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推进文化宾阳建设是构建"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新县域文化工作发展的角度,论述文化宾阳建设应着力把握的重点和难点,进而促进宾阳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视角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而要实现新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三种基本力量:党和政府是主导力量,农民是主体力量,市场是推动力量。只有实现这三种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均衡、健废发展,才能加速整个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解放和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力量和评价指标,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落后;农村科技发展滞后,农业科技转化率和产业贡献率低;农民整体素质低,包括文化知识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竞争意识等,这些与现代生活方式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形式单一、效率不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社会、农民自身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只有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培育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文化和文化人才;加大政策扶持和外部支撑;发展农村乡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等来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农村文化的发展问题上,政府更多地注重“送文化”,都忽视了“种文化”,使农村文化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内生机制,以至缺乏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根基。这势必影响到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以及农村文化长远发展的考量,农村文化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然要走一条内生与外供相结合的道路。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文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上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试析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重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构建主要通过政府外力嵌入的方式来完成,因此也催生了一些负面效果:政府所倡导的文化生活理念往往遭到误解和扭曲;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场地利用率低;政府主导的公众文化生活缺乏长久的吸引力。建设一种农村和农民本位的、符合农村现实和农民需求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必然,它需要政府和农村合力,在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倡导和内化新的文化生活理念;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培育和引导农村内部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意义尤为重大。本文试从阶层角度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做一浅析。在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中 ,农村管理者阶层特别是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一元性主导文化的倡导者和现代文化的实践者 ;农业劳动者阶层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 ;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兴力量 ;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为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有效形式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是文化的传播者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农村各阶层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是改变农村文化滞后局面 ,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来推动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重要推动力,先进文化应始终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作用,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元素和内容。面对油田企业战略化发展、文化多元网络化激荡、队伍结构多样化现状,油田职工文化建设要遵循职工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觉,坚持主流价值取向、以职工为本、劳动关系和谐,准确定位职工文化;要把握企业职工需求,丰富文化内涵,着力构建特色职工文化,打造职工文化乐园,构建职工精神家园;要整合职工文化资源,积极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内生文化活力,繁荣发展职工文化。  相似文献   

10.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确保人类社会得以连绵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申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新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特色载体,是实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性的理想模式。广西生态新村建设应制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规划,发展集约、绿色、特色的生态产业,建设民主、公正、清明的生态政治,弘扬民族、包容、和谐的生态文化,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村民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大有改善,但文化生活还是不容乐观,农民心理还存在很不健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稳定。更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具有中国农村持色的"新农村大学堂"。农村本土传统文化精华是构建农民和谐心理宝贵资源;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构建农民和谐心态;"天人合一",树立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的重点在农村。要抓好这个重点,必须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乡镇文化站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生活的前沿阵地,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水平如何,乡镇文化建设是基础。因此,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村文化的新形势、新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本文就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城乡统一的文化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的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培育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加速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构建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内容文化的贫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制约,盐城农村经济的落后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由于文化贫困所致。这种贫困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本”的供给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短缺。因此,盐城的农村文化建设须培育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盐城精神,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