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实现中国周边外交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基于"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的高度契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上合组织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最重要的合作平台,上合组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诸如政治安全保障、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与人文合作机制等重要公共物品。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蕴藏的合作潜力有助于扩员后的上合组织整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利益需求,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但上合组织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与配套措施还不足以有效地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续深入推进。因此,上合组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定位,通过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与政策沟通,提升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塑造组织认同等路径来实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
2015年3月28日,中国官方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明确新疆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向中亚国家"走出去",需要提高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投资环境的认识。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实质性投资的69家中国企业进行了访谈调研,分析企业对哈萨克斯坦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评价,并总结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面临的主要内部和外部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中国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其合作导向的离岸一体化实践是相符的,其主旨是实现合作与双赢,而非对抗和避险。文章考察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内与国际基础。从国内基础看,尽管部分省(区市)积极融入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但顶层设计的缺乏和无序竞争的风险可能削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甚至影响其最终实现。国际基础方面,文章分析了域外大国及沿线国家官方和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态度,发现该倡议面临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但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与反对。文章还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其他国家提出的有关该区域的发展策略与规划。中国的方案应该充分吸纳和借鉴已有方案的优点,对其所忽视的重要领域进行补充。最后,文章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分战略动员、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三步走的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所包含的很多沿线国家属于"后苏联空间"范围。而"后苏联空间"受到地区主导国俄罗斯的实力和战略意图变化及外部大国的影响,日益具备明显的弹性特征。当"后苏联空间"受到挤压或向外扩张时,经常会遭遇相应的反作用力。因此,这一战略地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内在结构不断变化、特别容易受到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的影响。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即为明证。当前,与"后苏联"空间相关的重大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中国向西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后苏联空间内的外部大国的介入及与地区大国的合作与竞争,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如何对接等。借助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经由部分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设置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可深化对"后苏联空间"发展现状与演进方向的理解,进而将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共建。  相似文献   

5.
中央欧亚国家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和外部威胁,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全稳定需要各个国家间的协同合作。中国意在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完成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并同时解决其西部地区和欧亚大陆中部地区的发展与稳定问题。俄罗斯则利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统一的关税空间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保护参与国的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提高成员国内部的经济社会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推动下,拥有资源优势的中央欧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吸引力。中央欧亚国家间的协同发展既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能力,也离不开欧亚经济联盟制度框架下已成型的一体化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一体化项目将成为中央欧亚发展的驱动力,二者的对接与合作将改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中央欧亚交通物流领域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维护该地区以及各国内部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几个世纪以来,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都曾经提出过版本各异的丝绸之路倡议。"冷战"结束后,"丝绸之路"再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20世纪末、21世纪初,先后有几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过这一动议,但绝大多数都未能实施。当代的丝绸之路倡议同样融合了倡导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并且在创建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在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之间打造一个"缓冲走廊"。在当前各个国家相互深度依赖的世界,丝绸之路最具竞争力的"对手和伙伴"为美国、中国、欧盟和俄罗斯,而这四个行为体又与无数个"区域性参与者"相联系。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含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在当前的国际  相似文献   

7.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是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不过,其行为似乎并非在贯彻一种试图在前苏联地区重建"帝国"的连贯战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做出应对。通过将心理因素纳入到分析当中,能够对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行为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自乌克兰反对派破坏与亚努科维奇达成的和解协定而主要的西方国家迅速承认由反对派组建的临时政府伊始,俄罗斯决策者即产生了强烈的愤怒和怨恨等情绪。主要受此情绪影响,俄罗斯决定推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眷恋"感,使其排除了支持克里米亚独立这一选项。由于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关系有别于其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关系,致使俄罗斯目前没有在该地区复制"克里米亚模式"。从心理层面分析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动机,对于我们明晰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何以演变至目前这种"新冷战"的状态,以及剖析欧美国家对俄政策的失误能提供一定的洞见,而且能为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在2011/2012年度提出的与中东欧16国开展对话的倡议引发了一系列反响。布鲁塞尔和西欧国家的最初看法是,中国此举可能会引起欧盟成员国的分裂。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爆发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东欧国家急切地想获得来自中国的投资。争相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经济门户"。中国强调"16+1合作"将是双赢的,于所有参与方都是有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16+1合作"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建设相对成熟的合作平台。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古丝绸之路相似,"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致力于实现亚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特定的地区发展环境中被提出的。作为一项新的地区发展计划,"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观念需要被广大欧亚大陆国家认可、具备合法性之后,才能起到路线图的作用。中国政府通过发掘"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产,进行传统的再发明,试图建构地区共同体,进而重构地区国家间的社会关系。观念的制度化需要特定的场域,在中亚存在多元地区主义的竞争,基于历史合法性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观念还需要加以充实。尽管其界定了地区成员国的利益范畴,但并不足以成为集体行动的全部动力,观念的发明者还需提供更多的利益诱导来获取合作者的支持。这一过程展现了国家"文本"背后的意图,即如何建构一项合作观念、表达观念潜在的利益和寻求观念的制度化,从而为理解观念、利益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为此,中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宏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后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合作,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孟加拉国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一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被列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从孟加拉国的角度分析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所在,并讨论孟加拉国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作用,对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孟加拉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需要从孟加拉国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五通",重点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孟加拉国的角度提出中国回应挑战的建议,为推动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上合组织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转型点,新形势下的上合组织需定位为一个能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并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的新型国际组织。目前这一角色定位的转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全球定位理念,客观地反映出中国不断增长的世界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这一理念合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虽然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原则上它们之间互不冲突,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当前它们之间对接合作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多边利益的协调。鉴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中亚国家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倡议。它不仅可以为丝路沿线各国创造更多经济增长机遇,还将为区域合作注入新鲜活力。哈萨克斯坦愿意与中国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信息相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古老的丝绸之路随着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终点的欧洲.在这个宏伟的计划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投资计划)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和欧盟的合作前景,并就促进两者对接提出政策建议。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以及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可能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产业发展和未来的经济走向带来的影响,梳理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尤其是中国在经贸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总结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经贸关系的特点,重点探讨了乌克兰危机对前苏联国家以及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明确指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中俄两国与中亚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双方共同发展与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4.
韩国新北方政策(即"欧亚倡议")的提出有诸多的因素。欧亚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地位的不断上升,是一个重要的外部背景。欧亚倡议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铺平道路。韩国欧亚倡议的核心合作范围,应该包括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中国的东北三省、独联体成员国以及蒙古。欧亚地区是朝鲜半岛经济持续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键。欧亚倡议所选择的最重要伙伴是俄罗斯。欧亚倡议面临的挑战也很多,如韩国与朝鲜之间信任的缺乏、韩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不平衡等。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是中俄两国当今各自提出的重大发展倡议。"一带"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立场与态度。对"一带一盟"及其对接合作的认知评价,中俄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文章借助不对称性相互依赖理论,研究中俄"一带一盟"对接中的认知分歧与合作共识。文章认为,合作的不对称性是导致中俄学界对"一带一盟"产生认知分歧的根源;相互依赖则是中俄两大倡议能够融合共生而得以形成对接合作共识的根本逻辑。文章在阐释不对称性相互依赖对于分析"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具有合理性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俄对"一带一盟"不对称认知的具体表现及分歧产生的根源,解释了"一带一盟"倡议缘何能够在短期内超越认知分歧而形成对接合作共识的深层动因。对两大倡议对接后所面临问题与挑战的政策思考,可为制定"一带一盟"具体细化的合作方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下半年我国提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下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不只是国内一些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战略,也不仅是我国对外合作的新倡议,而是未来我国全方位、多领域、跨区域的内外合作、协调发展和主动融合的战略举措,是内外战略相统一的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具有特定的地缘空间特征,认识其内在关联与互动关系,把握其在地缘政治经济、跨区域合作、合作秩序和和外部性等方面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进这一战略构想和对外倡议。其中,尊重主权国的权益,培育共同的合作利益和合作文化,是共建和共享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合作秩序的基础。这一战略构想的外部性较为复杂,未来发展有赖于积极的政策对话、共享的合作理念、良性互动的规模性经贸活动、共同投资与合作机制与惯例等"丝路文化"的支撑。同时,须有效管控有关国家和地区间的利益差异以及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17.
中亚各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随着官方交往水平的提高,其伙伴关系稳步发展。1997年,"新丝路外交"这一概念总结了日本的中亚政策。21世纪伊始,新的地区伙伴开始受到中亚的欢迎。20多年间,日本与中亚的合作突出了几个特别的领域,即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以及能源资源,其多边外交关系提升到了建立"中亚+日本"的对话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中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的中亚战略。日本的中亚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不能看作遏制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政策,应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仅要积极地提出"中国倡议",还要关注其他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反应。在上合组织制度建设过程中,同样是中国提出的制度倡议,为什么俄罗斯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表示有条件地支持,有的却加以反对?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俄罗斯国际制度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威胁程度和中国所提制度倡议的网络效应,是影响俄罗斯国际制度行为选择的两大主要因素。"9·11"事件以后,美国对中亚地区进行全方位渗透,俄罗斯面临来自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程度增加。在此战略情境中,俄罗斯以制度合作的心态对待中国在上合组织中提出的制度建设倡议: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银联体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自贸区倡议,俄罗斯分别采取了支持和有条件支持的态度。而"颜色革命"之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被削弱,俄罗斯面临来自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程度降低。在这一新的中亚地区战略情境中,俄罗斯开始以制度竞争的思维来对待中国倡议: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道路运输协定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开发银行倡议,分别采取了有条件支持和不支持的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配合该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俄罗斯政府加入了亚投行,也愿意在欧亚区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进行合作与对接。但在俄罗斯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能从中获益,也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会被边缘化,特别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把"丝绸之路"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性,不仅会带动中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推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受到巨大考验.这两场看似没有联系的重大危机都表现出俄罗斯在危机形势下不甘示弱的态度,也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状况.所谓"危机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无论是摆脱军事冲突,还是金融海啸式的危机,大国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