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架     
《学习导报》2013,(9):62-62
《文风四谈》 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转变作风的八条规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著名散文家、政论家、本刊顾问梁衡的最新力作。全书分四个部分:一、“山重水复,又说文风”,讲整顿文风的缘起;二、“回看来路,想起毛、邓”,回溯毛泽东、邓小平的文风;三、“盘点文风,假大媚空”,痛斥时下的陋习:四、“正本清源,重拾好风”,论述文风建设的道理。作者满怀忧国之情,纵论文风的好坏,有理、有力、有趣,号召实干兴邦从转变文风、会风开始。  相似文献   

2.
邱敦红 《学习导报》2013,(11):26-27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让人耳目一新,一系列率先垂范深得人心,一系列重要举措掷地有声,以新的形象和文风回应了人们的期待,展现了“实干兴邦”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在全国上下一致倡导践行转变文风、会风的背景下编辑的。选编了著名散文家、政论家梁衡的最新力作,透彻阐述转变文风之理,深情回溯伟人文风典范,犀利盘点当下“假大媚空”文风陋习,建言正本清源重拾好风,以清丽而又不失纯厚的风格,以敢于说真话的气魄,表明了实干兴邦,应该从转变文风、会风开始!  相似文献   

4.
实干兴邦,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全党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埋头实干?日前,一位县委书记在全县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实干要“四能”,即:动脑能思、提笔能写、开口能说、躬身能干,颇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在广东考察时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履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闻某公司因近年来提出了一新的用人理念,即“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一理念被本地广泛关注。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认为用人也“疑”不就对人不信任吗?这会给被用者带来思想和工作上的多重压力,被用者因为被“疑”而可能在工作中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甚至会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这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效果。本人听了这些后,却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我认为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正是对传统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理念的科学纠正,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人性弱点。这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张国东 《新长征》2014,(5):64-6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是对全党8000多万名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期工作目标,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实干,以实干之举,推动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8.
刘锋 《唯实》2014,(7):21-24
文风是文章所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思想作风、精神风尚的综合反映。文风反映党的形象,体现党的作风,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明确指出当前的文风问题主要表现为“长、空、假”,强调“文风不是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不正,危害极大。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他进一步提出,“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真正使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1]习近平所著的《之江新语》一时间争相阅读,其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文风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适应了时代的迫切需要,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从《之江新语》可以看出习近平“短、实、新”的特点和风格。书中的232篇文章,通俗易懂,要言不烦,妙语如珠,深受读者欢迎。其文风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运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谈观点;通过引故事、打比喻和摆实例来讲道理;运用凝练的话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谈见解;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务实的风格。研究和发扬习近平的文风对当前我们推进文风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实干精神,强调“实干为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创新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一、突出实干实绩,围绕中心工作树导向、强措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建制度、搭载体、强保障,把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鲜明树起来。一是形成一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军队党的生活》2013,(1):56-59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切中时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靠什么绘就?13亿人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靠的不是空谈清谈,而是实干苦干。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套话、空话使人非常反感,实干苦干令人十分敬佩。实干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身体力行,纣诸实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到具体工作中,真正成为一名实干家。  相似文献   

11.
会组 《党的建设》2014,(9):30-31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会宁县聚焦“四风”问题,把即知即改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任务,建章立制、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是聚焦“四风”对症下药,切实改进作风。针对会议不精简的问题,制定了进一步规范会议有关事项的规定;针对文件简报较多的问题,减少发文数量,切实改进文风;针对联系群众不紧密的问题,制定了加强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四风”的“十条承诺”;针对窗口服务行业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站式”服务等十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18):60-60
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文风中存在的“长、空、假”积弊,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很有现实针对性,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与热议。文风既体现在党政机关公文、领导干部讲话之中,又反映在新闻界、文艺界、学术界等各个领域。文风事关执政党的话语权和先进性。古人讲:“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个政权文风不好,失去了话语权,便没有人听它说话,没有人替它说话,没有人为它辩护,必然失去民心,  相似文献   

13.
文风与作风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活、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文风既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也折射出党风和领导者的作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  相似文献   

14.
文风与文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此,必然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力戒大话、空话、套话,在文风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我们的理论文章尽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人们愿看爱看。习近平同志早在2005年8月19日发表的《文风体现作风》一文中就指出:“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诗人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那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甚是称赞。其实,一般人看待“说”与“做”,常常视“少说多做”、“不说只做”为美德,对“多说少做”、“只说不做”加以鄙薄,强调一个人立身处事应该讲求奉献、崇尚实干、禁止空谈。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文风四谈》作者:梁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书是在全国上下一致倡导践行转变文风、会风的背景下编辑的。选编了著名散文家、政论家梁衡的最新力作,透辟阐述转变文风之理,深情回溯伟人文风典范,犀利盘点当下"假大媚空"文风陋习,建言正本清源重拾好文风,以清丽而又不失纯厚的风格,以敢于说真话的气魄,表明了实干兴邦应该从转变文风、会风开始。  相似文献   

17.
何浪 《学习导报》2010,(7):44-44
改版后的《新湘评论》以全新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名家名篇,字字珠玑;内容厚实,形式创新;文风清新,版式大气。特别是下半月版将“主题阅读”改为“本期话题”、“爱晚亭”改为“橘子洲头”后,杂志的风格显得更加大气、活泼、生动、新鲜。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委员,深入地接触《新湘评论》已有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颜晓峰 《前线》2014,(1):33-3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中,是攻坚克难、开创未来的作风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人向重风骨。注重风骨,是文人的为文之道。检点史书,较早谈到“风骨”一词的,当是155年前南梁的刘勰,他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里,专列“风骨”一篇,释“风骨”曰:“怊怅述情,必始平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说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才能形成格调劲健、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后来唐代的陈子昂把这称为“汉魏风骨”。近世的辞书,也把“风骨”解作“民即文意,骨即文辞”,认为风骨包含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在古代与当代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天人观上,传统的“天人合一”或者突出天道,即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屈从,或者突出人道,即“人定胜天”式的主体力量的张扬,而现代的“天人合一”核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天”与“人”的理解上,传统“天人合一”强调“老天”、“神灵”,强调“帝王”、“圣人”等个别人,而现代“天人合一”认为“天”即自然界,“人”即类、群体与个体的统一;在“合”的功能上,传统“天人合一”是一种简单、素朴的消极和合,而现代“天人合一”则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内涵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继承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批判性继承与划时代探析发展而来。厘清“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对于推进生态伦理学研究与和谐社会构建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