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群沟通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手段,贯穿党的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党群沟通预期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而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又离不开党群沟通各要素的有机联动。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要素的不健全带来的沟通机制运行的不稳定,是一种现实存在,但没有影响到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迷局。  相似文献   

2.
党群沟通机制是指党为了密切联系群众以实现其奋斗目标,与群众沟通过程中的党、群众、信息、渠道、沟通方式等要素之间构成的有机联动的整体。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结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沟通信息、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等要素,它是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基本因素。在中国语境下,党群沟通机制的结构要素的活动路向在主体层次主要涉及信息输入者和信息输出者;渠道层次主要侧重于对渠道要素的活动机理进行分析;信息层次主要是针对信息在机制运行中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要素主要涉及前三个层次运行的效果反馈。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内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巩固活动成果,有效促进"群众路线常态化"的进程。无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活动都需要一个长效机制,以保障和巩固群众路线的活动成果。加强党群沟通,密切党群联系,也就是群众路线表达机制。从群众路线表达机制的运行过程来看,机制的构成包含了主体要素、对象要素、载体要素、媒介要素和保障要素这五个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为保持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提高群众路线的实际效能提供了稳定有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权利意识不断觉醒,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党群沟通动力不足、党群沟通渠道不畅、党群沟通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党群沟通不畅,党群矛盾加剧。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比较借鉴等原则,提高党群沟通主体的积极性,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创新党群沟通理念,紧紧围绕党群沟通的行为主体、程序规则、渠道载体、方式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完善党群沟通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表达意识,构建民主和谐、良性互动、科学有效的党群沟通,确保党群沟通过程更为优化、沟通效果更为良好,充分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良性党群关系的培树和发展,必须以有效的沟通为前提,而沟通的模式是保证党群有效沟通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党群沟通创新研究,应从党组织、村委会、农民群众和法律规范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认识其特点、矛盾和变化,真心依靠群众,解决好"带着感情"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为群众谋利益上,高度重视和提高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本领。  相似文献   

7.
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形成与布尔什维克党执政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经济文化落后,反动势力猖狂,人民群众思想觉悟低。如何提高群众觉悟,依靠群众巩固新生政权成为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新问题。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由此产生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结果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党群团结。重温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形成与布尔什维克党执政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经济文化落后,反动势力猖狂,人民群众思想觉悟低。如何提高群众觉悟,依靠群众巩固新生政权成为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新问题。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由此产生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结果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党群团结。重温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群观作为处理党群关系的思想武器,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群关系的核心观点:人民群众是党的阶级基础所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领导革命成功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党的领导是人民群众实现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运用网络媒体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这个当今世界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要通过打造和谐的党群交流网络沟通,构筑教育引导群众的网络课堂,铸就防范党风流弊的监督利器,转化网络民意为施政实招,充分发挥网络密切联系群众的便捷作用;要通过建构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网络"用足、用好、用够、用活"运作常态化机制和高效管用的运行保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善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革命特点。其主要体现为:自我革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体现推动社会革命的应然性;自我革命以人民立场为政治取向、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旨归、以人民评判为根本尺度,蕴含价值导向的人民性;自我革命以理论教育为启动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运行动力、以从严治党为运作方式、以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为运转支撑,具有运行系统的内源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初心使命、道德观念等精神因素对党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推动力。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奠基于马克思主义自觉能动性理论,植根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孕育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新时代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的作用,需要加强精神动力资源开发,创新精神动力运用方法,重视精神动力运行反馈评价,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的开发、运用和评价机制,推进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建设的制度化和长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群关系是以执政党为核心的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努力建立健全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从而推进了党群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和大力弘扬建国后周恩来的党群和谐思想,无疑会为当前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党内和谐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同样存在着影响党内团结、制约民主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不和谐因素。党内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党必须从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廉洁执政党、构建党群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来解决问题,以便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院系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观念仍普遍存在,党建与业务的互补性没有被充分认识,二者协同行动落实不够到位,原因主要源自文化沟通、制度操作和系统运行三个层面的不足.应从凝聚群体文化共识、创新制度实现形式、优化组织要素结构等方面大力推进党建与业务理念协同、决策协同,实施协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哲学根基,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党的宗旨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前提基础,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核心关键,创新党群沟通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党群矛盾总体趋于缓和,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益格局变化、党群联系机制不完善和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是引发当前党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事业投入,进一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并逐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是改善民生、密切新时期党群关系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机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传导机制、调节机制。研究和把握城市化机制 ,对于我们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城市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之间能否实现良性的有效沟通是能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分析发现造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沟通障碍本质上都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各要素之间缺乏契合性。契合是共生的前提,共生是契合的发展。构建契合与共生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现代转型要把握时代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体的能动性;要贴合学生需求,增强沟通内容的适切性和发展性;要拓展沟通渠道,增强沟通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构建开放课堂,增强沟通环境的民主性和自由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是实现政党法治化和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需要通过培育法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