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后中央领导机构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党史著作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讲法。如社科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著的“历次代表大会”,称“会议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会议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  相似文献   

2.
博采之窗     
从一大到十六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出席人数13人,代表党员人数50多人,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相似文献   

3.
刘泽君 《红岩春秋》2011,(1):2+81-F0002,F0003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  相似文献   

4.
会议的代表和选举组成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的代表13人。一大代表选举产生了3人组成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195名,出席二大的代表12人。二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5名正式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相似文献   

5.
关于陈独秀的任职问题,党的历史文献的记载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许多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的表述中却是相当不准确的,而大部分作者是把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的总书记写进论著里。因而有必要提出来予以纠正。据党的文献资料记载,党的“一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关是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由五名执行委员和三名后补执行委员组成,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党  相似文献   

6.
细雨朦胧中,浙江嘉兴南湖上,轻荡着一只游船。船头上,一个年轻的女子不时地用折扇敲击着船板望风放哨。游船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正在进行着大会最后的重要议程: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任务的决议;选举了中央局为党中央的领导机关;推举陈独秀为书记,张国泰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这一天,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1921年7月31日。 中国共产党的宣告成立,犹如茫  相似文献   

7.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二大是一大党纲和1921年11月陈独秀签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确定的事情。出席大会的人员,由一大中央局成员、部分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和出席远东民族会议后回国的党员代表三部分组成。与今天民主  相似文献   

8.
正王会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放哨人。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到30日晚时被暗探发现,为保证大会顺利进行必须立即转移,王会悟提议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同意。大会最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顺利闭幕,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由此宣告成立。一大的顺利闭幕离不开王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78年的战斗历程,召开过15次全国代表大会。现根据史料记载,将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概况作一简介。干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市望志路树德里3号(现兴业路76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与会的正式代表12人,代表个国50多名共产党员。另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代表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要决议有: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党的任务的决议。大会选出中共中央局委员3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泰、李达。陈独秀没有参加这次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0.
正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全党195名党员。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0年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1923年,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意见分歧,且不满陈的家长作风而离开党组织。此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坚持宣传马列主义,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人称“红色教授”。冯玉祥是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将领,因追求进步、主张抗战,与蒋介石政见不合,愤然移居泰山,由此获得“泰山将军”之美誉。鲜为人知的是,从1932年到1940年间,李达曾先后…  相似文献   

12.
每月要事     
1921.7 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会议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922.7 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推选为委员长。 1924.7 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正式开学。  相似文献   

13.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11,(4):48-49
党史知识党的"四大"基本知识时间: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地点:上海。出席代表:出席会议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人事安排:大会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会议影响: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是,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  相似文献   

14.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06,(1):47-47
李达,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当年9月是否在陈独秀主持下召开过一次中央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对此作了肯定的记述:"被党的一大选为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17.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而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些党员针对中央局与上海地委的组织现状,提出强化纪律和规范组织生活的建议。这些主张相近者聚拢成团并进行独立政治决策,逐渐被党内冠以“小组织”之名。中共二大后,小组织藉国共合作问题“包围”陈独秀,致使陈独秀提出辞职。西湖会议期间,马林将小组织问题付诸全党讨论,维护了陈独秀的领导地位。随着党内反对小组织的批评声浪升高,为彻底解决该问题积累了主客观条件。最终,张国焘在中共三大落选中央委员,小组织随之消散。中共三大为吸取小组织问题带来的经验教训,首次确立了中央领导体制的若干组织原则,强调全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共成功化解小组织问题,对推动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和实践“铁的纪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在沪机构:中共中央局(1921.7-1922.10;1923.4-1923.6;1923.9-1927.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央局设在上海,领导全国党的工作。1922年10月,中共中央局曾一度迁至北京,1923年4月迁回上海。1923年6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及其他中央负责人都到广州筹备召开“三大”。“三大”决定中央设在上海。当年9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除谭平山任驻粤委员外,都到上海工作。直至1927年4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