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以及诸多现实因素的冲击和碰撞下,当代青年的理性认知与行为选择出现脱节。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调适当代青年价值取向与行为脱节的现状,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青年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的平衡路径:构筑精神支柱,强化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改革学校教育,引导青年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平衡;鼓励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与社会的有效对话;畅通青年利益表达的渠道,强化青年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青年的思想行为入手,剖析青年价值选择的后现代特征:思想与行为脱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传统道德规范作用弱化等。通过文献整理,理清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表现为冲突和建构并存。建构体现在倡导基本价值规范的最低共识上,有助于形成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规范直面多元与中心、相对与绝对、物质与精神等不同诉求的关系,这对于青年成长是更为有益的事情。落脚到教育实践,在青年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面临更多的契机和全新的教育选择,以便青年能够通过自由地运用理性来形成价值观和信仰。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飞 《求索》2007,(6):66-68
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铸造青年“一元统领”与“多元取向”相统一的价值品质,树立青年关注当前与着眼未来相一致的价值信念,构筑青年传承文化与创新求变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主导青年基本道德与高尚品德相协调的价值诉求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目标、方法、媒介建设,率先在当代青年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类型与特点■沈永曦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决定着青年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判断选择、好恶取舍,支配着青年的行为。因此,研究并把握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与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价值观就是青年对其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道德表现方式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以其2008年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对他们的整体评价特别是道德评价发生了重大改变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当代中国青年的本质、当代中国青年道德的基本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他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隐性的或显性的道德表现方式.青年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的行为之动机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剧本杀游戏凭借其娱乐性、表演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属性,成为当下仅次于看电影、运动健身的最受青年群体喜爱的线下娱乐活动形式,并且形成一种新兴的文化消费业态。深入分析青年群体在剧本杀游戏中的狂欢表征及其形成机制,洞悉青年群体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与市场消费过程中的亚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行为特征与代际更替的群体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在现代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是普遍的孤独,既表现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取向,也体现在他们的言说方式、行为方式上。青年的孤独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异化的典型表现。考察当代青年的人际关系状况,可以了解当代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历程、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是理解和教育当代青年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二重性及导引机制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二重性特点,在价值活动中,他们往往是多种价值尺度并存或交替使用,在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对青年的影响、人本存在的二重性及当代青年的理性能力欠佳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夯实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基础,并通过树立青年信赖的榜样、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构建青年价值观的导引机制.  相似文献   

9.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青年价值选择与发展趋势 /宋国力 /当代青年界 -1 999,(3)2 1世纪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罗国安 //当代青年界 -1 999,(3)知识经济 :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及其二十一世纪亚洲青年组织的战略选择 /江洪 /当代青年界 -1 999,(3)知识型社会青少年创新人格的培养 /吕杰 /当代青年界 -1 999,(3)跨世纪青年领袖的素质 ,培养和训练 /崔世安 [澳门 ]//当代青年界 -1 999,(3)青年的最大利益是自身发展 /刘书林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 999,(1 )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何传启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 999,(1 )青年消费的…  相似文献   

11.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王梅 《青年论坛》2008,1(2):36-38
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其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变化趋向,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调适与引导,使其政治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达到某种一致性,有利于高校稳定与国家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二难境地:用传统反传统刘先义(山东青年干部学院科研处长)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是主体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以需要为契机,对自身与认识对象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价值选择不可能脱离外部的社会参照系和主体的认知水平。同样,当代中国青年价值体系及其某...  相似文献   

14.
胡梅花 《前沿》2014,(13):139-14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社会适应与超越,关系着青年自身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青年社会适应与超越的主要内容有: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适应、目标取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相适应。当代社会,大部分青年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部分青年表现出:主观认识的自我性、片面性、偏激性,目标取向的功利性、实惠性,行为上的盲目性、随意性,需要进行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也重构了青年审美的内在框架,在多元化展现当代青年审美意趣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年审美价值观念的走向。互联网世界的泥沙俱下与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令互联网美丑交织,也让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欠缺判断美丑的能力,甚至出现了以丑为美的现象。在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介之后,青年审美趣味的更替和演化也与新媒介技术的发展高度相关,会对青年的观念与行为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对此,须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对青年群体进行正向引导,积极培养和强化青年审美的主流价值观,塑造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亲属关系随社会变迁呈现出理性化、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仍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以节日为时间切入点,分析当代青年亲属交往的现状,发现多数青年在节日期间与亲属保持短暂、临时的互动关系,但因亲属文化堕距、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礼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选择逃避、伪装、应付的交往方式,攀比、人情往来等行为附着到节日的青年亲属交往中。有鉴于此,应增加代际间的沟通与理解,弘扬和谐、融洽的节日理念,提升当代青年亲属交往的质量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使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显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在持续的社会变革中.要应对观念多元化,引领青年思潮,倡导核心价值认同,必须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积极寻求社会主义价值现的科学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来已久,只是由于条件所限,直到今天才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价值取向本身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原因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原因。要正确对待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科学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丧文化"表现出青年亚文化的仪式抵抗,以自我嘲笑、麻木颓废等消极情感的表达为主,通过多样化的解构拼贴与具象重塑,反映了青年复杂的社会心态与情感。"丧文化"的生成是青年寻求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与我国社会转型现实境况、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商业营销行为的推动等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上要引导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当代青年精神成人;客观上要优化外部条件,满足当代青年合理的物质利益诉求,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引导"丧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军人价值选择作为军人在行为之前预先决定未来实际行为内容的一种精神性活动,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党、人民、国家、军队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规定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因而为当代军人道德价值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