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孟姝瑱 《行政论坛》2009,16(2):16-18
政府在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政策中起着主导作用.即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者、策划者、激励者和监督者.完善政府规划对于促进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加强环境污染整治,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责任者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生态补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和理论支撑,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调动市场资源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是我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和重要生态屏障,要实现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文章在分析总结陕西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践探索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法规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监督奖惩机制,发展环境权交易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在西部民族地区,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了较多的水电开发。水电开发一方面带来了优质的能源,同时也形成了较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负外部性。为此,应针对这些负外部性问题,确立补偿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进行相应补偿,促进负外部性内部化,促进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我国金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流域贫困地区财政困难,却要为本地区以外的多个地区提供大量的生态服务,既得不到必需的补偿,又常常因为担负着保护水源、生态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责任而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农民与长江下游地区农民收入悬殊;加快建立我国金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刻不容缓,西方发达国家建立横向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值得我国借鉴,金沙江流域贫困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合作与生态补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政策部署。流域生态补偿也应按照这个改革思路逐步推进,但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对此存在一些认识偏颇。立足于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看,省际流域生态补偿要强化中央政府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制度供给与责任分担,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多元组合的流域生态补偿体系,探索流域生态补偿的民主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6.
再论生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该原则确立的依据、研究进展、现实基础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规中确立该原则,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正面激励作用,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实现国家实施生态补偿经济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连片特困地区文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枫 《学理论》2014,(8):136-138
我国生态补偿经过多年实践,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自然生态补偿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补偿,却存在较多的研究空白。自然生态补偿与文化生态补偿相结合,设计文化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相应机制,对于推动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补偿神农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农架林区是全国闻名的重要生态地区之一,迫切希望国家加大实施生态补偿力度,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共建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就海南民族工作而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生态补偿;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才能够实现环境正义的价值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定义是为缓和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干扰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生态效益受益人及其他组织以资金方式给予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和减少生态破坏者适当的经济补偿,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自然资源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加强自然资源自我调节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西部湿地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诸多环境问题。完善西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来解决有关问题,已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确定西部湿地开发中生态补偿的标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加快西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推广等途径,可不断推进和完善西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工作,为推动西部湿地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东江流域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江发源于江西,流经广东省入海。东江水除供本流域用水外,还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供应流域外的深圳和香港地区以及广州市部分地区。因此,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涉及地方政府间关系、一国两制体制、上下游生态保护、跨流域取水交易等众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东江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水库移民的补偿,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以及广东省政府对上游河源市政府的转移支付。目前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障碍包括:法律基础薄弱,水资源产权不明晰,补偿方式单一,下游积极性不高,补偿标准偏低,非政府组织及公民参与缺乏。在现有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大背景下实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当前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供给能力总体偏低、供给不均衡和供给效率低、水平趋同等问题.文章从标准界定、范围界定、财政体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分下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两江”流域人民为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做出了巨大贡献.破解陕南两江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实施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路径.要实现生态补偿科学化,必须从由谁补偿、长期补偿、向谁补偿和补偿标准、补偿渠道、如何监管以及常规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进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针对我国目前在生态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全面开展评估工作,加强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赵际红 《理论探索》2011,(5):103-105
构建资源型地区环境补偿机制作为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从全局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发展看,都非常重要和紧迫。但目前在环境补偿机制中,还存在社会各界参与"以煤补农"活动的热情不高,对能源企业缺乏互惠互利的鼓励措施,资金分散及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构建资源型地区环境补偿机制,要全方位启动环境补偿机制的推动力量,健全环境补偿机制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合理规划利用环境补偿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2)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探讨如何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和对象,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解决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解构与反思:中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力 《理论探讨》2007,(2):148-151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从涉及生态补偿的法律来看,中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但这些广泛的法律制度却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指导思想、轻重失衡的环境资源价值取向、分而治之的环境资源立法体例以及扭曲的环境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法律制度缺陷不仅在宏观上制约着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而且在实践中不利于中国生态补偿的规范化操作。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亟待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日益严峻,各级政府在维护生态公平、提高生态保护效率方面的行动效果仍然十分有限,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又缺乏权利基础,面临参与渠道不畅、激励机制不足等诸多障碍,生态合作治理由此陷入困境。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生物多样性地区开展的协议保护(Conservation Steward Program,简称CSP)开创了政府、社区、民间组织共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方式,探索出特许保护赋权、社区自治、生态补偿多元化、第三方监督、信息交流与协商等治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协议保护对于创新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与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巨大能量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省选定的四个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试点区县存在对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认识不够、划定生态红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多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较难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生态红线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红线保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惩戒机制;建立生态准入和生态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等激励措施,多措并举来推动四川生态红线区管护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