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活力不足社会就会落后甚至停滞僵化.能否激发创造活力,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市场、国家、社会扬长避短、良性互动的格局;发展民营经济.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荣志 《新重庆》2007,(10):10-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激发社会活力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增强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群众构建和谐重庆的创造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包括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社会资源的效用活力、社会机制的调控活力.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创造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先进生产力是由具有先进素质的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社会转向活力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活力社会就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这样的活力社会必然是开放、自由、包容和创新的社会。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今后不但要继续发挥好这个显著优势,而且要将大力建设活力社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转化成为一项自觉的社会行动。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明确提出、提倡并大力建设活力社会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既要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又要对各类人才凝心聚力,形成千军万马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本文从“党管人才”的角度,探讨党如何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温州经济活力的"五线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耀秋 《前沿》2002,(10):36-39
立足竞争、创新至上、人口对流、人合为主 ,不断扩张是温州经济充满活力的“五线谱” ,其实质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又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对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具有特别价值。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造活力,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热情、尊重群众,砖外交流、扩大开放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不断增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创造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提出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在全党明确下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  相似文献   

11.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把调动广大官兵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影响基层活力生成和发挥的问题和矛盾,努力营造催生基层活力的环境和条件,真正以基层活力的充分激发促进军营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益 《群众》2008,(3):27-29
文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长久起作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就一个地区而言,就是要培育和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发展要求又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对新形势下我国的文化定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当前和今后全省妇女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紧紧依靠省委的坚强领导科学谋划,总体思路是要实施"五个围绕",即:围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激发妇女创造活力、统筹推进妇女发展;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表明我们对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更协调发展而又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既要有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为前提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做基础,也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积极成果的促进。网络文明以网络技术为基本物质依托,以网络文化为主要文化内容,给21世纪的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郭新民 《湖湘论坛》2009,22(4):70-71,120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企业活力是企业开拓进取、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力量源泉。但是,企业活力的形成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来自于社会机制与企业管理层及企业员工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运作;来自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和改革社会与企业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营造蓬勃向上的发展氛围。构建和谐企业,激发企业活力,一要大办弘扬推进改革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激发企业活力充实内核;二要牢固树立与构建和谐企业相适应的劳动观念,为激发企业活力提供支撑;三要切实增强现代法治条件下的平等意识,为激发企业活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激发活力是沈阳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沈阳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鼓励沈阳人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放心大胆干事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许晓桃 《政策》2005,(7):32-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充分彰显了创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