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吉 《中国减灾》2008,(9):36-36
自“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救助和民间捐助.而保险理赔作用甚微且主要集中在人身意外险.如何在中国实施住宅地震保险?已逐渐引发保险业、媒体、购房者等各方的讨论,目前.全球涉及地震住宅险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日本、新西兰、土耳其、墨西哥等地,许多国家在地震保险方面有不少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2.
檀江林 《台声》2000,(1):21-22
台湾大地震,加之台湾当局炮制“两国论”,制造两岸紧张形势以来,一系列经济数据均表明,岛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前景不容乐观。(一)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小觑。据最新统计,这次大地震共造成高达新台币3500多亿元(折合美元110亿)的直接损失,虽然仅及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九分之一和1994年美国加州大地震的四分之一,但按GDP计算,台湾地震的直接损失占其3.7%,远高于日本的2%和加州的0.7%。直接受灾民众占总人口比例1.4%,也数倍于日本0.3%的水平。若加上在其他方面造成的损失,将使台湾当年GDP下降0.4—0.5…  相似文献   

3.
董泽宇 《中国减灾》2014,(10):48-50
在上世纪木和本世纪初,日本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强烈地震:第一次是在1995年发生的7.3级阪神大地震,造成6432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被称作是除原子弹袭击以外,20世纪日本遭遇的最大灾难;第二次是在2004年发生的6.8级新澙地震,造成38人死亡,伤亡人数不及前者的1%。虽然两者发生时间相隔不到十年,日本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地震预警系统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且两次地震对地表与建筑物的破坏力基本相当,但造成的后果相差极大。深究其中原因,主要在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实施了“成功的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赵荣国和张洪由在一份关于20世纪全球地震灾害的综合报告中指出:地震灾情逐世纪加重,死亡人数以10%至300%的幅度递增,经济损失则以10倍乃至100倍的幅度增长。本世纪因地震灾害造成死亡的总人数在163万至175万之间。死亡人数超过万人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9个,分别为中国、日本、意大利、伊朗、土耳其等国。按较为保守的估计,中国为57万,日本15.5万,意大利14.5万,伊朗14万,土耳其8.5万(不包括8月17日的大地震)。一次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中国  相似文献   

5.
丁绍祥 《中国减灾》1995,5(3):49-52
日本阪神地震告诉我们些什么?丁绍祥(建设部抗震办公室)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日本国兵库县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中在神户以东淡路岛,属城市直下型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这次定名的阪神地震是日本继本世纪20年代东京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震灾,...  相似文献   

6.
刘墉 《中国减灾》2010,(4):28-28
我生长在多地震的台湾,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2004年,南亚海啸大地震时,我又正好在泰国曼谷,加上连续两次在日本旅游时遇到地震,我自己又住在台北的高楼上,所以对地震特别注意,常看这方面的书,并向专家请教。知道四川大地震后,我立刻上网查看最新的情况,出来的消息虽然不多,却看到一位学生在成都宿舍里用手机拍的片段,只见画面中的学生躲在桌子下,房子在摇,不断有东西掉落。我一方面佩服这些学生的胆识,为地震现场情况留下记录,一方面觉得大陆可能有不少朋友不知如何面对地震,有些话我不能不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地震灾害频发,其中不乏多个巨灾,像中国的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等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如何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灾害早期预警、建设完备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日本政府采用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地震纵波与横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8.
从唐山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等无数地震的抗震救灾实践中,世界心理学界总结出一个规律:地震发生后,灾害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高发时期.  相似文献   

9.
陈明远 《今日浙江》2008,(11):77-77
我国和日本都是地震频发地区。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近百年日本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钻探监测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有关地震研究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回应大地震的快速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可直接测量地应力.从而为预测地震的发生提供相应数据.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4):11-11
据1970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数量、死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趋势明显加速。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重特大灾难事故频发,宣告全球已经迈入“高风险时代”。  相似文献   

12.
据1970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数量、死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趋势明显加速。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重特大灾难事故频发,宣告全球已经迈入高风险时代。应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可  相似文献   

13.
南亚大地震是继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地震海啸后的又一次震撼人心的大地震。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大地震频繁,在这些大地震之后,痛定思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记取血的教训,从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此,本文在分析此次大地震的原因后,根据国情提出了一些应对思路,以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毁灭整座城市 1906年4月18日早晨5时13分,美国旧金山市发生8.3级地震,旧金山市无数的房屋被震倒,30秒钟的地壳震动就毁掉了人们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建造起来的大都市,而且更危险的情况也随之出现:地震把城市的生命线——水下管道彻底破坏了,这座城市失去了遏制灾难的水源。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四周年了。2012年4月21日,审计署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1年度审计的结果。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部分单位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现象屡发。三台县最大的…间单人办公室面积66平方米,超出县级直属机关科级干部使用面秘9平方米标准的6.3倍。  相似文献   

16.
徐娜 《中国减灾》2005,(2):27-27
1月25日,在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整整一个月后,中国-东盟地震海啸预警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和东盟十国、东盟秘书处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专家和官员,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观察员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中国减灾》2011,(8X):9-9
<正>在1999年,土耳其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地震中后的第二天,发生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索着可能的生还者。  相似文献   

18.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9):F0002-F0002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  相似文献   

19.
安文 《中国减灾》2005,(2):55-55
地震来时,你躲在哪里?如果你依照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方法乖乖躲在桌子底下,床铺底下,那么,我必须告诉你,你的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那该怎么办?美国国际搜救队队长教你正确的躲避位置。道格卡普是美国国际搜救队队长,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他和他的队员己参与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灾难的救灾工作,他曾经爬进近七百栋因为地震、爆炸而严重倒塌的建筑物内搜查受困的生还者以及罹难者的遗体。除了参与日本神户大地震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救搜工作,二十年来国际新闻中的重大灾难救灾,他一次都没缺席过。一直以来,在防震演习中,老师总是…  相似文献   

20.
萧野 《中国减灾》2012,(3):37-38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13日,日本因地震和海啸死亡、失踪约1.92万人。地震和海啸中,建筑物受损情况严重:全部毁坏的约12.86万户,一半毁坏的约24.40万户,局部毁坏的约67.48万户。截至2012年1月26日,共有约34.14万人疏散或迁居。此次灾难令日本东北福岛、岩手、宫城三县遭到“毁灭性打击”,由此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恐慌,至今余波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