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中国减灾》2009,(2):12-13
年轻人外出打工走的多了,跑野了,对种地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 可在外混好的有几个?等到年龄大了.还得回家.农民说,"俺老百姓能离开土地?"  相似文献   

2.
正"喂,你有一个快递,请说一下地址,单上的不太清楚。""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沉默了几秒,"你有病吧?"同样是几秒的沉默,"对啊,你有药吗?"广东省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演讲比赛的现场,精神科医师李论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这件事。这对李论来说,很平常。有次,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当说出自己在精神病院工作时,对方把身体往后一缩:"你不怕做久了被传染吗?"李论常常调侃这些对精神病人的误解或歧视,但她也会很认真地跟别人解释,真正的精神病人和精神科医生是怎样的。精医重道,仁心惠世。李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相似文献   

3.
有位顶尖柔道大师在临终前嘱咐弟子,"最后时刻"一定要给自己系上一根白带。在柔道段位中,白带是初学者的标志。1974年1月23日,竺可桢在病房中听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是年,他已84岁。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坐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他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竺可桢逝世。一个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有至尊地位的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说自己"知道得太少了",还在补充新知识,令人敬叹。两位大师,都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上。所谓初学  相似文献   

4.
谭畅 《小康》2012,(11):73-75
正67.7%的受访者能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收入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年终奖是最能提升员工幸福感的福利,在公众眼中,既稳定又能得到丰厚收入的职业才最具幸福感在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被央视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莫言说,"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9)
<正>蓝天野曾决意不写回忆录,却没能守住誓言。回首烟雨平生,有顺风顺水,也有坎坷崎岖,他只想如实记下依稀路程,"是否有不当说,说得不当?"毕竟真话也会伤人。但蓝天野说,自己一定不伪谎。只是,他有时也会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写这么一本书吗?"2011年春天,蓝天野赴了冀中同乡张和平的一次"鸿门宴"。一日,北京人艺马欣书记电话他,说张和平院长请他和夫人狄辛,以及朱旭、宋雪如老两口吃饭。四位老人如约而至。几位人艺领导也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6)
正这个春节,你网购年货了吗?"就地过年"倡导开启后,网上囤年货成为大家解乡愁、表心意、过好年的必备姿势。放眼中国县域,"剁手力"强大的有哪些?这个春节,你网购年货了吗?"就地过年"倡导开启后,网上囤年货成为大家解乡愁、表心意、过好年的必备姿势。放眼中国县域,"剁手力"强大的有哪些?  相似文献   

7.
正舞台之上,倩影莲波,兰指舒袖,回眸生辉,余音绕梁终不散;办公桌前,或聚精会神奋笔疾书,或协调各方娓娓而谈,只为锡剧得传承、剧团新发展。这是无锡市政协常委,国家一级演员、无锡市锡剧院院长黄静慧的每天工作常态。黄静慧15岁考入无锡市戏校。一次偶然的机会,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注意到了黄静慧的表演禀赋,就问她,"戏饭戏饭,是苦饭。你能吃得了这个苦吗?"黄静慧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可以。从此,"不吃苦,不上步"这句话陪  相似文献   

8.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相似文献   

9.
王国志  杨金坤 《创造》2015,(11):78-79
打电话给杨工:"你现在还记着笔记吗?" "记呀!工作中有什么事情,还是记下来比较方便些,好整理学习." "那你从进厂到现在,一共记了多少本笔记本?" "哎呀!这还真没数过." "好,那就给你一个任务,抽点时间数数,然后报个准确的数字给我……" 十几分钟后,电话响了,"25本!我全部刨出来认真数了一遍."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月报》2014,(7):90-90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美国生活时,常常接触一些华人青年。一天,一名青年向他报怨:“我现在的老板非常抠门儿,他给我的薪水比给别人的低得多,而且一直拖延我的绿卡申请。”刘墉同情地说:“这样的老板是不好。”停顿了一下,刘墉又说:“但你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不能白干。你得在公司坚持一段时间,多学点几本领,然后走了也值。”年轻人听后有所觉悟,说:“对啊!多学点儿东西,以后去别家公司会顺利得多。”半年后,刘墉又见到这名年轻人,他问道:“你辞职了吗?”年轻人骄傲地回答:“我不辞职了,因为现在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与笑话     
《中国保安》2010,(12):75-75
你瞎丁吗? 在繁华的市区发生交通意外,两辆小轿车迎面相撞。其中一位司机怒气冲冲地大叫:"你瞎了吗?" 另一位司机不甘被辱,反唇相讥:"谁说的,我不是把你撞个正着吗!" 都想找钱一位穷人正在梦中,突然被闯进来的强盗惊醒了。强盗  相似文献   

12.
正独生子女护理假"的热频词出现,令大家都纷纷在心里的备忘录里计算了一把:"还有哪些假期被我们所忽略了?"你知道吗?我们独生子女竟然有专门的假期!""真的吗?我从来不知道,还有哪些假期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个问题,或许问出了大部分在春  相似文献   

13.
正初春,微凉,暮色渐浓。提提妈推荐的小饭馆,很有点老重庆气质,江湖菜相当合胃口,吃起来就顾不得抬头。跟着我们"混江湖"的孩子们——干儿子提提和女儿阿湫,都不满2岁,新鲜劲儿正足,自己吃饭,一脸的米粒和专注。这时,桌边冒出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要点歌吗?5块钱一首。"正吃在兴头上的我,还没正眼瞧人家便回绝了:"不要。"言辞里没有任何情绪,但心里却有本能的排斥:又是些俗得掉牙的歌吧?"唱一首吧。"提提妈说,"唱你最喜欢的。"我心里简直一惊,暗自揣度:"呀,你还有这种嗜好?""演出"开始,可是,我真的听不出这  相似文献   

14.
正"不要说年轻人都出门了,稍微年长点的也出门了。在家的,都是实在出不了门的。"这是桐柏县大河镇人大代表杨君安以前常说的话,"出不了远门的,也去了县城。"以该镇石佛寺村为例,全村共有1279人,在家的只有400多人,其中老、弱、病、残占95%以上。"不出门咋办?"从外地回来收庄稼的张思家忍不住捅嘴,"在家种一年地,除去种子、农药、  相似文献   

15.
【"你介意买优衣库的衣服吗?"】大约在2004年,一位20来岁、打扮入时的日本青年在街上接受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对优衣库的衣服怎么看时,回答说,"如果是内裤、袜子这类东西的话,也不介意穿穿优衣库的"。换句话说,穿在外面的衣服是不考虑的。在那时,优衣库给人的印象大概是"便宜""土""毫无时尚感"和"随便穿穿还行"。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9,(36)
正这是一个东方式的故事,这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给出的答案,一团火光,一种希望,生生不息。今天,你学习强国了吗?2019年初,有一个新的App风靡了大江南北,有很多年轻人见面的问候语都变了,由过去的"吃饭了吗?工作顺利吧?"变成了"今天,你学习强国了吗?",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反映的是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17.
回农村做客     
正"起床啦!去三姑妈家做客哦!"年初五一大早,还在睡觉的我被老爸的拍门声叫醒。老妈说:是去三姑妈的老家陈家村,不是去表哥家哦,你感冒刚好去江边怕不怕冷?今天刚好转冷,窗户外面一片阴沉沉。三姑妈老家灵川县潭下镇陈家村就在江边,农村的老宅没暖气,想起江边那种浸入骨髓的湿冷,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干嘛回老家请客呀?"我有点不太情愿地问。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温饱成问题的时代,吃是大事,见面就说,吃了吗?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享受层面从物质转向精神,"麻将浪潮"风起云涌,问候语变为手气如何?当网络"农场"在神州大地上铺天盖地,见面时问得最多的是:今天,你偷了吗?  相似文献   

19.
地久天长     
正等我到达母校时,他们已经出发了。我望着早春苍茫的天空下空荡荡的校园,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寻找那当年的印迹,不由得怅然而兴奋。我拨通徐庆的手机:"你到哪儿了?我要坐你的车。""哦!还有人要坐我的车?""不愿意?"沉默了会儿。他说:"你等着。"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环境是海南的生命线,房地产业在海南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我们读懂未来海南经济发展走向的一个切入点。家在海南,经常与岛外的朋友这样通电话:"你觉得海南岛的房价还会涨吗?""涨了你会卖吗?不涨你会买吗?""买不买再说,关心一下难道不可以?"其实,房价这事报纸早就登了,只不过是有人不注意看,或者注意了没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