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昌喜 《党史文苑》2004,(11):56-56
1937年7月,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事的几个日本军人最后的命运如何呢?田代皖一郎他是日本佐贺县人,1880年出生,“七七事变”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8日凌晨,田代在司令部召开会议,下达进攻命令,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7月11日晨,日军统帅部作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还命香月清司中将接替指挥不力的田代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闻讯后,羞愤交集,于15日突发心脏病暴亡。牟田口廉也事变发生时,他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8…  相似文献   

2.
杨飞 《世纪桥》2010,(4):14-17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失踪一名士兵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悍然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3.
田代皖一郎,时为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辞拒绝。8日凌晨,田代下达进攻命令,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7月11日晨,  相似文献   

4.
同“九一八”事变一样,卢沟桥事变也是日军精心策划出来的。 1937年 7月 7日夜,驻北平丰台的日军以一名士兵 失踪”为由,要求进 “入宛平城搜查。随后,日军在交涉中改变了理由———在日军“军事演习”中,有中国士兵对日军进行所谓 “非法射击”,要求中国军队退出宛平城。改变的原因是,“失踪”的士兵归队了。这个无理要求在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侵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卢沟桥事变爆发。 当时的日军及战后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日本学者,都认为是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造成了事变的发生。对此,一位中…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     
许建军  李晓茜 《实践》2014,(10):15-15
<正>1937年7月7日夜,华北日军在中国第二十九军防地卢沟桥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随后借口1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负责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9军37师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就这样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卢沟桥事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全面抗战的标志?今天,让我们踏访宛平古城、卢沟桥,寻访抗战老兵,查找历史文献,专访历史学者,复原历史深处那段苦难的图像,探求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一、廉政反腐的时代背景1937年7月7日夜晚,驻守卢沟桥的日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且扬言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卢沟桥一带开火,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5,(8)
<正>杨靖宇将军生前和死后都受到日军的极大敬畏。他陷入绝境后,日军派叛徒向他劝降时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至今在天地间回响。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沒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军无不受到极大的震撼。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流下了眼泪,长时间默默无语。史料载:这个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  相似文献   

9.
正库里申科,全名叫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抗战时期的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轰炸机大队长。他于1939年4月从苏联出发,率两个轰炸机大队,以"志愿队"的名义,进驻中国的成都地区,帮助中国人民抗战。当时,日军以汉口为基地,不断派飞机对我大后方不设防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库里申科受命带队打击日军在汉口的空军基地。1939年10月3日、10月14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炮轰卢沟桥、宛平城,疯狂地向我方阵地冲击。驻守在这里的29军官兵奋起抗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人民立即投入了支援卢沟桥抗战的斗争。北平的广大青年,满腔热血,在这抗战的最初日子里,也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  相似文献   

11.
康鹏 《党史纵横》2014,(6):48-53,61
正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在华利益、进而霸占中国,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攻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和外交人员,打死中国军民6123人,打伤中国军民17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因大规模屠戮自5月3日开始,故又称"五三惨案"。这是南京大屠杀之前,现代国际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幕。"五三惨案"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奉命赴济南与日方交涉,面对强行进入交涉公署的日军,蔡公时为维护民族正义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用日语斥责日军暴行,被日军  相似文献   

12.
1944年6月以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完全处于守势,以前每年冬季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此时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为了扭转败局,日军挖空心思,不断派出特务,千方百计地潜入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在我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战区,由于忌惮八路军火炮的威力,日军在八路军制造炮弹的炸药上打起了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     
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地区工委:设立"党员志愿者之家"服务群众为满足党员投身社区(村)建设的愿望,工委建立了"党员志愿者之家",并根据志愿者提供服务时间的状况,对其实行星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军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日本政府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十九军官兵虽英勇作战,但未能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7月29日,北平失守。8月初,日军以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  相似文献   

15.
1938年2月日军第二次入侵三灶岛后,即开始在该岛修建华南地区最早的地面航空基地——"海军第六航空基地",该基地在抗战初期日军侵略华南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巩固和加强第六航空基地,日本政府曾在1939年9月和1941年先后分两批向三灶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对华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日军还在三灶对乡民进行奴化教育以及设置慰安所,对华南地区进行殖民奴役等。以上新发现的日军入侵三灶的史料和遗址,同原有的三灶大屠杀及"万人坟"、"千人坟"等史料和遗址一起,成为抗战时期日军对华南地区进行军事侵略、大屠杀、移民侵略、殖民奴役以及设置慰安妇等全方位侵略的缩影和铁证。  相似文献   

16.
正在盂县坚持"无人区"工作1941年7月,北岳区党委分配我去盂县任县委副书记。8月5日,我到盂县就任。到盂县没几天,就赶上了日军的"大扫荡"。从抗战开始到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过5次较大规模的"扫荡"。第一次是在1938年秋。第二次是在1939年。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在这年秋冬进行过两次报复性"扫荡"。1941年秋的第五次"扫荡",规模最大。这年8月13日到10月16日,华北日军及伪军7万多人,分十几路出动,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自动武器的广泛出现和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多数战场上,刺刀已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但中国战场是一个例外。在抗战白刃战中,面对日军的无耻侵略,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军人硬是发出了"必须有刺刀30米内见红的能力"的呐喊。在这句口号的激励下,他们无所畏惧向前冲去,用保家卫国的满腔热血压倒日军嚣张的武士道气焰。"二战"中国战场上的白刃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41年12月25日,港英总督杨慕奇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日军马上封锁了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大肆搜捕抗日人士,勒令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前往"大日本报道部"或"地方行政部"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如果不能及时地把这批重要人物营救出来,那将造成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巨大损失。获得这一重要信息后,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12月7、8、9三日连续致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要求其迅速做好应变准备,想方设法保护好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不惜任何代价,把他们抢救出来,转移到后  相似文献   

19.
《福建理论学习》2010,(10):48-48
3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相似文献   

20.
一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国民党军奉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正面战场上节节失利.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日本侵略军沿着陇海铁路继续向西进犯,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6月1日决定:将豫东20万军队调往西山地,作战略转移,并且作出了扒开黄河南岸大堤,阻挡日军的决定.6月4日,日军已逼近开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