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巡视组最近巡视上海、河北和江苏三地。巡视反馈中首次出现"山头主义"字眼。"山头主义"一词,可以追溯到根据地建设时期,那时,党和军队分散在不同农村根据地,形成一个个"山头","山头主义"便水到渠成,实乃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而今,新的"山头主义"暗地涌动,与根据地时期的"山头主义"有共同点,也有迥异处。共同之处在于:只认老上级,不认新上级;只关心老部下,对新部下不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4,(12):55-56
正据11月7日的《报刊文摘》报道,10月30日,"山头主义"一词在中央巡视反馈中首次"亮相"。中央第六巡视组指出,河北省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建议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11月2日,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署名张磊的文章《"山头主义"生  相似文献   

3.
王钦双  王前 《党的文献》2015,(4):122-124
在我们党领导的长期游击战争中,各个革命根据地在分散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带有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山头主义,严重损害着党的团结统一。七大前后,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针对山头主义的历史和实际,毛泽东见微知著,依据党的建设的实际,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略,即:承认山头,反对山头主义;尊重实际,照顾山头;着眼大局,消除山头主义。七大前后毛泽东解决山头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党领导的长期游击战争中,各个革命根据地在分散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带有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山头主义,严重损害着党的团结统一。七大前后,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针对山头主义的历史和实际,毛泽东见微知著,依据党的建设的实际,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略,即:承认山头,反对山头主义;尊重实际,照顾山头;着眼大局,消除山头主义。七大前后毛泽东解决山头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刻,有的领导会说:"谁还有什么要说的?"几乎话音未落就欠起身说"没人有意见的话,那就这样了"。偶尔会有意外,比如常常有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第一次开会,没有理解领导只是"礼貌一下",冒冒失失地站起来,涨红了脸结结巴巴提出自己的异议,被领导及时打断:"好了,你把你的意见回头写个东西,大家再讨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是领导需要有人捧场时,就会环视左右,指点道:"某某,你有什么说的吗?某某,你呢?"总之,这个某某即便不是心腹,也绝不会是焦大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几十年历史中,多次出现一种带有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错误倾向。过去,它是从党和军队所处的分散的农村根据地的一个个“山头”中自然产生的,故得名为山头主义。这种错误倾向,严重地妨碍着党的统一和战斗力的增强,甚至造成了分裂党、分裂军队的惨痛教训。在当今环境下,这种错误倾向仍值得警惕。因此,研究党反山头主义的历史,认识其规律,十分必要。一、红4军创建时期的反小团体主义倾向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失败后,我们党被迫转入武装革命。随着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山头主义倾向也自然产生了。那时,除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是多头组合并且规模较大外,其他的规模很小,情况比较单纯,故那时的反山头主义倾向以红4军最为深刻典型。但那时还没有山头主义概念,反山头主义倾向是混同在反小团体主义倾向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头主义"行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与权力制约;完善党内事务公开制度和健全监督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严厉规制,彻底清除其恶劣影响,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必扬 《唯实》2012,(10):93-94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幸福"热。从"幸福某某社区"、"幸福某某乡镇"、"幸福某某县市"直到"幸福某某省","幸福"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很多地方不仅有"幸福"的口号,还有衡量"幸福"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9.
10月30日,“山头主义”一词在中央巡视反馈中首次“亮相”。中央第六巡视组向河北省指出,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的现象值得关注。建议河北省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有针对性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官员圈、娱乐圈、朋友圈、校友圈、老乡圈……套用一个俗套的句式: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圈子。如今,圈子却有被"玩坏了"的节奏:官员圈中贪腐不少,娱乐圈中黄赌毒频出。除了感叹"贵圈真乱"之外,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假如圈子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我们该如何与圈子好好相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中纪委全体会议上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  相似文献   

11.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100-101
和一个专门给时尚报刊搞书评的“80后”聊天,聊了一会儿,快乐大叔就有点儿发懵,听对方嘴里说某某很“唧唧”,说某某属于“蛋白质”,说某某某家里肯定有个“穷爸爸”,说谁没有一只叫“麦兜”的小猪……快乐大叔听得一脸茫然,突然间觉得自己十分的弱智。  相似文献   

12.
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由来已久。"党领导一切"这个概念在我们党内最早于抗日战争时期出现。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为应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同时也为了克服这一时期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3.
正持续打牢党建工作根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河北发生了周本顺、梁滨等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不仅贻误了河北的发展,也污染了党内政治风气。面对山头主义、圈子文化、"潜规则"、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突出问题,河北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扎实实营造风清气正政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1,(6):63-6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顾兆农的文章说,现在,“我是谁”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在一些人看来,“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水平总比别人高,能力总比别人强,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所以,我说你听,我说你做,似乎是天经地义。坐公交。挤地铁,踏自行车,在农贸市场里跟菜贩们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5.
正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山头主义等各种错误倾向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正确主张,逐步建立起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归纳起来,主要包括:(1)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与科学化"主张,认为对党员进行充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党内生活政治化的基础和前提,掌握马列主义的正确方法并重视调查研究是党内生活政治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常常在各报头刊尾看到类似的新闻标题:"某某单位注重在‘实'字上下功夫"或"某某领导强调要多在'实'上做文章"等等.望题生义,果真如此,真让人欣欣然,但到底怎样注重在"实"字上下功夫,恐怕不见得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17.
孙波 《前线》2000,(12)
最近,从报纸上看到了两宗违法事件的报道。其一,是广东省由公安、部队和武警联合组成的检查队,在惠州市截停了一辆严重违章的"海通公司"车辆。检查组决定将该车暂扣,听候处理。该车的老板闻讯后,在十多人簇拥下赶到现场,开口就说:"我是惠州市的政协委员,谁批准你们在我的地盘查车。"那位政协委员还对检查队的一位军人口出狂言:"我跟你们的某某司令员很熟……你派200兵来,我也可以派200兵来。总之,这车一定不能交给省里处理"吹糖人出身--口气挺大。其二,是河北省巨鹿县一名女副县长酒后开车,无证驾驶,撞倒了一个九岁的男孩。…  相似文献   

18.
民意测验是考核干部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民意测验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依据,能较好地克服用人问题上存在的任人唯亲、长官意志等弊端,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然而,目前一些单位搞民意测验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   一是"民意"实为"派意"。一些人拉帮结伙,搞山头主义 ,以各自的亲疏关系、团伙利益投票;二是"民意"充满"醋意"。一些平庸无能之辈,自己不思上进,又怕别人超出自己,他们的信条是我上不去别人也上不去才算"公平",故而统统投反对票;三是"民意"变成"随意"。有一部分人视民意为儿戏,不能严肃对…  相似文献   

19.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同志曾说,要切实做到爱民为民,首先就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组织部长,就要时刻思考"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只有解决好这个最朴实、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找准定位、有的放矢、永葆生机,才能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业绩。要知道"我是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弄清"我是谁"是做好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主题鲜明。一是标题新颖。一般最初整理的领导讲话稿标题为"某某同志在某某会议上的讲话",如果是经领导本人审签后才印发的讲话稿,则可拟定主副标题。主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讲话主旨,最好选用领导讲话中概括性的经典词句,也可以通过全文进行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