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从进入小康社会的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小康,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入研究这个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批判吸收我国传统小康思想的基础上,在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提出了小康社会思想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历经小康社会奠基时期、实现初步小康时期、实现总体小康时期、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全面建成小康时期。党对小康社会思想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深化,最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小康社会思想的演变发展脉络,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演变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后小康时代"的内涵意蕴并不仅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历史发展的"前瞻性"概括,而且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所遗留的问题与难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反思性"展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文化治理"中的"文化"不仅充当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治理"的客体,"治理"与"文化"共同构成了"文化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文化治理"通过一种嵌入式治理的方式内在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驱动作用,推进着"后小康时代"的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小康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是党的十六大对实现小康目标的新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小康的水平从低向高发展 ,小康的指标从不全面向全面发展 ,小康的实现从发展不平衡向发展比较平衡转变这三个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继承与发展 ,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反映 ,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实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是科学的、全面的、务实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次明确区分了"建立"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指出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全面建设阶段;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重要的具体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建设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可概括为“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实现基本小康-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2050年实现社会主叉现代化”,但东部地区要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状态良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与援助体系相对完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构建合理的区域、城乡、阶层结构,实现均衡、协调、有序的社会状态,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与援助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行动主体,主要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其中党委领导下的国家政府是核心主体,要坚持政府主导,规范市场主体,培育社会主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解放思想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力,科教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十六大报告突出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这里的"全面",意味着整体推进,全部达到。而平均GDP达到小康,那是把"富人"的收入数字平均给"穷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是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是一个共同富裕的小康,是一个高标准的小康。从生活水平总体上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前20年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这项任务的提出乃至最终实现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完成。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丰富和发展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用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样,“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明确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令人无比振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小康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既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目标,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对于我们加强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的小康之路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曾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过许多设计,但都有其…  相似文献   

12.
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在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它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是宏伟的、鼓舞人心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因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也是艰巨的、有困难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且又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虽然从人均GDP上看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但西部大多数省区却还未能达到小康的水平.例如云南省,截止到2002年年底,4300万人口中就还有100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尽管如此,云南省还是明确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浙江温州的经验,我以为,云南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点应该是大力加快云南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五大发展理念,是决胜全面小康阶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与决胜全面小康的内在关联,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小康”描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是邓小平的首创。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能力。只要我们努力把握好机遇,踏实奋斗,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本文就为什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及标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问题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特别是实现广大农村小康的一条必由之路。两者的结合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三个“没有”,精辟概括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历经了从"小康之家"到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迈进的基本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收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是邓小平小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