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文化传统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大革命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认真探索才找到农民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并细致分析了农民传统的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文化相结合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农民造反精神的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1920年代,中共早期党员沈定一,在其家乡衙前镇筹划了一场以消灭私有制,实现无压迫、无剥削社会为理想的农民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革命斗争,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滥觞。在这场农民运动中,沈定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农民的实际问题,并用它指导农民运动,使衙前农民运动在思想上、组织上和领导上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斗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谭植棠(1893—1952),广东省高明市明城镇人。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他与同乡谭平山、谭天度被誉为革命的“三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谭植棠是一位革命的先驱,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骨干,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国民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实行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中,着力开展工农运动,成为中央农民运动委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创新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创新。毛泽东以他的创新精神,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解决了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诸多问题。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理论成果。后人将从毛泽东创新精神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20年7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他联合新民学会会员创办了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文化书社。该社及其各分社一直存在到1927年“马日事变”,为在湖南传播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初期建团、建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琼 《党史文苑》2014,(4):36-38
李大钊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他比较重视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并且依据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提出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教育农民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农村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阶段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81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的变化,不断地用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经验、新知识和新思想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我们党80多年奋斗的历史更是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把广大农民群众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坚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才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维护中共独立自主地位等诸方面,作了理论创新和开拓性实践探索,不仅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成果,更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作出了表率,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9.
李东朗 《理论学刊》2007,2(12):17-2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延安整风运动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举措,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延安整风清楚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永久的、常新的课题,全党和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致力于这个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陈独秀还是安徽霍邱高家的女婿,霍邱人民的好朋友。他的前两位夫人高晓岚、高君曼姐妹都是霍邱人。因为探亲,也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陈独秀曾先后两次来到霍邱,在霍邱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从事抗日活动,影响并鼓励一大批霍邱进步知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也与霍邱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