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在北京与世长辞。10月21日,尚未从怀念战友悲痛中摆脱出来的邓小平满怀深情地撰写了《悼伯承》一文,在回忆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时写道:“伯承在1924年就接触了共产党人,但他没有马上参加共产党组织,而是经过两年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政治选择,一旦看准了,选定了,他就为实现自己的信仰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刘伯承生前在谈到自己入党经历时也曾说:“道路既已择定,当百折不回。”那么,刘伯承是怎样通过理性的选择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呢?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开州纪念刘伯承诞辰126周年12月4日,刘伯承诞辰126周年纪念活动在重庆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举行。刘伯承元帅亲属刘蒙将军、元帅纪念馆及部分革命纪念馆代表、当地干部群众100多人出席活动。活动期间,大家参观了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新征集文物展,举行了刘帅精神专题宣讲会。(刘汪洋/摄)"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授牌11月20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会在重庆沙  相似文献   

3.
红色故事     
《支部生活》2013,(10):48
刘伯承以"鬼"克鬼城1916年3月中旬,为了配合护国军主力在川南与袁军作战,刘伯承率护国军第一支队准备攻克长寿县,以牵制敌人兵力。刘伯承根据长寿易守难攻的特点,积极争取长寿城内的警备队起义。但当刘伯承率队攻击时,警备队却背弃诺言,致使护国军伤亡很大,只好转向和长寿战略位置同样重要的丰都前进,准备夺取丰都。丰都是袁军从水路入川的必经之道,历史上被文人墨客称为鬼城。  相似文献   

4.
夏明星 《党史博览》2021,(12):22-26
1942年12月中旬,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年届五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欣然赋诗《况刘伯承将军五十寿辰》,由衷赞佩:"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在陈毅心目中,刘伯承谈兵论战,足可比肩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吴起.的确,刘伯承深谙孙武兵学巨著《孙子》 (又名《孙子兵法》),还曾经立论评价:"在中国,兵家大凡论兵,没有不祖述《孙子》的." 所谓祖述,意为尊崇和效法前人的学说或行为.作为红色兵家代表人物,刘伯承同样祖述《孙子》,尊崇和效法孙武的用兵之道.  相似文献   

5.
受命领军进藏 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才三四个月,毛泽东提出"进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主张.进军西藏的任务最后落到了西南局身上. 西南局领导人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任务后,开始商量进藏人选.邓小平吸着烟,深思许久,对刘伯承说:"让十八军的张国华去吧!"刘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日(1950年)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1950年10月1日,重庆各界群众15万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游行,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屹立在重庆市中心的"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并检阅游行队伍。  相似文献   

7.
正1927年秋,为了配合和支援中共的武装斗争路线,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意开设了专为中共培养高级军事干部的"特别班"。当时在"特别班"就读的学员有6位,分别是刘伯承、刘云、屈武、陈启科、黄第洪、左权。然而,无论是在1929年12月31日伏龙芝军事学院给中国学员的评语还是学员名单上,都只有5人,均找不到刘伯承的名字。刘伯承怎么会平白消失了呢?几份尘封的历史档案以及中国学员的回忆录,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正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担任南京市首任市委书记、市长和军管会主任。他十分注重联系群众,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他都一致反对搞特殊化。一次,有人向刘伯承反映,少数政府工作人员、部队人员不按规定购买车票,免费乘车;进入戏院、电影院和娱乐场所不买票,看"霸王戏"。得知这一情况后,刘伯承非常生气,以军管委  相似文献   

9.
林楚 《党史纵横》2007,(12):46-47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个简陋的民房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两人难得这么轻松一下. "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只粗略地看了一眼,脸色便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连忙接过了电报.  相似文献   

10.
正刘伯承,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县)。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理想,于1911年翻山越岭来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参加了反清学生军。这年,他19岁,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1916年,刘伯承率部血战丰都,右眼受伤。在眼部手术中,为保护脑神经,他拒绝使用麻醉药而被誉为"军神"。1926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组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3,(3):33-33
<正>刘伯承元帅是现代著名军事家,他戎马一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历和指挥过无数战役,被誉为"战神",毛泽东称他是"当代孙武",邓小平称他"屡建战功,以足智多谋的‘独目将军’闻名于世"。刘伯承早年曾在四川大败军阀吴佩孚,后来作为红军首任总参谋长,在万里长征中  相似文献   

12.
刘伯承年轻时打仗伤了一只眼睛,需要施行手术摘除眼球。南于缺少麻醉药品,手术只得在他清醒无麻醉状态下进行。主刀的医生问:"你忍得住吗?"来吧,我忍得住!"刘伯承说。于是手术开始了。手术刀割肉的"嚓嚓"声十分清晰,"忍得住、忍得住!"刘伯承咬着牙坚定地说。手术很快便顺利地完成了。那位医生吃惊地说:"小伙子,你不是一般的人,是神!"由此可以说,"忍得住"是一种千金不换的好品质,"忍不住"则是一种致命的劣根性,其危害无穷。  相似文献   

13.
刘伯承辞典     
黄瑶 《党史博览》2018,(1):49-56
正刘伯承元帅讲话、做报告经常用一些通俗的四川俚俗土语或说明深刻的哲理,或形容敌人的特点,或阐述战略战术,亦庄亦谐,大俗大雅,出人意表,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刘伯承常说:"不管黄猫黑猫,咬住老鼠就是好猫。"他这句话是用来说明军事学说正确与否的。后来,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用以说明政策、用人成功与否,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刘伯承还用鲜活、形象的词汇来命名一些战略、战术。本文将加以阐述。仿照坊间《唐诗辞典》《俗语辞典》,题为《刘伯承辞典》。  相似文献   

14.
1915年,在讨伐复辟帝制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护卫军因寡不敌众,部队建制被打散。时任连长的刘伯承带着只剩下数十人的连队,冒着绵绵的秋雨,踩着泥泞的道路,在敌人整整一个营兵力的穷追不舍下,艰难地开往大足县。行进中,刘伯承突然命令  相似文献   

15.
正解放后,刘伯承担任南京市首任市委书记、市长和军管会主任。他十分注意联系群众,反对搞特殊化。一次,有人向刘伯承反映,少数政府工作人员、部队人员,不按规定手续购买车票,免费乘车;进入戏院、电影院和娱乐场所不买票,看"霸王戏"。得知这一情况后,刘伯承非常生气,以军管委的名义,连续下发了"乘坐车辆须按规定购票(布告、军字第一号)"、"进娱乐场所须购票入座(布告、军字第二号)"。这两项"禁令"一出,违纪现象顿时消失,广大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解放战争中的第二野战军,军史爱好者无人不知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的军旅辉煌。但对"第二野战军第三号人物"、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许多人可能知之不多。他"是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我党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之一,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毛  相似文献   

17.
正长征前,刘伯承曾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长征开始后,因反对军事顾问李德错误的作战指挥,被李德免职。李德训斥刘伯承说:"你白进过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水平还不如一个参谋,还当什么参谋长!"随后,刘伯承就被派到红五军团任参谋长。在长征中,红五军团是后卫部队,为整个红军部队的安全保卫部队,因此任务最艰巨、最危险、也最困难。刘伯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忍辱负重,带领部队边走边打,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拼死阻敌,最  相似文献   

18.
A刘伯承在 1 958年曾经受到批判。由于批判会局限于军委扩大会议 ,又是保密的 ,所以 ,知道详情的人并不多。1 958年 5月 ,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办公室接到总部的紧急通知 ,通知刘伯承于 5月 2 7日至7月 2 2日到北京参加军委扩大会议。接电话的同志说 ,刘伯承正生病发着高烧 ,能否请假不去。对方一时定不了 ,要请示上级。两小时后 ,电话又来了 ,总部回答说 ,此次会议极为重要 ,刘伯承不能请假 ,必须准时到会。刘伯承拖着带病的身体到北京开会去了 ,谁知几天后 ,从北京传来了刘伯承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检讨 ,并受到批判的消息。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元…  相似文献   

19.
正1957年深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刘伯承元帅因病到黄山疗养,面对巍峨耸立的险峰奇石和变幻飘渺的云山雾海,他写下这样一首抒怀诗:"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刘伯承戎马一生,很少赋诗抒怀,这首诗作不仅是他对黄山险峰云海的咏叹,也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为了适应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加速对人民解放军  相似文献   

20.
正刘伯承:重庆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1949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配合,发起渡江战役,直捣国民党政权的老巢。占领南京后,刘伯承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正在筹划解放大西南战役,为聚歼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残余武装运筹帷幄。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时,刘伯承特别强调要保持警醒,统一战线工作。他在二野直属队党代会的讲话中说:"我们的胜利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以及党的群众工作如农村的土改工作,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等等的配合得来的。绝不可错误地认为是枪杆子打出来的,自以为了不起。这对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