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张海林  何盼娅 《党课》2013,(20):121-124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一场全民汉字热潮。“斧钺”“荦荦大端”等词语,让电视机前的网友们一阵哀号:“各种没听过、各种不会写!”“对不起老师啊!”  相似文献   

2.
杨凯 《学习月刊》2014,(14):27-27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成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中央电视台又重点打造一档重大影响力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娱乐手法巧妙结合.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收看.对观众起到了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李昌 《党建文汇》2013,(12):42-42
近日.中山市“首届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盛大举行.来自市各个镇区的20所小学共派出100名学生参加比赛,读到这样的新闻,眼熟吧?没错!正是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宛如华丽的蝴蝶翅膀。  相似文献   

4.
《汉字英雄》由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则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两个节目都是在暑期推出,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刘达 《学习导报》2015,(2):26-27
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标准的"收视黑马",播出期间,有4.3亿不重复的观众收看。而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则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320.5万。这样的成绩单,已然超过了很多明星综艺秀。于是乎,观众不免乐观地翘首以待:广泛深入地挖掘中国文化资源,千姿百态的文化节目必将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万众瞩目。考的是孩子们,汗颜的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提笔忘宇。两个多月来的持续关注,使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汉字”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5):18-18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们在胃动的同时,更要心动;在感受食物之美的同时,更要感知食材的来源:在甘心做“吃货”的同时,更不能忘了敬畏自然。认清明天的走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与其说《舌尖2》是一档美食节目,不如说它是一档人文类节目。  相似文献   

8.
李昌禹 《学习导报》2013,(19):43-43
历时十余年,《通用规范汉字表》终于与公众见面了。“喆”“淼”等一批昔日的“黑户”汉字也喜迎“转正”,跻身规范字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北京台有档周播节目叫《七日》,其广告词这么说:“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一个七日。”我也做电视媒体,按同行眼光,这句话堪称神来之笔,既行云流水勾勒了百姓过日子,又将岁月和节目划了等号,自恋了一把。  相似文献   

10.
汉语、汉字是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我们把“中国汉字城”作为汉字产业的载体,将汉字造字字理、汉字的快速教学和汉字文化产品开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汉字产业链。这一产业将在我们三晋大地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1.
刘俏到 《廉政瞭望》2013,(13):73-73
去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据说今年下半年将要推出第二季。这档节目号称旨在寻找中国最好的声音,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但这口号倒是响应了魏晋时期的那旬“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原生态的嗓音往往超乎任何器乐之上,最能表达人的内心,那才是好声音真音乐。如此说来,魏晋名士们动不动就要来一嗓子的长啸,仿佛就是魏晋版的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2.
胡晓军  李韵  刘健婷 《党建》2009,(2):38-39
“中国红歌会”是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一档特殊节目,它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形式,却赢得了与选秀节目迥然不同的评价。 在一批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被陆续叫停的同时,“中国红歌会”唱响了大众传媒走出低俗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正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如潮好评,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  相似文献   

14.
幕后的故事     
今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换脸”后,网民热评如潮。当晚7时,两位年轻的播音员——30岁出头的康辉和28岁的李梓萌加盟《新闻联播》。据悉这是这档世界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17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新面孔,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一对搭档。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4):31-31
时间接近晚上9点半,沙发上正襟危坐的大师,仍在大谈养生之道,男女主持时不时地用恍然大悟般的拖音接话,并频频点头,貌似了然于心。观众席里有人奋笔疾书做记录,也有人耷拉着头“小鸡啄米”。这是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录制现场,这档节目曾是国内收视率最高的“养生荧屏”。  相似文献   

16.
凤妩 《廉政瞭望》2023,(13):62-63
近日,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盛大开启。这次展览以汉字发展为脉络,从8000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开始,带我们一步步走进历史:晋公盘的金文,我们看到一方诸侯对女儿的期许;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是车同文书同轨的历史见证;虞世南的楷书圆融如意,柳公权的拓片神采飞扬;赵孟頫临的《兰亭序》堪称国之重宝,辛弃疾唯一传世的作品《去国帖》价值连城……这一切,都指向了文字。  相似文献   

17.
武少民 《学习导报》2013,(19):46-46
有着6000余年历史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与依归。《淮南子》中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只因.,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可以说,汉字是鬼斧神王、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东南电视台有一档叫得响的节目,取名为:“银河之星大擂台”,很有些“鼓噪性”的诱惑力。似乎只要往台上一站,喉咙一扯,立马就可红透万里河山。办节目的目的,大抵是宣传、娱乐和赚钱,“银河之星大擂台”三者兼而有之,难怪办者、唱者、评者津津乐道,节目也因之经久不衰。姑不论东南台举办这档节目的初衷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自节目创办以来,先先后后还是发现和推出了好几个颇具活力的人才或新星。连续看了几期节目,对主持人总挂在嘴上的那句“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特感兴趣。这世上的很多事情,本应去拼去搏去闯…  相似文献   

19.
书荐     
《当代贵州》2013,(24):58-58
《历史研究》 摘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某一种语言和某一种文字在统一国家成立之前已把所有可能的竞争者都排挤出去了。例如:在埃及的“中王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必须是古典埃及的象形文字;在日本幕府时代,则必须是日本语言和那些已在日本使用的具有特殊用法的汉字。然而。这种单纯的情况,不是一般性的。关于官方语言和文字,  相似文献   

20.
姚远 《当代贵州》2013,(33):62-62
汉字,是中华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究竟何时,已经融人生命的汉字,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与我们“相见两不识”?2013年11月,本刊联合当代先锋网,发起“汉字,最熟悉的‘陌生人’?”问卷调查,300人参与线上线下调查,检验自己对汉字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