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国华 《民主》2006,(10):14-15
香港地区高校自1998年开始在内地招生,才七八年光景,就已经显露出吹皱内地一池高考春水的迹象。给人的印象是,香港的大学正凭借其不俗的学术声誉、“早就与国际并轨”、全英语教学、在内地学生面前极具诱惑力的高额奖学金,甚至还能接收内地招生政策所禁止的“状元”(如2005年海南省刘洋同学),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大有与内地传统名校在吸引高考尖子生方面一争高下的架势。对此情形,持欢迎或称赞者有之,认为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必将产生“鲇鱼效应”,“真正意义上的高校竞争正在出现”,必定会有力地推动内地教育制度的改革;持惊呼或质疑者有之,…  相似文献   

2.
于滨 《瞭望》1997,(36)
高校﹃宽进严出﹄是缓解高考压力的重要途径考生家长话高考改革本刊实习生于滨8月中下旬,不少考生及其家长陆续接到了高校录取入学通知书,悬挂在心中多年的一块石头终算落了地。然而,回首子女搏击高考的竞争和“分数取人”的无情,许多家长不由发出心底的感叹。不同职...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后,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经贸关系将会怎样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港人关心,内地同胞也同样关注,因为从70年代末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相关,割舍不开的了。香港的繁荣固然有益于内地的经济发展;内地经济形势更影响到香港经济的走向。在香港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同内地的贸易占了34.8%,居于首位;内地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对香港的贸易占了17.7%,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考改革的精神,自2001年起,江苏省在国内率先确定了东南大学等若干所高校为自主录取改革试点。其基本思路是:不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与否的惟一依据,不让平时一贯优秀、高考偶尔失手的考生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对于有学科特长或创造发明但高考总分不一定很高的考生,给予进入重点大学培养个性及创新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高考科目改革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7月,作为回家新的高考科目改革的唯一试点,广东省十多万考生将首次参加”3+3”方案高考。“3+X”模式中的“3”是指语、数。英(不分文理科),为每一个考生必考科目Z“义’是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者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高等学校志愿,参加高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的按一…  相似文献   

6.
香港各界开发中医药的热情逐渐高涨,尤其是香港与内地合作开发中医药已开始成为一种趋势,为香港未来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自从董建华在其《施政报告》中提出将香港发展成为中医药中心之后,香港又相继推出多项发展中医药的措施,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普及,业界拓展中医药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在多个方面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7.
张媛媛 《各界》2010,(9):94-94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一次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NMET)的职能是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不管考生以前学过什么课程)。考试的内容不是考生教材所学过的,它是测试考生对语言的精通程度,从而得知考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已达到大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 ,随着香港在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作品创作、传媒事业发展、现代文化研究特别是流行文化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告别了“文化沙漠”的时代 ,其文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也引起了内地文化研究者的重视和青睐。至“九七”香港回归前后 ,香港文化或香港与内地文化的比较研究更是成为文化研究视域中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就香港与内地文化特别是同深圳文化的学术研究而言 ,虽说近些年来已有一大批学者正在着手进行 ,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但总体上还显得零散薄弱 ,缺少具有学术分量的著作。由苏伟光、杨宏海主编的《内地—香港 :…  相似文献   

9.
高校自主招生如何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状元进校不状元”,是多年来困扰重点高校招生工作的一个难题。探索一种有别于普通高考的、能较全面地考核与衡量考生能力和素质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机制,为最终实现高校“自主考试、自主录取”积累实践经验,成为国家进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时事聚焦     
《瞭望》2004,(39)
中国(9月18日-9月24日) 2004年内地游客消费预计将占香港零售总额的28%。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李大壮19日说,截至今年7月底止,香港已经接待个人游内地游客260多万人次,为香港带来近16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预计2004年内地游客消费将占香港零售总额的28%。  相似文献   

11.
黄康显 《侨园》2005,(3):13-14
香港的年轻一代,不少愿意到内地去找出路,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因此“反向移民”的情况已经出现,已非昔日的从内地流向香港,或从香港流向外国,而是从外国回流香港,再从香港回流内地。这种反方向并非反常的逆转,而是正常的流转,特别当未来的香港逐渐走向大珠三角的版图之时。香港基本上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组合中,有半成左右是非华裔人士,他们来自欧亚各地,且各有各的社群,使香港成为国际化都会。九成半华裔人士当中,说  相似文献   

12.
胡应湘先生近几年不辞劳苦地往返于香港内地,已有一百多次了。胡应湘先生早在三年前就决定把资金投到国内建设中来。他也是最先提出在内地修建高速公路设想的香港实业家。今年二月,在他又一次到北京时,本刊记者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3.
从1997年7月1日起,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而为香港遭受外国殖民统治划上一个历史性的句号。“九七”回归是我国国力显示的胜利。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香港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据统计,英国从香港获利一年就高达180亿美元。美国当然也不甘落后,香港在美国的贸易伙伴排行中位处十五。由此,我们对“九七”回归的复杂性必须有一个清醒的估计。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随着回归日子的临近,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趋紧密,香港的经济不断向内地幅射,内地的经济则不断向香港渗透,两地经济的交织,有利于对香港经济形成一个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高考招生过程中,北京不少600分以上的理科考生遭遇到人生道路上一次本可避免的坎坷。许多考生的第一志愿集中选择了北大和清华,结果,不少人既没有进入这两所高校,又失去了转入北京其他一流重点高校的可能。这是由于北大、清华的招生计划有限,而依据现行招生政策,各学校只有在录取完第一志愿考生后,才考虑接收第二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7)
正从2014年起,香港面向内地招生的高校由12所增至17所。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珠海学院、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东华学院和恒生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16.
徐晓 《民主》2005,(7):13-14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今天早上,一位考生家长带着儿子从湖北省仙桃市赶到海南,准备参加6月7日和8日的高考。“无论如何,我们的孩子都是现行高考政策的牺牲品,他们是无辜的”,一位移民考生的家长说。如果不是这些家长们的努力,340名移民考生将不能在海南省参加高考(6月5日《中国青年报》《令人哭笑不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是一个可以各显其能尽情表演的经济大舞台,早已成为香港一代企业家的共识。对于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星光集团总裁林光如先生而言,到内地投资,除了要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源外,则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达峰 《民主》2007,(7):10-10
高考是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形式,它主要包括评价体系和录取方式两大部分,相比之下,录取方式比评价体系更具有全国统一的特征,所以,完善录取方式意义重大。从发展的要求来说,现行的录取方式至少有两个可以考虑转变的地方,一是增加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一是减少考生选择专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陈晔 《学理论》2011,(34):268-269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显得比较落后。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借鉴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有益经验,提出几点启示,希望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晓棠 《瞭望》2006,(45)
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他在人们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10月28日晚,北京协和医院,香港知名富商、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83岁。霍英东先生驾鹤西去,引来无数追思。有媒体直称,霍先生一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他在人们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