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绛 《学习导报》2014,(2):54-54
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我很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女佣们都说:“四小姐最难伺候。”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歌中唱到“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过去,我最怕听母亲唠叨,而现在我多么想听听妈妈唠叨啊,可是母亲已经在前年冬天就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再也听不到妈妈唠叨了。“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我可以和爸爸谈谈,可我生活的烦恼怎么去跟妈妈说说?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这首歌的歌词写得真好,尤其是母亲这…  相似文献   

3.
“妈妈在爸爸去世后15个月随爸爸而去了,2008年6月24日我妈妈跟随爸爸而去,从此我爸爸妈妈都没了。在悲痛欲绝的日了里,泪水不止,不知何时才可平静我悲伤的心情,爸爸妈妈都健在,无忧无虑的日子多么美好,这些回忆,天天回荡在我忧伤的心中。”这是在毛新宇的母亲邵华将军去世后,访问新宇时讲的话。  相似文献   

4.
刘峻杉 《学习导报》2011,(15):63-63
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字里行间,以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一员的母亲的纯朴、善良、智慧以及面对生活与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平实而深沉的笔调,寄托了朱德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及他那以尽忠于民族、人民、党的方式来报答母亲大恩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每当听到《党啊,亲爱的妈妈》的歌曲,我就抑制不住心潮澎湃,也会情不自禁地放开因年迈而粗哑的嗓子随声吟唱:“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像妈妈一样把我抚养大……”借着这激动人心的歌声,我由衷地表达着一个党的儿子,对党——母亲的一片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幸福     
正读了文学家胡适的《我的母亲》这本书,让我感受深刻,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性性格。这让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我的姥爷是一个拥有百亩良田和几十名长工、短工的大地主,母亲的亲戚全是当地有钱的人。家乡的土地给过她温暖的童年,地主出身和大小姐的身份,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为了摆脱自  相似文献   

7.
永恒的母爱     
<正>母亲的爱是天下最无私而神圣的爱。孩童时,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中,都会经常听到《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几首歌。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时常从大人们的口中听到:"谁家的母亲如何如何对待孩子,宁可自己吃糠咽菜,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一些委屈。"  相似文献   

8.
慈母泪     
方亮 《党课》2006,(9):80-82
初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我还很小。可从那时起,这首歌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上。 母亲16岁那年,外祖父就去世了。母亲硬是用她那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一个五口之家的重担,还供小姨和小舅念完了初中。在几件老式家具的陪伴下,母亲走进了与她身世相仿、体弱多病的父亲的生活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和父亲是那么恩爱,他们从没打过架、拌过嘴,甚至连说重话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当和同学谈及这些,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掩饰不住的羡慕,我都倍感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9.
陈丹 《当代贵州》2013,(36):49-49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翻开已经有些泛黄的老照片,妈妈开始带着我回忆过去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1997年第4期刘良的《林彪生活二题》一文,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家?我没有家。”孙维世有点奖名其妙。她母亲死后,家里已无亲人了,林彪这是知道的。这段文字是说,林彪在苏联与孙维世相遇时,孙维世的妈妈任锐已经去世了。这个史实有误。我因任锐的墓碑为周恩来书写,曾去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实地拍摄,该墓是1949年8月立的。后来我又多次走访了现已年逾七旬的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据孙老讲,她的妈妈是lop年春在天津去世的。建国前夕,孙维世从北京万安公墓买了一块可供两人安葬的墓地,安葬了母亲,东侧的那块墓地打算找回…  相似文献   

12.
由泰国总理和他的商贩妈妈所想到的张晓峰近来看了一篇小文章,居然改变了我对泰国不好的印象。《报刊文摘》1998年3月23日摘登的一篇题为《儿子当总理,母亲摆小摊》的报道说,泰国新任总理川立派从政已30年,一直以正直清廉的形象受到支持。如今虽为总理,而他...  相似文献   

13.
在工作、阅读,在淘宝遛达的时候,我都喜欢开着音乐,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套中人",这一刻,我不是母亲、女儿、职场中人,我只是我自己。常常是,一首歌,无限循环地放下去。最近喜欢的是陈升的《告诉妈妈》。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浙江绍兴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血脉深情忆总理》一书。书内收有绍兴周尚麟的一篇文章《回忆敬爱的周总理》。文中说:我10岁时(清宣统三年)的3月底,下午从尚德学堂放学回来,母亲对我说:"七少爷回来了。今天由王家(指王子余先生家。王子余是周恩来的堂姑父)派人送来的。"我问:"七少爷是啥人?"母亲说:"他是攀龙公公的孙子,比你大四岁,属狗的,住在二妈家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4):101-103
母亲之谜 1938年,郭青老师把我带到延安时,我听说妈妈(张亮)就在一个月前刚刚到过延安,把弟弟留下来后离开,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她。我也错失了跟妈妈见面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7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办公室里,名誉馆长王川平就其母亲刘谷音走出重庆企业改革第一步的话题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为我泡上一杯茶,然后缓缓地坐在沙发上。谈及母亲刘谷音,他停顿了一会儿,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又起身从一个黑色文件夹里拿出几份旧资料,其中包括两份载有刘谷音消息的《人民日报》、两篇人物专题报道和1期以刘谷音照片为封面的《管理与厂长》杂志。他指着其中一份《人民日报》说:"照片第一排中间的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读罢贵刊第8期孟晓冬的力作《母亲》,我的心被“妈妈”张希玲的母爱打湿。 主人公张希玲,这位与泥土相伴的母亲,在不幸之中,一人默默担负起养育5个孩子的重担,并在含辛茹苦中供养出5个大学生的故事,实在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胡朋(1916-2004)是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的革命老艺术家,她饰演的电影《白毛女》中大春妈、《槐树庄》女主角郭大娘、《回民支队》里绝食而死的马本斋母亲、《烈火中永生》中的双枪老太婆……在50岁以上的观众中是有口皆碑的。每年两次,我和姐姐都会随着耄耋老父一起去到母亲的墓地上扫墓,一次是在清明前后,视天气而定;另一次就是在12月28日母亲的忌日。  相似文献   

20.
朱德 《学习导报》2011,(15):61-62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