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詹国枢 《奋斗》2007,(4):56-56
经济学规律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这条规律不但很有意思.而且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时,对同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这种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既与不同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选择的立场有关,也与不同体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秉持的研究方法有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这两个体系对于经济研究中人性的认识和概括的不同,其核心差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刘国光同志《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一文,对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十分流行的一种错误倾向提出了批评,那就是照搬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他指出,“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家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学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对这个现象我感到忧虑。”[1]在这篇文章中,刘国光同志对西方经济学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说,“现代西方经济学也有科学的成分,有反映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货币主义(或称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是当前流行西方欧美国家的两个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流派,是现代西方保守主义经济思潮中的两枝主要力量。这两个流派虽然观点各异,但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经济活动中政府作用的加强是使经济问题更加恶  相似文献   

5.
一、两大经济学派及其消长西方经济学门派林立,理论主张各异。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是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学派。自由主义是指主张自由竞争,由市场机制的力量来协调社会经济活动,国家为此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条件并承担某些不适合由市场协调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自由主义坚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正统理论。把资本主义看作能够自行调节经济的"最理想制度",否定国家干预私人企业的必要性。20世纪30年代以前,自由主义在整个西方经济学中一直是主流,占支配地位。国家干预主义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的理论和主张。国家干预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胡钧  施九青 《理论学刊》2007,6(11):56-61
中国经济学国际化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方向:西方经济学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是也不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经济学只能植根于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绝不应局限于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求灵感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以本质主义、主客二分以及实体性的传统思维方式,在哲学上是对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变革,而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社会意义才体现了它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社会意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现实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性以及未来社会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犯罪经济学在新古典范式下研究犯罪行为,其过度“去社会化”的人格假设与犯罪问题的社会化特征间存在着一种冲突.社会互动理论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范式缺陷.它将个体嵌入到社会网络中,关注社会互动对个体犯罪行为的影响.这种转变对于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法律制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它的分析方法和思维具有理性、现实、实用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边际效用”。卢周来在《穷人经济学》中的解释为: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消费,给人带来的主观心理满足程度。1元钱的边际效用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一个倚门托钵的乞丐,你给他一元钱,他的满足程度可能是100个单位;而一个亿万富翁,你多给他1元钱,他的满足程度也许就只有一个单位。也就是说,同样1元钱,因为给了穷人,社会总福利增加了100,而如果给了富人,社会总福利仅增加了1。作者说,从这个道理出发,社会收入分配应该偏向于穷人而不是富人才行。国家统计局首次披露城市家庭财产状况,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已达22.83…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07,(12):34-34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3.
岳森  吴佑坚 《学习月刊》2012,(16):94-95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即为国际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经济学也是厂商、家庭和政府等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理论依据,对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有指导作用。对于我国三本院校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邀请西方经济学家访华交流、译介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举办经济学讲座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和进修等路径,西方经济学被引入中国.其中,国外经济学讲座、计量经济学讲习班、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开启了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引入,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学界沟通交流、为市场化改革做理论准备和人才储备、有利于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张雄 《理论文萃》2000,(6):36-39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今天,谁都不会怀疑这一事实:经济个人主义是解析古典经济学传统乃至新古典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轴心。随着20世纪市场层面的非均衡、信息非对称、非理性现象的出现,经济个人主义的信仰和方法受到了怀疑和查审。人们不断追问:每个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陈述能否都可以直接还原为关于个人经济行为的陈述;经济行为本质上能否归属于单纯的个人理性的计算;在信息非对称的经济世界里。个人最大化目标能否完整的实现;个人的经济自由度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经济决定论的因素中有无非经济因素的存在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经济学本身是无法达到的,许多问题的性质都涉及到哲学问题,这里仅就经济个人主义的语义范围、哲学渊源和现代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作些粗浅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产业和劳动力结构的服务化、信息化趋势;劳动力队伍呈现知识化、脑力化,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为此,西方信息社会理论宣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让位于信息社会.实际上,西方学者所推崇的信息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信息社会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崔巍 《唯实》2010,(10):29-34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激励性规制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规制理论,它是在解决传统规制方式由于规制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时,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前沿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近20年来西方规制经济学取得的最新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接过便吃了。总  相似文献   

20.
张建君 《探索》2006,(4):183-186
结合刘国光教授经济学新论所涉及的问题,发表几点自己的意见,即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政治行为框架特点;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作“好的市场经济理论”来宣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反思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现状的破题之处在于彻底否定整个新自由主义谱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