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刷卡     
马丽 《党员文摘》2007,(3):44-44
一天,我陪怀孕的妻子去医院检查后乘公共汽车回家。一上车,我像往常一样拿出IC卡,对着刷卡机刷了两下。然而.在我刷第二次时.售票员可能因为人多没注意,要我妻子买票。妻子回答说:“我丈夫已替我刷过卡了。”女售票员不依不饶,说她根本没看见。说话间.双方语气里已夹杂着不友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2.
8年前。儿子上自习回来,没吃成晚饭。睡前给我留了一张便务:“妈妈,演好您的角色。”这张便条让我刻骨铭心,我能想象出儿子对母亲失望的神色。儿子对我的批评,没有使我做得稍稍好一点。5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演好你喜欢的角色。”这表明他原谅了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3.
方颖说,我实在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有和公公、婆婆、丈夫、儿女一起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了……1990年除夕,医院宽大的病房里,只有方颖陪护着一位患急病的、孤苦无助的孤残儿。屋内的冷清和远处的爆竹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方颖感到了阵阵孤独。半夜12时,“吱呀”一声门响,随之传来了儿子那稚嫩的童声:“妈妈,我和爸爸给你们送饭来啦。”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满身寒气的丈夫和儿子,泪水顺着方颖的脸颊,悄声无息地流下来。方颖说,儿子今年19岁了,我还从没带他上过公园。那时他总在问我:“妈妈,下一次…  相似文献   

4.
有妈真好     
男人也会多愁善感,我是说在母亲节前后这几天。一向表情全无、每晚加班的丈夫,今天吃过晚饭后就躺下了,眼瞅着天花板,讲了一个“五一”假日的故事。丈夫说,他领着孩子逛公园时,碰到了娘俩儿。老人头发全白,有70多岁,陪着老人的儿子,是位中年男人,看上去有40来岁。儿子让老人摆着各种姿势,一会儿撩撩她的白发,一会儿整整她的衣服,相机频闪。儿子买了一支冰糕,老人吃了一半不吃了,顺手递给了儿子,接下来应是儿子找垃圾筒扔冰糕,可是,没发生这一幕,儿子把娘剩下的一半吃了。他为什么要吃呢?丈夫问我。像琢磨一篇文章的主题,对生活小事不屑一顾的丈夫这回较了真,也不去加班,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也许那个人想起了小时候,他的老妈嘴对着嘴喂他;或许他是无意识,因为那是他娘。然后呢?我问。然后,儿子拿起一方纸巾,给娘擦了擦嘴,也没有扔掉,而是又擦了擦自己的嘴。这个细节,又让丈夫颠来倒去地说个不停。任丈夫鬼叨念地说吧!我不答腔,也不敢理他,因为婆婆早就去世了,千般情,万般爱,让他到哪里找他的亲娘诉说?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5.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了5.4万元的债务。从此,她便每天风雨无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捡废品,攒钱还债,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诚信。如今,9年过去,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说:“老伴和儿子欠下的债务我还清了!”  相似文献   

6.
正刘惠清,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跑个体营运的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没有工作,开着一个偶尔能挣个十块八块的干洗店,主要是照顾丈夫和上小学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切,随着丈夫的突然离世戛然而止。那是2010年6月3日,一向身体无恙的丈夫陈军在出车途中突发心肌梗塞,还没跟她和9岁的儿子说句话,便从此阴阳两隔。受不了打击的刘惠清,吃不下睡不着,整天以泪洗面。一天,独自  相似文献   

7.
黄小平 《求贤》2006,(11):24-24
鲁迅有一首《自嘲》,其中两句最为世人熟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被注为“人民大众”,这是一个有意无意的误注。其本意,孺子就是孺子.是先生夫子自道而已。先生怜爱自己的儿子.愿意给儿子当牛做马。加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几句诗,都显示出鲁迅为父的慈祥一面。去世前,他在病榻上完成散文《死》,并在该文原稿上立下七条“遗言”,其中一条是:“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儿小事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相似文献   

8.
张思宁 《当代工人》2011,(16):35-35
儿子已经快6岁了,家里每件事都要我操心。而我丈夫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脑旁度过的。自从痴迷电脑游戏,他每天可以玩上十几个小时,对家里的生意不管不顾。对此,我吵过、闹过,但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9.
名人趣事     
陈永群 《廉政瞭望》2012,(14):69-69
巴金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4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千就是20多年。1993年.巴金89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这时,巴金才笑呵呵地解释道:“小棠他可是我的儿子呀!”直把陈铁迪惊异得半天没喘过气来。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3,(6):59-59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4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在农村作调查,常熟农村一位农民承包了200多亩耕地,稻麦两熟,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他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我问他儿子,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为什么不回来种地?他儿子白了我一眼,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说没就没了,那时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12.
正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爱人全身插满各种管子,游走在生死之间。我是那么无助,脑子一片空白。只有一个信念,活着!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十天后,当丈夫从重症监护室推出时,他望着儿子和我,听到儿子亲切的呼唤,平时一向非常坚强的他,这时却像个孩子流着泪水。拉着丈夫与儿子的手,我们一家人又重新在一起,我感到那时是最幸福的一刻。一眨眼,十年了,丈夫因为生病,一直在家休息,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甚至有很多不熟悉的人以为我是个单亲女人,熟悉的人遇见我会关心地  相似文献   

13.
抽打陀螺     
儿子小学毕业,吵着要买电脑。我对他说,爸爸工作20年了,靠一支钢笔写文章,报上也没少发表。可儿子不听,说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都买了电脑,为什么不能给他买。妻无奈地对我说:买就买吧,只当给孩子买一件玩具。 电脑买回来了,这可真的成了儿子的玩具,一有空儿他便泡在电脑上,打字、上网、游戏…… 自从有了电脑玩具,儿子的其他玩具便都“刀枪入库”。无意中清点这些“闲置资产”,不由大吃一惊。儿子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计算其价值的话,足有数千元之多。妻说:“这么多高档的玩具,留着将来给孙子玩吧!”我反…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     
李宇在乡干部的簇拥下正要去吃饭时,儿子晓宇来电话:“爸,今天是我的第一次家长会,你一定要参加啊!不然,明天我就不上学了!”没办法,只好赶往学校。  相似文献   

15.
她说,人死了,账不能死,丈夫欠人家的钱,我来还!有的债主没找上门,她就主动打电话找他们。她对债主说,我丈夫的欠条,我负责还;不放心的,我重新写。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念过几天书,连小学还没毕业。我不怕大家笑话,我连报纸都看不下来。过去屯里没有人把我“当盘菜”,我丈夫也说我是啥也不是那伙儿的,就能喂猪打狗。可是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这个没念过几天书的人,今天也成气候了,成了我们乡的响当当的经纪人。 话还得从头说起。1991年春天,乡里领着我们到梨树县参观养猪。看到人家养猪致富了,我也活动了心眼儿,回到家后,我一下子就买了70头猪患了。那时,在我们这个地方一次养这么多猪,别说没见过,就是连听也没听过。邻居说我这扑克打得怪,有三不出竞出四…  相似文献   

17.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3,(10):19-20
“把五年前那一刻收藏起来” “最美警花”蒋敏最近比较烦。 现在,这名“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正没日没夜地连轴转。除了上班,其余时间全贡献给了儿子。蒋敏的儿子郑景快11个月大了,正需要悉心照顾。“忙、累。”这是蒋敏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我就像陀螺一样.天天围着儿子转。郑景半夜常醒,她和丈夫就得陪他玩。有了儿子之后.蒋敏“深届简出”,竟引起昔日朋友“抗议”。从前,蒋敏闲时会和朋友逛街,聚会,有烦恼相互吐露。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20,(2):61-61
连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逆行者,尽显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铁”一般的使命担当,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谱写出激荡人心的战斗曲。“党员就应该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儿子,这两天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要照顾好妈妈。”他奔赴疫情防控阻击战前线时对儿子说。他是巷道派出所所长张学林,由于平时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陪伴重病卧床的妻子和今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儿子。春节期间,本想着除夕值完班后,在家尽尽丈夫、父亲之责。没想到刚回到家还没半天时间“战疫”就打响了。  相似文献   

19.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20.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