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设喻的异同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震颖 《理论月刊》2008,(6):128-130
习语是语言的历史遗存,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密切相关.有些英汉习语无论是喻体还是喻义都相同,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共性,但大多数习语反映的是文化的个性.本文就英汉习语中对动物设喻的异同进行比较,以探讨在翻译中应采取的不同方式,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习语是完整且具有独特意义的定型短语,英语习语的形成受到英语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于英语习语的翻译,可采用直译、意译和融合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在大学的地位异常显赫,但其功能定位却存在争议。大学英语既无力承受通识教育之重,同时又迷失了其学术英语的功能。重启对大学英语功能定位的思考,既非怀疑或否认英语的重要性,也不仅仅是回应国人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质疑,而是试图增加教学者、学习者和管理者对大学英语选择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引导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重构。该文从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教材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管理等方面着手,重构大学英语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理路,回归其实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的个性特点[1],他们对英语的不适应使得他们成为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因此,研究和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差异,汉语及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区都出现了分化,形成了各种地区方言,如彝族方言、傣族方言、藏族方言等。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虽然同一共同语的不同方言在语法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词汇、语音等方面已有很大区别,因此不同方言在语用上也产生了差异。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民族地区的语言学习者在方言学习上必须提高自身识别语境及驾驭语言的能力,即方言的语用能力。"最近发展区"理论着眼于学习者智力未来发展的潜力,提出了从学习者未来发展水平和现阶段的水平差距着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对民族地区方言语用能力推进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艳萍 《前沿》2013,(4):147-14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日益增多,考虑到英语的通用性,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考虑到英语文化同我国文化的差异情况,在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语用往往存在一些失误。为此,我们必须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语用策略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充分分析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对策,努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的失误,全面掌握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策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提高英语语用水平,满足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来实证考察苗族地区120名中学生英语习语构式习得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苗族学生在两类习语构式习得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因其自身英语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习得的显著性差异:高中学生倾向于以英语习语构式的整体性和语境信息来理解习语;初中生在解读英语习语构式时多借助于其字面意义组合式地推导。另外,基于研究发现而建议的教学启示期许对促进与提高苗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系统提出,它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分析会话含义和语言交际,打破了人们以符号系统来分析会话意义的传统。从关联理论中"关联期待"的初始、改变、取消、重生以至最终"期待"得到满足的整个过程,来解译"拒绝"话语如何得解,语用推理如何完结,并解释语用策略多样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大学生语际语用能力培养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此,重点探讨的是语际语用能力培养在少数民族大学中的策略方法,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代表性,也更具教研价值,所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语际语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它体现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传统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认识英语习语的民族性对了解、研究英语国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如果不懂得对象国的文化,在口语交流中将母语语言习惯、文化习俗套入英语中,造成语用失误,从而很难顺利进行交流.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郭中 《求索》2012,(11):122-124
文章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通过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论证了"有+VP"和"有没有+VP"结构中的"有"和作为答句中单独的一个"有"是表肯定的副词,还讨论了肯定副词"有"的问答功能和语用价值,不仅具有表示肯定求证的功能,还具有表示确认的功能,而且在语义上有侧重确认强调客观事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三字习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隐喻性习语又在三字习语中占绝对优势,隐喻性三字习语有部分隐喻和完全隐喻两种类型,而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难从字面上获取,因此辞书对隐喻性三字习语的解释最好采用溯源式或本义、喻义和喻底同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比"字句X比YW中结论项"W"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传达的语用信息也不一样。当状态形容词进入"比"字句时必须有"还""更"与之共现。而"比"字句中的副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补语常常同时共现。副词状语和数量补语都是对述语形容词起限制说明作用,当限制说明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成分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时,就会产生其语义配合和语用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入学成绩的差异性和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对分层次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发展意愿以及就业岗位需求状况等的调查与分析,对高职英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以“不同起点,不同要求,不同教法,不同教材”为原则,在公共外语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次教学,并在消除学习障碍、激发学习热情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气词"嘛"的核心人际功能是"强传信",核心语篇功能是"要求继续";两者与具体交际语境结合产生"提醒"、"劝请"等派生人际功能和"标示话轮转换"、"标示主位"等派生语篇功能;在不同语境中,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附加义。其核心特性、派生功能和附加义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语用功能网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尽管有文献提及"急收"话语可用来保护面子、传达礼貌,但并未就其面子缓和功能予以论证,也未就其作为缓和手段的机制加以探讨。基于话语-互动分析法,发现急收话语是以维护面子为目标、在"面子威胁位置"省略诸如"负面消息""驱使""消极评价""难堪""隐私""冒犯""忌讳"等敏感内容、隐含传递说话人意义的话语策略,因而是一种缓和手段,其缓和方式是语用省略,不同于文献中提及的其他缓和手段的附加或替代的方式,其缓和的机制是基于语用平衡假定的话语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类语言反映着社会文化。英语习语生动的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对习语与各种文化因素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周树江 《求索》2008,(6):197-198
名动转类词指名词在句中被兼用或活用作动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它以名词之形行动词之实,体现了语法功能的转换和概念语义的合成。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标记性使其在言语交际中展示出特定的语用效果。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效果是一种认知体验,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中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前沿》2007,(12):116-118
认知语言观认为习语习惯意义与其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是非任意的,且具有语义理据性.本文结合Lakoff提出的认知模式(ICM)以及Kovecses&Szabo提出的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非隐喻的规约常识)对汉英习语的可分析性进行语义理据的考察.本研究表明:"可分析隐性"习语语义与词源关系密切,"准隐喻型"习语语义可从非隐喻的规约常识找到更有力的解释."可分析显性"习语语义则是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规约常识.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动因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习语的意义建构,使习语研究从静态、封闭的语言分析过渡到动态、开放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