界万物的基质或构成世界的元素的观点,转为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去理解本原,把本原理解为这种关系中第一性的东西。哲学发展的史实证明,无论何种哲学都是以对物质与精神关系这一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为基点形成和发展的。所有唯物主义都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物质本体论,所有唯心主义也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坚持精神本体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坚持的仍然是物质本体论。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物质本体论,使物质本体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和彻底的物质本体论,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变革。认为物质本体论只是旧唯物主义范畴的观点,以及认为物质本体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恩格斯、列宁的思想,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余栋华 《唯实》2010,(7):28-32
唯物主义方法与唯心主义方法是两种根本的哲学方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属唯物主义方法或唯心主义方法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都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根本变革的实质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从主体的维度来建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维度来源于黑格尔,尤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集中体现了其实践唯心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吸收实践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栋华 《唯实》2008,4(4):23-28
"观念的唯物主义"具备概念成立的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所指向的对象真实存在;二是正确地揭示了这类对象的本质特征。"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正确揭示旧唯物主义在本原观与出发点和哲学方法上的内在矛盾,有助于认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一切旧哲学的共同本质,从而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6.
余栋华 《唯实》2009,(8):48-5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的整个哲学史上,唯心主义都在总体上处于优势,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而旧唯物主义即观念的唯物主义则显示出愚蠢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全盘套用了唯心主义的哲学方法,导致自身在观点与方法上的根本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一是指一种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这里所讲的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前者。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根本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统一于精神,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彻底唯…  相似文献   

8.
列宁曾赞扬黑格尔,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很显然,列宁赞扬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而不是他的唯心主义。批评的是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而不是它的唯物主义原则。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人,比片面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的人更聪明、更明白。这是全部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任何一个熟悉一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凡是真正继承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既是实践经验的凝结,又是得力于辩证的思维方法。任何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人,只能把…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讨论中,无论是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双方都一致同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基本形式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其区别仅在于在这一结合中赋予了“实践”以什么样的地位。既然如此,双方也应该一致同意: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是以唯物主义地改造唯心辩证法和辩证地改造旧唯物主义的形式而实现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也就是这“两个改造”的过程。众所周知,在马克思问鼎哲学时,他面对的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因此,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中的“两个改造”,就是马克思以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一般立场来改造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然后用改造而成的唯物辩证法再去  相似文献   

10.
黄世虎 《党史文苑》2011,(12):36-38
毛泽东早期意识形态理论与其世界观的转变密切相关。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毛泽东注重精神的作用,提出了观念造成文明的观点。在由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毛泽东强调哲学的社会作用,揭露和批判了各种社会问题。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强调主义的旗帜功能,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其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同时,肯定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这个“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对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秘密的理解.改变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将会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也会改变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12.
哲学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新时代,哲学党性原则仍没有过时,且具有现实解释力,任何虚化或否定哲学党性原则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继承哲学党性原则有助于破除对唯物主义的污名化,批判唯心主义思潮的虚伪性,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继承哲学党性原则,必须坚定唯物主义立场,树立科学的态度,在实践中坚持哲学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上,凡是断定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学说,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荒谬理论,它总是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真实性”,为错误观点作论证。李洪志在大肆鼓吹自己“法  相似文献   

14.
<正>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解释历史、研究现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时代是大变革大调整的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高原丽 《奋斗》2014,(5):54-5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批判唯心主义哲学,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战性著作。该书写于1908年2月至10月,1909年5月出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当前国内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二是赞同列宁的两个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在分析"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建立是一个从现实出发、以现实为立足点的过程,具体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又分为五步,分别是新哲学的种子、新哲学的胚胎、新哲学的孕育、新哲学的萌芽、新哲学的长成.  相似文献   

18.
陈浩望 《湘潮》2004,(3):45-48
正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来就是两军对垒一样,唯物主义所派生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和唯心主义所派生的唯心主义美学观也是两军对垒的;而且在迷阵中交锋得难解难分。在这一系列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产生了一位学术界称之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泰斗人物——蔡仪。  相似文献   

19.
一哲学是有党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常识和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事实。是否承认这个党性并且能否正确地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界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自始至终都是有党性的,他们善于发现一切‘最新’流派对唯物主义的背弃,对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纵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231页)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常识性  相似文献   

20.
王金福 《理论学刊》2007,1(10):41-45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没有逻辑通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