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6,(11)
苏格拉底是述而不作的哲学家,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其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被学术界认为是能够基本反映苏格拉底思想的哲学篇章。《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首先提出"我对自己一无所知",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原则,其哲学思想关注点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现实世界。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上的改善才是人生活的价值,即"美德即知识"这一原则的目的所在。苏格拉底把世界归结为一种善的目的,并始终在劝人们行善,直至生命结束。  相似文献   

2.
尼采人文化哲学探析马毅人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们思考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在西方有关人的文化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从赫拉克利特的“爱智慧”、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哲学家们就把研究的焦点投视在人身上。然而直到近代,在哲学的领域中,始终是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占...  相似文献   

3.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是费尔巴哈全部哲学的基础,他宣称自己的哲学是人本学,他的“新哲学”就是人的哲学,“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的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①。他从类存在物出发,对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类的关系、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广泛地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并逻辑地构成了他的人学体系。1  费尔巴哈认为对人的认识必须从认识那些为人所特有的差别性出发,这是他认识人的根本方法。“如果你从人身上除去他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那你就可以毫无困难地向我证…  相似文献   

5.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6.
小科学时代,除了有“机械决定论”的哲学信条,还有“机械分解论”的哲学信条。你对那个事物不知道吗?那么,你就去解剖它吧。当你了解了事物的局部,整体事物就知道了,因为,“整体等于局部的总和”。象力的分解、元素的离解、生物的解剖,以及数学上的线性迭加等等,都属于“机械分解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张彩霞 《党政论坛》2013,(23):59-59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忙地跑来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一件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道:“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2)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古典哲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观点内容涵盖广泛。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自己的著作,后世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的研究而来。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涉及了苏格拉底关于智慧、生死观、教育观、价值观等众多的哲学思想观点。而苏格拉底本人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这些思想理念。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坚持做正确的事",他通过举例和在法庭上的言辞行为等表现方式对此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0,(40)
一个道地的北方大汉,喝了30多年黄浦江的水,兼有燕赵的粗犷和南方人的精明。他领导着一家2万人的大厂,很少见他犯愁叹苦,有一种在当今厂长中难得的洒脱和自信。这是一种对各种困境抱有自己哲学认识的洒脱,是对自己特定角色充分把握的自信。 他,就是全国优秀企业家、上海第三钢铁厂厂长侯树庭。 受国家委托经营国有资产,中国的企业家在这个前提下建立起自己的原则。他们对“赔钱的买卖不做”这条“金科玉律”另有解释 “什么生意都做,就是赔钱的买卖不做。”对于  相似文献   

10.
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但是 ,这种“革命”却被现代哲学家B 罗素称为“托勒密式的反革命”[1] 。不管怎么说 ,康德哲学确实构成了人类认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康德以后的哲学家可以不同意康德的主张 ,却很难绕开康德的问题 ,除非像分析哲学那样 ,把传统哲学的问题一概斥之为“无意义”(nosence)。古代哲学家几乎毫无例外地把世界分为现象和本质两个部分。这是因为日常现象和常识杂乱无章 ,而且往往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情况 ,难以满足哲学的解释要求。数学、逻辑学的发达表明古代希腊人理性相当发达 ,对…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的哲学目标不是建立一种自然哲学体系,而是道德哲学.道德哲学的核心是认知与知识.“美德就是知识”,既改变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方向,也凸显了苏格拉底“主知论”的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3)
据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位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苏格拉底早年曾潜心研究自然哲学却无所收获,他意识到自然哲学理论及其探究方式本身缺陷众多,并且对自然的一味探究极大地挑战了城邦的传统伦理秩序,苏格拉底最后转向了对人事的研究。面对日渐衰败的雅典社会风气",人应该如何生活"成了他思想转向后关注的重点,他不断跟人对话省察,力图唤醒邦民走出道德麻木的状态,结果却是将自己置于了城邦的对立面,终是导致了不义的审判与自身的殉道。虽然苏格拉底身死在那个时代,但是只要属人的事物会延续下去,苏格拉底的属人的教诲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当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剑桥大学教授维特根斯坦,有一点像诺贝尔,此公终生未娶,并且告诉他的得意门生马尔科姆说:“你干什么都行,只希望你别讨个女哲学家当老婆。”因为哲学家经常背离日常语言的正确用法,导致了哲学的混乱,只有认识有关词汇的日常用法,就能医治哲学的痼疾。为什么呢?维氏是非常重视日常语言的,他讲课,没讲义,事先也不准备(这有  相似文献   

14.
贺敏敏 《学理论》2011,(17):27-28
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行,德性是过好的生活和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高尚的记忆。"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源于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体现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促使"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意图。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关系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国民现代的教育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将道德内化为人的行为品格的哲学。他本着德行可教的原则,想要在对话和追问的过程之中,引导人去追寻和走向理性。他的哲学思想不是单纯的灌输与说教,而是要在对话的互动中,提倡怀疑精神,提倡反省精神,一步步走向理性,追寻答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众多演员协调表演的戏剧,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叶笃正说“你是医生,你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他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这是吴孟超坚守了一生的信条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特色的政治正义观反映了其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他从伦理学“中庸至善”的基本思想出发 ,认为政治正义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法律是中道的权衡” ,“中庸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 ,“获得财物须以中庸和比例为准则”以及“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等准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基本理念和特色 ,代表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其学 《理论导刊》2002,1(7):38-40
“直观”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石性概念,是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工具和建构自己新哲学的原则。对于费尔巴哈的“直观”概念,不应仅从认识论意义上去理解,而应放在“世界观”视域中去把握。“直观”对于费尔巴哈是一把“双刃剑”,依据“直观”,他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也正是由于“直观”,他的唯物主义成为“直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不彻底的,认识论成为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在历史观上滑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被称为哲学的罗盘。哲学奠基性工作由他开启并定调。与通常所认为的哲学就是由一堆抽象玄奥的理论、概念、范畴所组成的不同,柏拉图的哲学由无数篇对话所构成。我们称之为哲学戏剧。《斐多》就是他众多的哲学剧本之一。戏剧有自身的规律和元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斐多》一应俱全。《斐多》主题是讨论灵魂不朽问题,对话发生在苏格拉底与他的众追随  相似文献   

20.
认识我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4,(1)
“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之所以留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我们要发展自己。必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要发展我们的国家,就必须经常地“认识我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