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它的理论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正确方向。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充分体现出了其具有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张广俊 《创造》2020,(2):50-57
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势,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之下进行的,有其特殊的发展逻辑。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未能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不能正确处理中外、党群、城乡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能以统一的思想指导自身建设,最终失去了自身独立性和革命前途,被历史大潮淹没。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视角。通过重塑和阐扬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重申社会革命的人民中心立场、坚定革命的先锋队政党领导原则、高扬彻底革命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杜绝一切对革命的"回避态度"和"模糊化运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根本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理性与精神的高度统一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彻底,使其成为能够真正掌握群众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周卫 《长白学刊》2007,(5):137-138
鸦片战争不但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使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偏离了原来的历史轨迹,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而鸦片战争的结局则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中国注定是短命的并带有浓厚的附属性,预示着领导完成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必然落在了即将诞生的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  相似文献   

5.
杜语  崔晖 《人民论坛》2010,(9):256-257
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从清朝末年开始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为什么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发生方向性的变化,由旧民主主义转向了新民主主义?一般史学论著和教材都只认为:是辛亥革命失败宣告了旧民主主义的破产,十月革命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曙光;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则为这一转变奠定了思想和物质的基础。此说诚然不错,但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是合力运动结果的观点考察,还应该承认,上述革命动力方面诸因素的消长,与当时具体的革命对象——北洋军阀统治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君弟 《前沿》2011,(2):61-64
基于对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认识以及中国革命现实诉求的考量,毛泽东指出受敌人控制与影响力最弱的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在这一分析路径下,毛泽东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这种以农为本的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其阶级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成为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8.
张泽民 《新东方》2007,(3):55-58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心理条件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6,(5)
正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为近代新加坡和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及思想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加坡和中国历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林文庆执掌厦门大学长达16年,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政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成为执政党并不是偶然的,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认识以及中国革命现实诉求的考量,毛泽东指出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这种以农为本的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其阶级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成为了确立划分中国农村阶级标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管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不能救中国。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旧中国不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以及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之一,一方面对统治者起着警世的作用,使其在政治上谨慎从事,不能漠视民的利益和要求;另一方面为那些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提供了社会批判的武器和政治评价标准。中国近代思想家们在认识和传播西方宪政思想时,借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语言加以解释和改造,使之适合中国文化的胃口。但正是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他们也使自己向传统文化回归,从价值理念向工具理念退化。  相似文献   

14.
140年前,一个天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它就是曾经轰动中国以至世界18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这个天国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没有被历史遗忘,人们还在不断地纪念它。许多人撰文著书,从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以及道德革命等等不同的方面,揭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有的说,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革命高潮。有的说,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虽然其革命的目标大都是反对封建剥削者与封建压迫者,争取农民自身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改变,在这一点上,与其以前的农民战争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逐渐增多的中外交往要求中国必须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历史.学校教育成为世界历史知识推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末民初,中学世界历史课程开始设立,译自日本、欧美和国人的自编世界史著作成为世界史的教科书.此时期的中学世界史课程和教科书明显受到了当时"华夏中心史观"、"欧洲中心论"、"进化史观"等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国人的世界历史观念和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近代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杨国辉 《理论月刊》2003,(10):34-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成熟的.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思想原则,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在探索中国革命与发展道路上的思维方式,使中国革命开始走上正轨并最终成功;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保证在新的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一思想原则;第三代领导人"与时俱进"等一系列思想的提出,明确了这一思想原则的发展方向,为它插上了发展理论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个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形成重大理论成果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宝贵成果,反映了党不断成长壮大的发展逻辑,蕴含着党百年奋斗的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梦进行历史透视可以发现,"文化自觉"是对自身发展及其缘由的深刻反思,是支撑、促进社会进步精神力量的觉醒、传播与壮大,是贯穿"中国梦"演进的一条主线。"中国梦"渊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植根于近代中国走向独立、民主的浴血奋战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方近代经济史分段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方近代经济史是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这一领域的。因而,它首先就和处理这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发展线索,也就是说和分期、分段的问题有直接联系。不进行分期、分段,就会使庞杂的历史事件成为一堆各自孤立的现象,无从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历史发展规律;没有正确而合适的分期、分段标准,也不能从本质上确切地反映历史实际。由于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对推进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发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促进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时,孙中山的近代化建设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和具体做法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