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业贿赂罪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993年我国新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第22条又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司法机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力惩治商业贿赂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试就商业贿赂罪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1.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所谓商业贿赂罪是指在商品购销活动中帐外暗中给予或收受回扣,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犯罪构成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论商业贿赂犯罪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所指的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发生在商品购销过程中的犯罪。商业贿赂犯罪是一种新型经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979年刑法典尚未对此做出专门规定。1993年9月2日,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中将商业贿赂做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予以禁止,并且在该法第22条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首次将商业贿赂行为予以刑事否定评价。1995年2月28日立法机关通过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职工受贿罪,作为商业贿赂内容之一,单行刑事法律首次予以规定,但这并不能完全涵括商业贿赂。因此,研究商业贿赂的特点和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为刑事立法提供理论根据,为刑事司法准确、合法、及时地打击日益猖撅的商业贿赂犯罪,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芳瑞 《法治研究》2006,(12):66-67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 商业贿赂是竞争法上的术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即“经营者不得利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将商业贿赂定义为“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上述法律和规章界定了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目的和手段,但未能揭示商业贿赂行为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行为法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晓梅 《河北法学》2001,19(3):97-101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以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有关单位或个人以促成交易 ,排挤竞争对手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回扣是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商业贿赂与折扣、佣金、附赠等行为的比较 ,以及对商业贿赂如何适用民事责任问题的提出 ,说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目前适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案件日渐增加,案件复杂,法律适用问题较多,并且理解不一,做法各异。为此,本文拟就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一、对不正当竞争的含义及调整范围的界定一不正当竞争的含义所谓竞争,字面含义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胜。在经济行政案件中,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争者在市场上以比较有利的价格、质量、服务或者其他条件争取交易机会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章第2条第2款规定了不正当竞争的定义为: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业贿赂的概念根据1996年1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这里所称的“财物”,具体包括经营者为销售和购买商品,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现金或者实物。所谓“其他手段”,是指提供旅游、度假、提供物的使用权、免费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概括地说,就是给予…  相似文献   

7.
法言法语     
在商业贿赂问题探讨中,回扣与折扣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务院《关于严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牟取非法利益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规定: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转入其他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折扣,即商品购销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  相似文献   

8.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贿赂罪的补充与完善杨兴国于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  相似文献   

9.
问:什么是不正当竞争?答:《反不正当竞争法》里讲的竞争,是指市场竞争,经济竞争。竞争分为合法的竞争和不合法的竞争。不正当竞争就是不合法的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商业贿赂罪不是刑法规定的一个罪名,而是贿赂犯罪在商业领域的表现形式,即商业领域的贿赂犯罪。广义的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在商业活动、经济往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对经济活动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行贿、受贿、介绍贿赂的犯罪行为。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总局禁止商业贿赂条例》所说的狭义的商业贿赂有所区别,后者是指发生在商业经营过程中平等主体之  相似文献   

11.
一、不正当竞争案件的管辖 不正当竞争案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应由不正当竞争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不正当竞争行为地包括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地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综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具体而言,不正当竞争行为地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以不正当竞争手段经营的商品的生产地、销售地。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假冒商标、名称、装潢等行为所经营商品的销售地,为该商品实际经销的任何地;而该法第8条的“贿赂经营”、第11条的“市场倾销”、第13条规定的不正当有奖销售地与其交叉的地域。因为,只有同业、同点、同地经销,才产生竞争。非同地经销的构不成竞争,也构不成竞争侵权。 2、虚假广告的制作地、发布地,以及能够有效地收视虚假广告的地域。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西班牙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总则中明确规定,制定这部法律的目的是通过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所有市场参与人的利益。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市场上以竞争为目的的行为。如果行为的方式明显违背了应当诚实地行使权力的原则,就属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与民法典中的规定是一致的。该法第6条至第17条列举了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有:(1)具有混淆危险的行为指能够引起与第三人的行为,服务或企业相混淆的行为。只要该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分辨不清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即是。(2) 欺骗行为指使用或传播不  相似文献   

13.
限制竞争行为主要指经营者滥用其经济优势或政府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公用企业强制竞争、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压价排挤竞争对手、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串通投标等行为。一、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的制止与查处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目前,在查处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案件时,大家感到难以把握的是哪些部门和行业属于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  相似文献   

14.
【裁判摘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据此,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使用者与被使用者一般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取交易机会、谋取商业利益,故意采取财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具有人员众多、利益共享的特点,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检察机关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责,做到“四个实”,即调查研究摸实情、  相似文献   

16.
张兴 《中国律师》2002,(8):46-47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建立统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法律基础,其对于制止、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本身的发展,现实中也出现了许多反竞争行为,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具体规定无法有效地予以规范,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重新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些规定,完善竞争法律制度。反竞争行为不利于市场正常发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列出了十一种应予以  相似文献   

17.
何炼红 《知识产权》2007,17(2):70-75
盲从模仿行为由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广泛的关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的规定适用范围狭窄,并不能规制一般的盲从模仿行为,因此,有必要增列盲从模仿行为为一种独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表现形式是不正当模仿他人特有商业成果或者进行仿冒商品交易;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应规定以下四种除外情形:超出了规制期限的模仿行为、有实质性改进的模仿行为、独立开发相同或相似商业成果的行为以及善意交易仿冒商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商业贿赂犯罪立法缺陷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所谓商业贿赂罪,是指在商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方为了商业上的利益或其他好处而向商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给予钱财,另一方商业经营者、管理者利用自己的经营、管理职权为行贿人谋取好处和利益而收受钱财,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前者是商业行贿罪,后者是商业受贿罪,二者统称为商业贿赂罪。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下称《决定》)颁布实施后得以提出,其实质是将商业贿赂罪从公职贿赂罪中分离出来,这是顺应社会生活发展的刑…  相似文献   

19.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反不正竞争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对该款的规定,即《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没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设立具有兜底作用的“一般条款”,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观点: 1 、法定主义的观点。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规定“一般条款”,该法第2条所称“违反本法规定”特指违反本法第2章的规定,也就是说第2章所列举的11项不正当竞争行为才是该法所承认的不正当竟争行为。除此以外,不允许执法部门认定其他的不正…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罪亦称贿赂交易罪,包括八个罪名,根据其是否"只能"发生在市场交易领域,可以分为纯正的商业贿赂罪和不纯正的商业贿赂罪。商业贿赂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