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柳莺 《党课》2013,(16):116-117
老爸是个退休教师,今年75岁高龄,除了爱看书看报外,就是爱抽烟,老妈经常因为吸烟和他拌嘴,他还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的娴龄50年,你也和我生活了50年,你们都是我的老伴儿。”  相似文献   

2.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8):78-78
练哑铃 下班回到家,见老爸正在房间里练哑铃,累得满头大汗。我心疼地说:“老爸,别练了,你这个岁数不适合练这个。再说了,你练来有啥用啊?”老爸放下哑铃,擦擦汗。叹口气说:“开学了。我天天接送小外孙,给他提书包,要是不练,怎么能提得动?”  相似文献   

4.
“五一”小长假回农村老家.在整理抽屉时。意外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文件夹,“记账本”3个硕大的字体呈现在我的眼前,不用问,这准是我那老爸的“杰作”。要说起我那老爸,别看他当了一辈子农民。识字又不多,可写写记记的却是满在行的,这账本又不知是记着点儿哈?  相似文献   

5.
身边的力量     
“我真的不需耍有个伟大的爸爸,我只要平凡快乐的老爸。”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离开人世后,他的女儿吴悦说出的话让人心酸。  相似文献   

6.
袁浩 《奋斗》2009,(8):60-60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说的是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端午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来灾了!”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7.
宗禾 《廉政瞭望》2014,(9):54-55
“很多人把我当作官场上的另类,但其实我是善类。我连辞职都希望保持好的姿态。”44岁的廖曜中显得苍老憔悴,他开始谢顶,两鬓也已经有了白发,“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身不由己。”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4):75-75
父亲的职业 新学期开始,儿子问老爸:“‘父亲的职业’一栏怎么填?写‘股民’吗?” 老爸说:“就写‘多家上市公司股东’。”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与账本的渊源已久。1936年9月,毛泽东在保安窑洞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还说到他父亲脾气暴躁,常常打他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从9岁到17岁,毛泽东一直给家里记账。1910年秋毛泽东留下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  相似文献   

10.
万伯翱 《学习导报》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11.
万伯翱 《新湘评论》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尝试各种生活,所以我决定换一座城市,换一种活法。”1994年,39岁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乐正再三权衡,放弃了安逸的教书生活,选择了对他而言还很陌生的城市——深圳。  相似文献   

13.
冲突     
父亲“过于”认真,“过于”正派,“过于”廉洁。在别人看来,他吃了多半辈子的“亏”,到老来竟因为栖身之地对簿公堂,可他却不以为然,十分洒脱,坦坦荡荡,敢于直言,言“官场”人所不敢言,想“官场”人所不敢想。我有时也为他无故受损愤愤不平,但更多的是无限的敬佩 !近来,不惑之年的我,由于潜意识中各种思想的影响,竟与父亲大动干戈发生了冲突。说来惭愧,想来却觉得有无限的伤感和悲哀。   父亲 15岁作为进步青年学生参加上党战役, 16岁在当地参与组织土改,建国前入党。 19岁师范毕业后,即走上领导岗位。“文革”开始成为…  相似文献   

14.
王尧  王景义 《党建文汇》2002,(10):40-40
“如果现在让我回部队当个师长,我还愿意。”2002年2月,个人资产超过36亿元人民币的孙广信这样说。这位新疆首富今年40岁。而在他27岁开始创业时,手里的钱只有3000元.那是他全部的复员费。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 《党建》2011,(10):47-48
我写《推拿》的那一年是43岁,一个标准的中年男人。因为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年男人有了一个小小的改变。过去,中年男人无比在意一个“小说家的感受”,为了保护他的“感受力”,他的心几乎是封闭的、绝缘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王达夫,乳名王丙娃,1918年2月出生在四川渠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全家人就靠我爷爷给地主打工来维持一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家里穷得连草鞋都买不起,父亲经常打赤脚板。家里只有一床破被子,晚上睡觉时人多不够盖,父亲只得去柴草棚,把草扒开一个洞,钻进去睡觉。父亲4岁时,爷爷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人世。家里没钱买棺材。只好找了一领破席下葬。  相似文献   

17.
邵衡宁 《党课》2012,(24):77-78
自从60岁那年退休,无事可做的老爸就成了时下人戏称的“电视土豆”:  相似文献   

18.
钓友     
我从小喜欢钓鱼,在我几十年的垂钓生涯中.自然结识了无数钓鱼爱好者,然而,在我的众多钓友中,唯独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他小名叫大毛,大名却早已记不清了。那时,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他父亲是个厨师,母亲则在大院守大门,他在兄弟姊妹中排名第五.上面有四个姐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一家八口人就挤住在大门边的两间平房内.生活十分清苦。我家搬到大院后,每天出出进进,都得经过传达室,久而久之。就彼此十分熟悉了,他比我小两岁,就叫我“让哥”,他是第一个称我为“让哥”的人。  相似文献   

19.
1959年1月8日,已经58岁的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说:“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李林森走了,他以42岁的青春华章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干部的奉献华章,他以全部的心血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光荣职责。李林森为广大组工干部树立了标杆和榜样,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是他身上最闪光的品质,盘点起来他的优点太多,不胜枚举,我却唯对他“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嘱托记忆尤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