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7,(5):13-20
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凸显以及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兴起,必然要求加强政府间合作以应对区域大气污染。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重在以《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确定的框架为基础,完善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法律制度。基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检视,应当加以完善的制度有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制度、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制度、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焚烧秸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集约化畜禽养殖、乡镇企业和耕地沙尘污染等方面,这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原因,也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和管理上的缺失。因此,应当统筹城乡大气环境保护,完善农村产业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大气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教育制度,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3.
2003年春季,全球暴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SARS)。中国在抗击SARS之后,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并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的应急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模式向法治模式的转变。然而,2020年年交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仍然暴露出了诸多法律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本文试图从疫情防控中的具体现实问题入手,归纳出《传染病防治法》已有法律原则之外,还应当遵循的其他法律原则,以期为日后修法和法律适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场针对非典型肺炎的人疫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3年4月中旬,国家卫生部把“非典”列入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至此,已颁布14年之久(1989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浮出水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该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的分类和防治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规定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一般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权利,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据悉,在“非典”之前,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管理范畴的传染病共有34种,其中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22种,包括艾滋病、炭疽、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等,丙类10种,包括肺结核、流感等。与《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刑法》、《药品管理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价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框架,H7N9型禽流感防控措施的设定与实施,不宜以"逸脱"于法律规范之外的形式展开。应尽量恪守《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的规定,视疫情进展,及时将H7N9型禽流感界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类别传染病,并依法设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确保依法防控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在本市的传播,防止“非典”的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在控制“非典”传播期间,作如下应急决定: 一、本市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在我国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国务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总结前一阶段全国防非典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5月12日正式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条例的紧急出台,可以说是因非典而起,为抗击非典而量身定做,它从酝酿之日起便备受世人瞩目。一、《应急条例》的指导思想和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公 布施行,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对解决目前防治非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和今后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法律制度。当前,我们要 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传染病 防治法》和这一《条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法律 意识,夺取防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的暴发,凸显出我国当前卫生应急法律体系中的诸多短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与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不加区别地对待的立法模式,以及其在《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缺位,是导致“新冠”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法治理念;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视为传染病予以防控,从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行政应急权、赋予医疗机构对患者临时控制隔离权、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机构、建立灵敏的预警系统、建立强有力的人力物资保证系统等视角去强化法律制度保障,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是提升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抗击非典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关键是要坚持依法防治。5月12日,卫生部发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这标志着非典防治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下称《条例》)是非典防治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为非典防治工作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卫生法的重要性.卫生法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具有调整对象的特定性、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和法律体系的综合性及体系性.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基本法的卫生法律制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推动卫生法学科建设,建议所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赔偿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补偿责任是以劳动者所在企业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进行区别对待,该原则违背了法律责任归责原则和法律救济衡平原则,难以实现法的秩序、正义价值。本文从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工伤保险的法律理论和有关法律原则的角度,对现行工伤保险赔偿责任进行探讨,建议对《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传染病疫情防控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系统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从法律定位、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充实地方政府疫情应对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的特定情形、完善疫情防控的保障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状况 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防止重大传染病疫情通过车辆、船舶及其乘运人员、货物传播流行,保障旅客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及时运输,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于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注意到防治大气污染的问题,并作出了一些规定。七十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在消烟除尘和防治废气污染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①。例如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八十年代以后,国务院又颁布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政策规定②。例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3841—83)》等等。此外,中国还就关于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作出了法律规定。这尤其体现在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中。  相似文献   

17.
警察介入家庭暴力法律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法律规制问题,涉及到公权和私权的平衡问题,涉及到法律规制的方式方法等问题,涉及到介入主体的安排和权限等问题。我国反家庭暴力在法制上存在明显的缺失与不足,缺乏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来规范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现有条文缺少程序法的相关规制,法律救济制度欠完善,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缺乏可靠的法律依据。通过对当前法律体系的反思,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我国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构想,包括制定一部统一完整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健全相关民事和刑事法律制度以及相关配套保障机制等。根治家庭暴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限期治理决定权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期治理是指有权机关对特定区域的超标污染源以及造成严重污染后果的污染源,限定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的行政决定。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确定下来,与《环境保护法》中其它法律制度不同,限期治理行政决定的作出不是由环保部门或其它依法行使环境行政监督管理权的机构作出,而是通过立法确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环境保护法》第29条第2款规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另外,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固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以及有关环境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涉及有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粉尘排放、尾气排放控制以及废气排污费征收、废气污染治理的设施与技术等诸多法律规定。当前,有关大气排污的法律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别涛 《江淮法治》2008,(17):34-35
面对严重的水污染挑战,国家提出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今年2月新修订、6月开始施行的《水污染防治法》为这一战略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一战略下的5大对策——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全面防治污染、强化综合手段、鼓励公众参与,通过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都上升为法律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