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5)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可谓是治心之本,是制欲之策,是医愚之药。读书学习是治心之本。"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增德,可以养性,可以治愚。学习可以强心,可以增威,可以生廉,可以图强。读书学习可以  相似文献   

2.
<正>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式启动了。"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深化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严以修身,本质是严以修心。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相似文献   

3.
正郑板桥有对联写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立德乃做人之根本,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亦是其为政致仕的纲要。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修身立德对为官从政者而言,具有亘古不变的本源作用,"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在"三严三实"要求中,"实"是行为取向,指向客观世界的改造,是求真务实、注重实践、讲究实效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世态度。坚持以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精神缺失"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问题,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建设人之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家园。首先是挖掘时代的本质需求,构建一种足以协调物质力量的精神形态;其次是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时代精神为立足点,建设国家的精神文化;最后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规范人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漫议当前政治话语中的三个概念:“人”“民”“人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剑杰 《唯实》2004,1(2):4-7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是当前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的口号,但人们未必清晰地了解其中的深切含义.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尊重人的历史创造者地位,又要把人看做全部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执政为民"中的"民",既不是封建统治者治下之民,也不是领导者恩赐的对象,而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含义有一贯性又有变动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就是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统筹处理好人民内部的政治、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政治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法宝,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富民之本",顺应了人民的新期盼,切实为人民谋幸福;全面深化改革是"利民之路",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这一举措旨在利民;全面依法治国是"敬民之要",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享受真正的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亲民之纲",党要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和公仆意识教育的绝好话题。做人之本是道德品质,才与德相比,德更为根本;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为政用权,掌用的是国家政权,其中最主要的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一切领导干部都应当彻底回归"公仆"本位,把为人民解困苦、办实事、谋幸福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尺度。用权最关键的就是一切权力都要为民所用;公权就要公用,公权不能私用,各级干部要牢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沈德咏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作为一名法律人,既要尊崇有形的法律,不越雷池,更要本诸良善之心,正道直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记者:作为一名法律人,你认为该坚守哪些底线?沈德咏:既要尊崇有形的法律,依法办事,尽忠职守,不越雷池,更要本诸良善之心,正道直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法治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0.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重点内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个体、群众、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揭示了人们思考与行动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探索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这一学科之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与建立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不断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进而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效能。管理心理学重视组织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与管理实践的关系。铁路、矿…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反应,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内心体验。虽然环境影响人的认识和情绪,但对环境的认识与主观态度能决定人的情绪,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调控情绪的。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和领导行为,始终伴随着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情绪的调控。领导者要想圆满地实现领导目标,就必须正确、合理、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德目,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官德修养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的。兹举其中几个德目来展开。一是孝。孝为诸德目之本,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孝敬父母,敬养双亲,乃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孝敬父母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精神心理的层面。儒家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13.
湛若水理气观认为,"气"为万物之始基,天地万物乃一气所化,而"理"乃"气"之不偏不倚之中道。在此意义上,"理"、"气"浑然为一。其心性论认为,物不外乎心,心体万物而不遗,故"物"不在外,"心"不在内,两者浑然一体。既然在湛若水看来"理""气"关系体现为浑然为一,"物""心"关系表征为浑然一体,那就有理由断定湛若水的思想特质就是"浑沦一体"。湛若水不仅将"浑沦一体"视为一己之学,而且将之作为儒家一脉相承之道,并在此"道统"情结的发酵下,对他学进行了非难、批驳。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4月30日,省委书记周本顺以《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三严三实"》为题讲专题党课。以这次党课为标志,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式启动。周本顺强调,落实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六点:以百姓之心为心,用权决不能任性,腐败没有后悔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官避事平生耻,为人不做亏心事。周本顺指出,"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组织的一员,为人处事总要有把标尺,以此经常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检验自己。"三严三实"就是一  相似文献   

15.
康庄 《江淮》2011,(5):50
前不久,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即"敬重和畏惧之心"。也就是说,每个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古人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孔子"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讲的就是"敬  相似文献   

16.
<正>修身自古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凸现了"严以修身"的重要地位,与我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对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严以修身,首先要勤于修"心"心正方能身正。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要常存公心,即公正、大公无私之心。有公心者,必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为人行事就能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安徽省调研时说:"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敬畏之心,是指人们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体现出一种认识态度,促使人们要"有所作为";"畏"表示一种界限,警示人们应"有所不为"。人民警察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稍有不慎,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敬畏法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诸如此类古代治国理政思想,"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史学家克罗齐断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需要以"中国问题"为关怀,在比较互释中走近过往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儒家重视修身,他们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开篇即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孟子则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继承和发扬了早期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  相似文献   

20.
王刚 《探索》2020,(1):16-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