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萍水 《协商论坛》2008,(9):28-29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曾经是中国效法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滞胀阶段,美国取代日本,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效法的对象。其实,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的一些长处被国人忽视了。离不开的“日本货”在今天,一个坚决的日货抵制者,可能遇到很多困难。“日货”不仅是人们通常了解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纤维等日本的大宗出口产品,隐藏在无数中国建筑中;日本化学制品无处不在,日本制造的医疗器械,几乎是每家中国医院的必备品。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裂痕     
日本列岛真的会彻底沉没吗?按照百年前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大陆还在漂移,而日本首当其冲.由于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日本列岛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一日本列岛”一线移动,日本列岛确实面临灭顶之灾的可能一滑入大海沟。如果这样,日本将永无出水之日!这是小松左京1973年创作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中描述的日本末日的情景。小说同年拍摄成电影后,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再度翻拍。  相似文献   

3.
日本京都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井上清著的《日本的军国主义》,根据日本幕府时期及明治时期的丰富史料,深刻地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经过及日本军国主义确立的过程。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近年一方面处处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另一方面,为了摆脱现在国内的经济困境,政党之间争权夺利,在领土问题上大做文章、大肆渲染,以拉取选票。与此同时,右翼势力影响力在悄悄地增长,我们要警觉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4.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20):7-7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7月1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就安倍政府提交的解禁集体自卫权相关决议案达成一致,集体自卫权的行使范围包括与日本有亲密关系的国家遭受了外敌攻击,事态危及日本国民生命和国家存亡,日本可以行使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武力。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1,(8):87-87
日本殖民台湾达半个世纪,因此,当时的日本有许多台湾留学生,他们为了生存,同其他省份的华侨团结一致同日本政府进行交涉,共同维护华侨在日本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岛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赵军、沈洁赴日本学习研究已有10年。他们以社会学、历史学的审视观,对日本社会进行分析思考,撰写了《日本的社会与人》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版)。该书以清新朴实的笔调,勾画了日本民族的特点。作者在书中写道,日本民族是个暧昧的民族,日本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日本政治是飘流的政治。总之,日本的社会矛盾与和谐并存。在日本,寺院星罗棋布,人们不时可听到远处传来的占刹钟声,这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然而,当看到寺院的主人——现代的和尚们,携娇妻爱子,驾着豪华奔驰轿…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相似的文化,相同的容貌。早在隋唐时代,日本就派遣隋使、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然而在日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的政治精英们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直到“脱亚人欧”,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今天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我们了解日本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我们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节能政策在日本能源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日本确保能源供应大有帮助,而且通过节能设备的开发,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所以,日本在制定能源政策的时候,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优先考虑的课题。日本节能的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9.
秦豫 《现代领导》2014,(5):46-46
作为日本人的“培养对象”,张作霖一步步坐上了东北“土皇帝”的宝座,日本也得到了一些好处。然而,出于深厚的民族情怀,不愿当汉奸的时局压力,其与日本之间的周旋实际上也是值得称道的。后据学者统计,张作霖为遏制日本的野心.短短数年问竞然下发了40多道有关日本的密令。  相似文献   

10.
侯文超  金赛 《中国保安》2013,(22):61-63
从1962年日本创办第一家保安公司——西科姆株式会社算起,日本保安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日本保安业发展非常迅速,从经营范围、运行方式到立法规制,都有一套成熟而又独特的体制。本文以日本保安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的国民性所体现出的“缘人”特征与武士道精神,对上下位序非常敏感;自我定位对日本人十分重要,因为上下位序是通过自我定位而决定的。传统华夷秩序所体现的位序,乃中国在上,日本在下。日本的儒学者对传统“中国”一词所预设的华夷之辨与东亚政治秩序,不管是在“文化认同”或“政治认同”上,均难以接受。通过不断地对“中国”一词提出臆想性的解释,日本的儒学者缓解了“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割裂所造成的自我定位困境,并让中国经典得以适应于日本的整体文化(自信)之中。日本的国学者排斥儒释文化,认为必须立足于日本的价值之上,才能够认识到中国的“道”误在何处。日本学者对“中国”一词诠释的嬗变,对日本人的自我定位与国际关系,均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春海1886年生于宁化县翠江镇,15岁时便考中秀才,继而人汀州学堂,再转学福州三牧坊高等学堂,后公费留学日本。初人日本经纬学堂,而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初,笔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有关同志,到日本大阪研习有关民事法律制度,对日本有关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成效,特别是日本有关消费法制建设的情况,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小康》2010,(9):94-94
这是一部日本版的“二京赋”,关于京都与东京。千年古都京都曾是旧时日本首都,而东京,则是现在的日本首都,旧称江户。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31日,历史在这天定格,日本政坛“变天”,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打败战后统治日本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千年老大”自民党,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也随后闪耀登场,担任日本首相,日本由此进入鸠山时代。但是,这个拥有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新首相和有着纯正政治血统的“世家子”,在其竞选过程中,声称要“疏美国亲亚洲”,带领日本吻别美国,拥抱亚洲,定情中国,引得世界侧目,纷纷“热议”日本的对外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6.
郭渊 《新东方》2012,(1):16-21
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对越外交,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在战略合作、能源开采方面日本获取了巨大利益。日本在积极发展对越关系的过程中,意欲介入南海、牵制中国的用意愈加明显,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大日本在南亚的影响力。但是受中日、中越关系的影响,日本在介入南海争端之时也不会轻易开罪中国。  相似文献   

17.
何晓松 《湖湘论坛》2009,22(1):124-126
美国霸权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日本崛起的挑战,美国对日本施加经济政治压力,要日本开放市场,并承担更多的军事责任。外压在日本引发一次战后最深刻的变革,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过渡到小选区制,政党制度走向两党制。  相似文献   

18.
梅新育 《当代思潮》2012,(10):34-37
中日两国钓鱼岛主权之争大幅度升级已经将经贸战推上了决策者和民众们选择的前台,鉴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是日本名列前茅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日本众多支柱产业走出困境所能期望的最佳合作伙伴,日本在中国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相对较低且有日趋下降之势,中国在日本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高且呈上升之势,日本又是一个经济高度外向且正苦于振兴乏力的国家,我国有能力让日本在经贸战中付出较大代价。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3,(3):32-34
去年(2002)12月15日,在日本“李友会”上,李登辉以越洋视讯发表(台湾精神与日本精神)的演讲,大事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并指谪战后日本的“自虐价值观”把“现在世界上最要依赖的日本,其‘武士道’与‘大和魂’在1945年败战以降,几乎不被理睬,被一脚踢开弃如敝屣”,并惋惜“武士道的否定,不能不说对日本人是极大的打击。当然也同时可说是世界人类的很大的损失”。据李登辉说,他说的“武士道”是根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1899年)一书。他并期望日本能恢复“武士道”精神,“才能…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13,(4):57-57
日本的城镇化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至1945年,其城镇化率只有28%,至2011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已达到91.3%,远远超过了东亚地区55.6%的平均水平。日本城镇化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的都市化。日本的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这三大都市圈面积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14.4%,但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0%以上。但日本这种高度集中的都市化也带了一些问题。专家指出,日本城镇化的主要问题是“过密过疏”,即大都市、城镇等出现人口过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而在农村却出现劳动力不足、高度老龄化、缺乏产业支撑等问题,农村甚至一度出现了新娘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