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艳照门”事件揭示了公民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产生和发展入手,论述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概念、内容等基本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权利冲突,最后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隐私权制度尚不完善,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的隐私权屡屡遭受肆意的侵害。但隐私权的限制原则只适用于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众兴趣、管理必要相冲突时。因此,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其他自然人,只有当隐私权与上述原则相冲突时才可以对其隐私权予以限制,而不应对某一类主体的隐私权预先予以限制。并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易被侵害的原因提出对社会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磊 《法制与社会》2013,(14):245-246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深层化和频繁化,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日显尖锐。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共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及个人信息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要协调二者的冲突,需要明确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界限,在立法中对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在我国宪法及其它法律中明确规定知情权,并对两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做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权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本文由"彩虹QQ"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盈 《法制与社会》2010,(34):388-388
我国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在目前还比较薄弱,我国宪法理论应该将隐私杈普遍化处理。同时,在原则上应将隐私权优先于与之相冲突的权利进行保护,对于与隐私权相冲突的权利,可以在个案中利用价值平衡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马文政 《刑警与科技》2007,(8A):112-119
目前,随着我国各城市安全防范系统的逐步建立、完善,摄像头,又称“电子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公共场所的每个角落,被老百姓形容为“满城尽是电子眼”,“探头城市”。摄像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致力于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为不法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提供了便利途径。一时间,社会上侵害隐私权的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公共场合下公民的隐私权的保护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笔者针对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论述公民在公共场合下的隐私权,并分类对隐私权与相关权利间的冲突及价值衡量的标准进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有关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事件不断增多,如《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杨沫的初恋》事件,刘晓庆游灯会拒绝记者拍照,歌手高枫私人电话遭人窃听并在电台现场直播,香港艺人钟欣彤被偷拍事件等,说明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实际上,以此现象为代表的权利冲突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讨论权利冲突问题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没有明确保护,"艳照门"事件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彰显了关于明星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分析,试图提出在隐私权方面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9.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商业化的增强,信息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资源,其被收集和利用的情形无法避免。这种情景势必会对网络使用者的个人隐私权造成一定的威胁。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网络经营者的商业利益和个人的隐私权保护之间发生了明显冲突。信息网络中的隐私权保护已是网络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例如,美国199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1%的美国网络使用者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表示关切1。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1年7月17日…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美国的“Toysmart.com案”由于是首家进入破产程序同时又涉及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案例而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002年上半年我国的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263)单方面中止对用户提供的免费电子邮箱服务也在用户与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在这一事件中,263的行为不仅是合同违约行为,而且竞合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权行为,希望263事件能为有关立法部门敲响警钟———立法保护公民隐私权已是网络经济的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性质上属于公权与私权的冲突。用公法原则诸如比例原则、基本权价值位序权衡原则、协调原则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都不合适,个案利益衡量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国情。解决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应坚持以下标准:隐私权优先保护,并兼顾公共利益,但不能损害隐私权的核心领域——即人性尊严。  相似文献   

12.
360和腾讯之争是不正当竞争案件,但也是侵权案件,其不仅侵犯了软件著作权(软件修改权),而且还损害了网络用户的权益.网络用户的合同债权、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都受到了两家网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其侵权具有滥用云技术以及较强隐蔽性等特点,应当通过完善立法、强化司法适用尤其是加大惩罚和威慑力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黄卓娅 《法制与社会》2013,(29):174-175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这两种重要的公民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冲突并引发纠纷。本文首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知情权等概念进行界定,进而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两者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中保持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人肉搜索事件频发,其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和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问题的担忧。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以及网络隐私权的介绍,探讨了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以及我国当前对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现状,并提出关于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某些新闻媒体为了增加报纸杂志的发行量或提高其收视率,往往热衷于对他人隐私的描述和报道。由此引发了大量新闻媒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案件。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则彰显出大众传播媒介的自律性差,其对公众隐私权的不尊重。本文试从新闻传播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入手,分析冲突解决的适用原则,并就新闻行业的自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保护的加强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公民隐私权在新闻传播中的保护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360与QQ事件”凸显我国竞争文化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60与QQ事件中,360与QQ先后持续地相互实施了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QQ恼羞成怒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用户同360进行交易,对此我国的竞争执法机构的反应却相对滞后。整个事件深刻地反映出竞争文化在我国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7.
谈论公众人物是我们社会民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由于他们是公众人物会影响着公共利益或者民众的兴趣爱好,因此广大民众就会竭力得知他们的隐私,但是恰恰是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知情权和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产生了碰撞和冲突。本文在对公众人物的概念本身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相关事件是如何对处理隐私权和知情权冲突的做法,进而阐述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必要性,以及民众在行使知情权时所应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自美国法学家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首次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理论探讨日益广泛、深入,并逐渐在各国立法、司法实践中受到重视。目前,隐私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广泛承认并予以保护的基本人权。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提出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学术界对大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和著述甚少。大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高校成为侵权的主要主体。大学生隐私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会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化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会对国家的法治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学生隐私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张宏 《河北法学》2006,24(9):151-154
由于基因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从民法上的隐私权出发,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继而探讨基因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尤其是基因知情权的冲突.通过比较美国与我国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对基因隐私权进行系统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范围看,隐私权正逐步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协调好两者的冲突,首先应分开不同领域内两者的矛盾,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