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色收入”不是工资收入,是介于正当收入和非法收入之间的收入。“灰色收入”的命名者是一位名叫朱胜文的人。此人原是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手握重权,因而求他办事的人颇多,谁出的钱多,给谁办事的力度就大。在朱胜文写的《我的灰色收入》的奇文中共列出年节礼金、生...  相似文献   

2.
“灰色收入”一词,应是原哈尔滨市副市长朱胜文“首创”的。朱胜文在上世纪末(1997年)因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刑,“灰色收入”是他为自己辩解的遁词。但自从“灰色收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后,经过媒体的报道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灰色收入”问题将长时间引起社会争议,而真正从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更有待时日。笔者拟以实例的方式,谈谈关于“灰色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0,(7):26-27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非市场因素的“灰色收入”问题扩大了收入差距;对政府公职人员而言,“灰色收入”更是腐败界限暧昧不明的“小夹祆”。  相似文献   

4.
震惊全国的哈尔滨国贸城大案,牵出了该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朱在接受审讯时写了一篇《关于我的灰色收入》,文中写道:“当时问我家里抄出来的东西从哪儿来的,我就说这些都是类似开业典礼、我生病、过年过节,别人给的礼金等等,这不属于工资里的收入,不属于正常收入,...  相似文献   

5.
邹德萍 《先锋队》2011,(3):33-35
"灰色收入"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灰色收入"是一个时时牵动人们神经、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灰色收入"这个词在我国辞海里找不到,在西方国家也没有灰色收入之说。客观地讲,在中国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阶段,灰色收入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声音     
《廉政瞭望》2012,(24):3-3
很多人反对给公务员涨工资.说法之一是公务员有灰色收入。但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些公务员没有灰色收入,你不给他涨工资,他没法生存,你就逼着他获得灰色收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白重恩  相似文献   

7.
时至年末,各大媒体上有关快递员月薪究竟有多少几乎成为了一道“全民竞猜题”:如果报道某某快递员月收入过万,那么,紧接而来的就是“黑快递”、“灰色收入”、“砖头调包电脑”等负面内容的跟进。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个人创收项目五花八门,各类创收群体中不乏高手绝招。其中,谋取灰色收入是一些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专利。灰色收入专指领导干部利用特殊身份在非公务活动或与公务有关的活动中获取的钱物或零支出的物质与精神消费。由于“创灰”之风屡禁不止,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致使各级党政部门在逢年过节之时不得不专门行文加以警戒和威慑。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做到全面监督,特别是强化对其“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一、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违法违纪的主要表现   第一,“灰色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在“八小时以外”。从领导干部的“灰色收入”来源来看,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婚丧嫁娶、住房装修、出国出境、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0.
邹德萍 《先锋队》2011,(6):33-35
"灰色收入"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灰色收入"是一个时时牵动人们神经、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灰色收入"这个词在我国辞海里找不到,在西方国家也没有灰色收入之说。客观地讲,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党员博览     
《江淮》2006,(9)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人关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公务员工资改革向基层倾斜;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收入分配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网民对此表示关注。希望治理灰色收入平抑垄断收入网民认为,这次中央提出的改革收入分配的整体方案确实很好,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较好地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部分网民指出,分配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制度内分配”不公平,而是在“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上的不公平。因此,在改革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制度分配以外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加以约束。目前所议论的收…  相似文献   

12.
心态一:压力大了。参与调查的党政干部中,51.35%的人认为与以前相比压力“大了很多,不敢去高档场所吃喝娱乐了”;38.77%的人认为压力“大了一些,各种应酬、灰色收入等更谨慎了”,两项相加共计达90.12%。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8):50-51
从去年年底开始,对公务员灰色收入下降、生活趋紧的讨论日趋热烈。仅在天涯论坛上,“公务员诉苦潮”的内容就被点击了84万余次,基层公务员要求加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被许多网民理解为“正在造舆论”“想寻求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7,(7):55-55
孙立忠在6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灰色收入总计4.4万亿元。”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6月8日在北京表示。王小鲁带领课题组于2005年-2006年对全国几十个城市和县的两千多名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进行了家庭收支调查,完成了题为《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灰色收入》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高校灰色收入透视西安矿业学院纪委副书记、副教授何德福职工收入,本无颜色之分,经济学家却依其来源的不同,形象地将其划分为三类收入,即:白色收入、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白色收入,是指国家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这些打印在职工工资表上,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  相似文献   

16.
在改进作风、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纠结:隐性福利减少了、灰色收入不见了,这究竟是“当官没劲了”,还是向合法待遇的回归?约束更严了、监督更多了,是“礼不收了事也不办了”,还是积极作为、敢于任事?细想这些问题,都涉及一个议题:干部待遇应该怎样看?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非市场因素的"灰色收入"问题扩大了收入差距;对政府公职人员而言,"灰色收入"更是腐败界限暧昧不明的"小夹袄"。  相似文献   

18.
卖官的官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委组织部部长董根顺,月收入不过八百多元,但四年间竟聚敛了一百七十余万元家产,而这一百七十余万元财产中,执法机关能确认是权钱交易的仅153万元,其余只能暂时定为来路不明的“灰色收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人辛辣讽刺贪官的名...  相似文献   

19.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通过探寻灰色收入问题,认为是非市场因素的灰色收入问题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个人创收项目五花八门,各类创收群体中不乏高手绝招。其中,谋取灰色收入是一些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专利。灰色收入专指领导干部利用特殊身份在非公务活动或与公务有关的活动中获取的钱物或零支出的物质与精神消费。“创灰”之风屡禁不止,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致使各级党政部门不得不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