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实践,是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具有河北特点的新载体。实践证明,一时的道德模范涌现还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一两次集中活动不可能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典型选树、群众践行与品牌塑造等系统规范的道德建设机制,实现“善行河北”道德建设常态化与长效化,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政府以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传播、增进世界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友好的世界为主旨而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来华留学生作为世界汉语学习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感知者和传播者;在向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时应该秉承尊重、共存、对话的理念。"善行河北"为留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课堂;应该鼓励留学生为"善行河北"注入国际元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道德"为基本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资源,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等。本文即探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践行理念、方式与途径,以期两者在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时,归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初心"与"使命",了解"初心"与"使命"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与其呈现的共同意蕴,理解中国共产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教育活动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论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德教育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通过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对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武德教育"及"现代武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加强大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树立健身强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的大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他们成为优秀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8.
"礼法合治"是传统法律文化中总纲式资源,传统法律文化是礼法文化。"德法并用"是"礼法合治"传统在治国策略上的具体实践。"德法并用"的治国策略充分发挥了政治、法律和道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在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处理上,道德占据主要地位,这造成古代社会法律缺乏独立的地位和品格。法治中国建设应充分发挥"德法并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需要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在官德建设上在加强官员自律的同时,实现法制化补位。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战略理念,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重要源泉,科学发展观理念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升华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应从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孔子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愈加繁荣。关于孔子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孔子与当代治国安民,孔子与当今道德建设等主题,世界各地召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会,举办了各种实践活动。2005年还进行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这一切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发展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阔的传播平台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不仅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坚持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最美现象"彰显了公众的道德自觉。在由"最美"个体自主道德行为激发群体道德自觉这一过程中,蕴含了主体"需、知、情、行"这样一种螺旋上升的内在形成机制。培育公众道德自觉,应加大民间"最美"发掘力度,激发公众向善潮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传播"最美"精神,唤醒公众的道德反省意识;开展"最美"道德实践活动,加深公众的道德情感体验;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倡导地方精神文化,增强公众的道德认同意识;缔造和谐道德环境,提高公众的道德行为自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现实的民意基础,即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有着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向往与需求,这份向往与需求厚植于参与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世界观)是关联、整体的宇宙观,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参与"是中国文化基因;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这一精神的确立是对人民参与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的总结,是对人民参与作用的尊重与认同,"参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人生观;以"参与"为主要实践特征的责任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首位的价值观念,是出世与入世两种处世态度的灵魂汇合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不系统、不规范、效果不显著的状况,科学构建以诚信教育课程渗透为主导、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为主题、校外道德实践活动为主体、信用评估体系建设为主线的"四主"教育模式,将有效促进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包括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时代价值、强调思想意蕴,指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从历程与趋势上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批判与继承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先进文化的开拓者;从吸收与借鉴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运用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展望与期待上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德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道德建设。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方略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也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创新和发展 ,更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现实的深刻反思 ;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 ,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土壤的滋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蕴含着世代中国人所传承的伦理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并以其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对当代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涵养和提升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顶级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于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却面临着传统文化自身亟待现代转型、"新媒体"对固有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冲击以及受现行国际传播体系和西方学术体制制约三方面的挑战。着眼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积极推动建设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传播体系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全方位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党员干部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基于对"济南市党员干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实践"的调查,多数党员干部能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以及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当前党员干部群体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把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习渠道的多样化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加全面深入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治理文化和新时代中国协商治理的社会实践,既符合中国传统优秀治理文化中的理论精髓,也从本土的政治实践出发,构建出适应中国政治生活现实需求的理论体系。从合情、合理和自信三个逻辑层次展开,对协商民主的价值指归、学术立场和实践现实,对协商民主的"合脚"重要论述进行分析,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学习,也是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从学术立场和实践立场双向深化解读协商民主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