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2.
任广贤10年前来到新疆时身无分文,10年后,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1993年,他从河南虞城来到农五师八十九团时,身上只剩下几元钱。那时他靠打工为生,辛苦一年只挣了2000多元钱。他看见承包土地收入多,于是就在八十九团十四连承包了30亩棉花地。由于他第一次种植这么大面积的棉花,没有经验,收入也不多。1995年,他又继续承包土地,这年获得了好收成,盈利2万元。1996年,他看到干农  相似文献   

3.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员孙洪勇是红星二场七连的职工,今年40岁。他承包土地13年来,给团场上交利费24万元,交售籽棉200余吨,洋葱90余吨,小麦9.5吨,个人纯收入达32万余元。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7日,农一师七团十五连国海亮的家庭养猪场以每公斤9元的价格出售生猪20口,盈利6000余元。2006年全年他依靠养猪纯收入3万余元,走上了种养结合的致富之路。1996年国海亮来到七团十五连承包了土地,由于管理粗  相似文献   

6.
“吴老万”本名吴德忠,今年51岁,一四三团水管二站职工。人们送他“吴老万”这个雅号是因为他是当地第一个万元户。 在一个较偏僻土地面积又小的水管单位他是怎样致富的呢? 精明能干的吴德忠很现实,他首先选择了承包土地。1985年,他承包了  相似文献   

7.
任永太是农八师一四八团最偏远的二十九连的一名普通党员。今年40岁,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关心帮助同志的事迹,数不胜数。尤其是2000年承包土地以来,他大胆运用科技、凭借科学管理技术,以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承包的64亩土地上,创下了连续5年棉花籽棉单产300公斤以上,累计向团场交售籽棉100多吨,个人纯收入达12万元。2000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授予“百优农工”、2002年荣获农八师石河子市“劳动致富能手”称号,还多次被团场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工会积极分子”,2005年被自治区授予“劳动模范”。2001年春,连队遇风灾,…  相似文献   

8.
1991年5月中旬我们访问了广东省中山市张家边区西亚村朱灿标家庭承包农场.一户包了116亩田1984年春,西亚村200多亩田要承包,当时每百斤谷子卖19元,农民嫌谷贱不愿包田.队长说:你们不种,给外县人种吧!村民朱灿标说:大家不种,我就全部包了.议论的结果,大家都只承包了口粮田,余下的100多亩田由老朱承包了.他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家庭承包农场.年年增产又增收老朱办了7年家庭农场,现共承包田116亩.这片土地,原来亩产900斤谷,他承包以后连年增产,1990年亩产已达1680斤谷,经济收益年年上升.老朱说:1984年只赚了一千元,1985年九千元,1986年一万五千元,87年一万九千元,1988年以后每年能赚两万多元.绿色的成功之路老朱的家庭农场办得好靠3条:第一,党的政策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长期稳定,包的田不变动,老  相似文献   

9.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汉子,依靠政策、技术、勤劳,年育肥羊101只,年收入4万元左右。几年来,他通过辛勤的劳动,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10万元的固定资产,成为农一师七团养畜同行中的佼佼者。 今年48岁的张志富,是1996年从安徽的一个穷山村来到农一师七团的。来到兵团团场的这块土地上,张志富和家人一边承包土地,一边养猪、鸡、鸭。经过不懈的努力,当年的养  相似文献   

10.
当肖佳卓出售完最后一批产品,夫妻俩一算账,2002年纯收入2.3万元,一年就圆了致富梦。 肖佳卓是农一师三团良繁站的一名农工。1993年进疆一直承包土地,在工作中她虚心向连队领导、技术员学习技术,植棉水平逐年提高,所承包的50亩棉田两费自理以来从未亏损过。多年的土地承包,使他认识到“种植结构单一化,市场价格变幻莫测,导致农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差。因此在种好棉花的基础上,她  相似文献   

11.
农七师一二五团二十连农工杨洪勇,一个地道的农场青年。在他身上,不仅有老一辈拓荒者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多的则是农场新一代的市场观念。 成本观念 承包土地就像经营一个企业,算不好成本账,稀里糊涂非亏不可。杨洪勇花巨款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有人说他不值得,可他算了一笔成本账:承包690亩棉花,倘若雇车作业,那就得多花近2万元;自己的车少花2万就等于赢利2万元。还有,自己给自己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页     
·读者之声·土地承包费收取难事出有因最近,我们对砚山县土地承包费状况进行了调查。砚山县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应填发合同82955户,实际发放75895户。1999年应征收承包费656.11万元,但仅收取326.15万元。从调查中发现,农村集体土地承包费收取困难事出有因:一、基层干部思想工作不到位。部分农户对收取土地承包费不理解,加上工作方法等问题,使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坐等、观望,故意拖延。二、各种税费负担过重过多。有重复计税现象,如农民在同一块承包土地上既承担了农业税,还要承担农业特产税。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要大量地发展特色农业,就相应地要承担更多的税费。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3.
正饶阳县诚旺苗木园艺有限公司成立子2010年,注册资金为300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30-40人,农忙时包括临时工能达到200多人。2006年承包了县里废弃的农场,2007年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后经转型投资了苗木,承包土地500 亩,先后投资了几百万,2008-2009年先后承包了周边农民土地500亩,现有土地1000亩,苗木总数为600-700万株,  相似文献   

14.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15.
一师十团四连职工徐云义有个愿望,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他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今年46岁的徐云义在90年代初来到十团四连帮人拾棉花,拾完棉花后,和他一起来的人,因无法适应本地的艰苦条件纷纷离开,他却留下来了,参加土地承包.由于他勤奋好学,掌握了植棉技术,第一年承包棉花就获得高产,纯收入达2.5万元.当了万元户后,更加坚定他留下来创业的决心,准备在塔里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他就把自己的户口从四川迁来落在四连,在团场扩招职工中,他成为一名团场职工.后来,他连续多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获得高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成为十团小有名气的“植棉状元”.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1岁的李自成是农七师一二四团十八连职工,他在种植上大胆、有股闯劲,因此大家都叫他"闯王"。2010年种植的900多亩棉花纯收入150万元。从2008年开始,职工在种植上自主经营,李自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就开始大显身手,收入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7.
一个普普通通、名不见虚传的川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成为全团数一数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九连女职工张晓梅。2003年,该团九连土地大面积无人承包,一直依靠养猪过日子的张晓梅,在和丈夫商量后,向连队领导和亲戚朋友借资30万元,大胆承包租赁了九连800多亩土地,原本希望依靠承包土地致富,没想到,由于土地盐碱重,出苗差,又不懂种植技术,加上一下子承包土地太多,管理人手少,经验不足,水  相似文献   

18.
<正>现年48岁的赵俊霞,是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五连职工。从一名团场农业一线普通女职工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果品保鲜库容量6000吨、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可带动150余名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她为团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出兵团儿女巾帼不让须眉,追逐梦想、奉献社会的美丽篇章。迎难而上勤劳致富勇争先2006年,十三团新建连队十五连接收移交土地1.5万余亩,连队职工人数少,承包能力不足。眼见连队近万亩土地无人承包,时任连长姚景和心急火燎地找到赵俊霞说:“小赵,现在连队土地承包确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9.
齐峰是二师三十团九连的一名职工,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以及"和谐小康家庭",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年收入10万元,2012年产值达15万元,他自己凭借着勤劳肯干的双手,多元化增收每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连里的"致富能手"。2002年首次承包棉花地的他,由于承包体制,棉花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片面地追求高产,致使棉花地长期投入不够,土质严重受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2,(9):11-12
当别人外出务工、抛荒土地的时候,葛浩新却下定决心包地种粮。多年来,他依靠科学技术,谱写了年产粮食超万吨的种粮传奇。"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葛浩的农业发展之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一部分土地出现了抛荒。1998年,葛浩新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承包闲置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葛浩新把周边100多亩闲置土地整合起来,当年就赚了几万块钱。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葛浩新承包的土地也从起初的10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