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湾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大湾村,地处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37500平方米。2001至2005年,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对大湾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东汉至南朝时期墓葬87座,出土随葬器物840余件。大湾墓群是较为典型的东汉至南朝时期的砖室墓群,砖室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均为单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包含刀形、长方形、凸字形和曲尺形  相似文献   

2.
正天平丘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燕子村,地处长江南岸的一级阶地。2007年5月至9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天平丘墓群进行了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田野勘探,在墓葬分布区内进行了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发掘,共清理战国至南朝时期的墓葬34座,其中29座土坑墓、4座砖室墓、1座石室墓。出土完整及可修复遗物包括陶、瓷、铜、铁器及玉、石等300余件,可确定时代的有战国墓1座、西汉墓19座、东汉墓5座、六朝墓2座。  相似文献   

3.
正汇南墓群位于丰都县三合街道,地处长江南岸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约3.5万平方米。1993年至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先后对其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共计约1.7万平方米,共清理西汉至六朝时期各类墓葬近200座,其中,土坑墓57座,砖室墓125座,崖墓2座,石室墓1座,瓦棺葬1座。西汉墓出土器型有陶罐、盆、鼎、豆、甑、  相似文献   

4.
正曾家溪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地处长江南岸的二、三级台地之上,分布面积12500平方米。200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镇江博物馆联合对该墓地实施抢救性发掘工作,完成考古发掘2100平方米,清理墓葬19座,包含土坑墓13座、砖室墓3座、石室墓3座。出土各类随葬品390余件,主要为陶器和铜器,以及少量的铁器、玉器、料器和漆器等,另有钱币181枚。  相似文献   

5.
白九江 《红岩春秋》2014,(6):F0003-F0003
正冉家路口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镇江镇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该墓群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万平方米,勘探面积15万平方米。共发掘墓葬近150座,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沿江山包上,分属于包豆地、土地梁子、河梁子、黄泥巴梁子、屋背后包包、杨中珍包包、河家口、太阳包、包山丘、大堡、毛儿包、砖洞包等10多个墓地。发掘表明,冉家路口墓群的时代延续较长,从西汉晚期开始,一直到南朝早期。该墓葬种类比较丰富,既有竖穴土坑墓,也有砖室墓和石室墓。土坑墓主要出现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期后迅速被砖室、石室墓所取代。墓葬的规格差异明显,有的墓葬  相似文献   

6.
李丹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12):F0003-F0003
正关田沟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部的高家镇关田沟村(包括秦家院子、袁家岩墓群)于1992年三峡水库文物调查时发现。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关田沟墓群开展了3次大规模发掘,清理汉至六朝墓葬64座(土坑墓23座、砖石墓41座),出土陶、瓷、铜、铁、银、石器943件,另有料器(珠、管)1350枚,钱币2197枚。关田沟墓群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自西汉中晚期至南朝时期的墓葬皆有发现,其中西汉中晚期10座、新莽至东汉初4座、东汉早期8座、东汉中期16座、东汉晚期9座、两晋3座、南朝13座;从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7.
正武陵墓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11、12组,地处长江左岸一级台地上,是长江三峡水库淹没区内一处重要古墓群,也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武陵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陵基群原名罗仁发墓群,后因墓地出土了一座汉代石阙——"武陵阙",墓群由此改名。墓群分布面积约50000平方米,相关部门于1986年、1994年、2002年、2003年先后4次对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面积约5900平方米,清理  相似文献   

8.
燕妮 《红岩春秋》2014,(5):F0003-F0003
正老鸹冲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友谊村四社的长江左岸。2001年至2007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其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战国晚期至蜀汉时期墓葬223座,其中竖穴土坑墓205座,砖室墓18座。老鸹冲墓群分布范围较广,依据地形分为A、B、C三个区A、B区主要以战国晚期至六朝时期的墓葬为主;C区则有较为深厚的商周文化层分布,在遗址高处还有较多的汉代竖穴土坑木椁墓。B区墓葬排列比较规律,可以  相似文献   

9.
正江东嘴墓群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江东嘴村,地处长江北岸,西侧为大宁河口,墓地占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1999年至2003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中国文物研究所、宜昌博物馆以及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4家单位分3个年度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109座,获得各类遗物600余(套)。江东嘴墓群东面与下沱遗址相邻,早年曾出土过东汉西王母双阙鎏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岩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新生镇邓家村东面临江的崖面上,该墓群于1973年由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调查发现。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并将其确定为三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B类遗址。土地岩墓群历经两次发掘,发掘区域分为3个部分,共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墓葬42座。大部分墓葬有器物出土,共出土随葬品459件。从器物质地上划分,有瓷  相似文献   

11.
正柑子梁基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7组,分布面积约28000平方米2001年至203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至明清时期墓葬61座,出土随葬器物870余件。柑子梁基群的基葬时代包含西汉、东汉、南北朝和明清诸时期。西汉基均为竖穴土坑墓,以长方形墓为主,凸字形墓次之;东汉基包含土坑墓和砖室基两类,土坑墓以长方形基为主,刀形墓、凸字形基亦有发现。砖室基多数为凸字形,刀形次之,长方  相似文献   

12.
万州大坪墓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石山村,2001年至2004年,益阳市文物管理处配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连续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11650平方米,共计清理东周时期墓葬67座,汉代墓葬61座,六朝时期墓葬30座。东周墓葬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墓葬集中  相似文献   

13.
正青龙嘴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和平乡合作村,地处长江右岸二级台地。200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2座,其中砖室墓11座、土坑墓11座。共出土铜钱1368枚,其他各类完整器物393件,质地有陶、瓷、银、铜、铁、玉石、琉璃。器物种类有罐、钵、碗、甑、壶、俑、指环、釜、盘、盖、尊、碟、杯、刀、铜钱、饰品和井、灶、仓、屋、几、案、池塘的陶质模型等。  相似文献   

14.
正云阳县杨沙村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杨沙村,地处长江左岸的坡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2001年至2002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和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墓群进行了2次勘探和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至六朝时期墓葬55座,出土陶、瓷、石、骨、铜、铁、银等各类文物共700余件。杨沙村墓群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3年,在长江三峡水库文物复查工作中,发现有铁镜、铜俑以及  相似文献   

15.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7):F0003-F0003
正将军村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将军村长江右岸的山包(梁)上,由枞树包、将军包、庙二包等10个墓地组成,绵延2公里。该墓群作为三峡库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001-2008年间先后8次对其实施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汉至六朝时期墓葬257座,出土可复原器物近4000件,另发现乌杨阙、泰始五年石柱、南朝石辟邪等一批墓地神道旁的重要石刻构件。将军村墓群是西南地区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涉及家族数量最多的汉晋时期家族墓群,同时又  相似文献   

16.
巫山县土城坡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塘村麦沱山。1997年至200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群进行了4次勘探和发掘,发现并清理两汉至北宋墓葬95座,出土陶、瓷、铜、铁、琉璃等各类随葬器物共1800余件。墓群分为东、西、南3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密集,且有一定规律,是该地区较大规模墓群。墓葬形制结构多样,有竖穴土坑、竖穴或洞穴无券砖室或石室、竖穴或洞穴有  相似文献   

17.
正翠屏山崖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对面的长江南岸,墓葬分布于翠屏山北侧临河及西侧面江的断崖上。2007至2008年,为配合三峡水库的二期蓄水工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两次对翠屏山崖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东汉至南朝时期崖墓41座,共出土随葬器物465件(组)。翠屏山崖墓群是三峡库区发现的较为典型的汉至六朝时期崖墓群。崖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形制绝大部分为单室墓,仅见一座双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为凸  相似文献   

18.
正马家寨吴氏墓群,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村,包括绣球凸吴氏墓群和凤凰湾吴氏墓群,占地3000余平方米,共有吴氏家族坟墓400余座,其中陈圆圆墓、吴三墓、吴启华墓、马宝墓等雍正至宣统时期的清代古墓68座。整个墓群按照男左女右和辈分高低有规律地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14,(10):F0003-F0003
汇南基群位于丰都县三合街道,地处长江南岸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约3.5万平方米。 1993年至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先后对其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共计约1.7万平方米,共清理西汉至六朝时期各类墓葬近200座,其中,土坑基57座,砖室基125座,崖基2座,石室基1座,瓦棺葬1座西汉基出土器型有陶罐、盆、鼎、豆、甑、钵、壶、铜鍪铁剑等东汉墓出土器型有陶罐、耳杯、钟、房、俑、摇钱树座等;六朝墓出土器型有青瓷盘四系罐等。  相似文献   

20.
肖碧瑞 《红岩春秋》2014,(8):F0003-F0003
走马岭基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明冲村四组澎溪河右岸的坡地上2003年至2004年,四川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秦至东汉早期基葬33座,其中竖穴岩坑墓23座、砖(石)室墓10座,其出土近900件随葬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