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谈到家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的父亲——李国蔡。我的父亲,是出生于滇红之乡——临沧市凤庆县的彝族,个不高、有点黑,勤劳、节俭、少言、爱看书、善于思考。他曾经是一名基层公务员,现在是一名退休在家喜欢养花种草的小老头。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是我成长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佟金亮 《半月谈》2020,(9):31-32
从小我就喜欢书,父亲看书,我也趴在跟前看。那时我只知道,父亲常看的那本书有三个字,中间一个是“月”字。慢慢地,我知道那本书的名字叫《半月谈》。起初,我读不进《半月谈》。我一直想,编杂志的人怎么能绞尽脑汁编出这么深奥的内容?《综述:企业改革新走向》《步入市场经济新轨道》《第二季度国际形式综述》《气象与农业》……这勾起我的好奇心。那些文章如有魔力,吸引我翻阅。而父亲仿佛无所不知,凡是我看不懂的地方都一一解答。有了父亲的解读,渐渐地,我喜欢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3.
顾少俊 《黄埔》2023,(5):47-50
<正>2023年5月23日早上,黄埔抗战老兵罗远耀的儿子与我通电话。当我问到他父亲的身体状况时,他说:“爸爸身体很好,还能看书看报。”我听了甚是欣慰。老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他们活着就是我们的财富。算起来,罗远耀今年101岁了,距离我采访他的日子也已过去近5年。  相似文献   

4.
输棋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在我的眼里,父母对爱的表达,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只有他们自己懂得的意会。记得最初父母开始喜欢对弈这种消遣方式,是因为母亲一场大病之后,眼睛看书、看报有些吃力,时间久了就会酸涩发胀,泪流不止。于是父亲提议下象棋,每天晚饭后对弈三盘,三局两胜,胜者可以独霸遥控器,看电视。败者去厨房洗碗擦地。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四川省蓥华镇中学女生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相似文献   

6.
红歌传情     
刘亚华 《中国保安》2013,(13):74-74
周末的傍晚,我在图书馆看书,杂志只翻到一半,一阵飘渺的歌声传入耳中。那是一首《党啊,我亲爱的妈妈》:“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象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熟悉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还有深情的演唱,一下子把我从书中拉回。这时,我突然想起,在这夏意浓浓、意气奋发的季节里,马上就是党的92岁生日。我突然想起我的父亲,我们家那唯一一名党员.该是怎样的兴奋与期待。  相似文献   

7.
枕边的书     
枕边常有几本书,是睡觉前翻几页送我入梦用的。枕边的书很乱也很杂。是因为原来的书翻完了又不断添了新的,而原来的又没有归置。日积月累就成了小小的书山。 朋友对我说,躺着看书对眼睛不好。可我积习难改,十几岁时就有了躺着看书的毛病。期间中断了的是我蹲“牛棚”的那两年。  相似文献   

8.
王柯 《今日民族》2014,(6):57-58
<正>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地处高黎贡山山脉东麓与怒山山脉之间的大峡谷中,居住着彝、傣、苗、傈僳等少数民族。这里不仅有"野花四时红"的美景,更有傈僳族"四声部"合唱、傣族大鼓舞、彝族"簸箕宴"等文化名片。"在芒宽民族文化广场,我一家子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你瞧,我父亲去奘房祈福了,我母亲去看图片展了,我媳妇去教堂做礼拜了,我儿子去健身房了,我是个党员,就来党员活动室看书了。我敢说,这么多功能的文化场地,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那天,躺在床上,随意翻阅一张报纸,忽然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下面解释说,是台湾举办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中的一件获奖作品。默读这句话,我沉思良久,第一次,我被这样一句话深深感动。父亲,那个白发已染双鬓的父亲,那个身躯不再伟岸的父亲,那个开始变得唠叨的父亲,一下子闯进我的脑海。真是岁月如流啊,不知不觉间,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十多个年头,而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也在悄无声息地慢慢变老了。少年时代,对父亲是一种崇拜和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感情似乎逐渐疏远,特别是我…  相似文献   

10.
编辑: 您好!我想为我的父亲订《中国残疾人》,可是又害怕父亲生气。我想您应该对残疾人心理比较了解,所以我想请您给点意见。我的父亲9  相似文献   

11.
深夜的呼救1999年12月11日晚9时 ,静悄悄的冬夜寒风刺骨 ,两条黑影朝一幢房子窜去 ,其中一人敲响了大门 ,院内的狗顿时狂叫起来。陈阳正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看书 ,听到有人敲门 ,心里不大情愿 ,磨蹭了一会儿 ,才走到院子里 ,打开门。两个男人在门口问 :“你爸在家吗 ?”“还没回来。”“那都谁在家呢 ?”“我妈、我姐都睡了。”陈阳今年23岁 ,父亲陈达经营着一家房地产公司 ,来往的人很多。陈阳以为是父亲的朋友 ,未加防备 ,实言相告。那人突然一手扼住陈阳的脖子 ,一手捂住陈阳的嘴 ,将他拉出大门。另一人便抱住陈阳的腿 ,陈阳挣…  相似文献   

12.
马燕 《今日民族》2014,(6):43-45
<正>父亲马宗亮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在与父亲天人相隔的日子里,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似乎读懂了那个永远忙忙碌碌的父亲,读懂了他心中的那份无言大爱,追寻父亲足迹,完成他未竟心愿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永远忙碌的身影我曾经以为,父亲不爱我,不爱家人,只爱工作,只爱那些经常到家里找他帮这帮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形象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高大的,尤其是父亲帽子上的红五星和衣领上的红领章总使我感到非常骄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现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但是,在我的心里,父亲戎马一生的高大形象始终没有改变。由于抗洪形势严峻,工作繁忙。我已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上个星期天我抽空去军队干休所看望父亲。一见到父亲,我就把了解到的抗洪形势向他宣传了一遍。我滔滔不绝地告诉父亲荆江防洪如何险恶;嘉鱼县牌洲湾溃口;枝江市江堤出现61处险情;解放军官兵和当地群众一起严防死守长江大堤……父亲静静地听着我的叙述。待我停住嘴,仔细观察着父亲的反应时,我发现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严肃中  相似文献   

14.
思念与遗憾     
张文真 《乡音》2012,(5):49-49
2008年8月是我悲痛欲绝的日子。我的父亲,乐观、勤劳、善良、正直的父亲,对我们精心培育、疼爱有加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注了全部心血、苦心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家,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与遗憾。父亲一生对全家倾注了无限的爱。还在上世纪60年代初,当我上小学时,家里买不起收音机,父亲就买了些  相似文献   

15.
父亲永远离开我们了。在 195 1年夏天 14岁的大哥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 (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离家以后的多数时间 ,我是父亲身边子女中最大的一个 ,所以对父亲的记忆可能比弟妹们要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在悼念父亲的时候 ,我产生了把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一点一滴写下来的想法。虽然零零星星 ,仍希望对后人有所启迪。加入农工民主党  父亲参加农工民主党时 ,我才上小学二年级。长大后我曾好奇地问父亲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主党派 ,为什么要参加农工党 ?”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早年 ,父亲是一个抱定“科学救国”理想的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18年,他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心思,身为女儿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因为看到父亲的付出是对北京发展有意义的,才使得我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做一名北京市政协委员。我的父亲林海涵,1995年加入北京市政协,是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共履职18年。父亲在2012年末退任后,任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高级顾问。父亲初当北京市政协委员时,兴高采烈地回来告诉我们三姐妹,当时刚刚入读香港大学的我对"政协"还  相似文献   

17.
父亲陈赓去世时,我还在上小学,对他早年在黄埔军校的经历知之甚少。在我母亲后来整理父亲的资料和协助撰写他的传记过程中,我才逐步了解到父亲早年在黄埔的一些经历。尤其是我到部队以后,随着对中国革命史的学习,才对父亲在黄埔军校的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当年,父亲是抱着报效国家的目的进入黄埔军校的。1924年,黄埔军校建校时,为培养革命的青年骨干,父亲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带领部分进步青年离开广东陆军讲武堂,率先考入黄埔1期。  相似文献   

18.
几天前我过生日,父亲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像母亲那样在电话那端絮叨了半天。末了,母亲拿过电话对我说,周日就是你父亲六十岁生日了,家里准备给他操办一下,如果不忙的话,你就回一趟家,让父亲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听隔壁的邻居说,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可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竹 《协商论坛》2007,(6):57-57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跟父亲都有一种隔膜,我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我不喜欢他的懦弱和细致,我总在想为什么他不是那种能用胡子扎女儿脸很风趣的父亲?结婚时,我逃也似地离开了父母家,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