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回顾党在云南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以及所传承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必将为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党在云南民族宗教领域的工作史,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活教材,点点  相似文献   

2.
由云南省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发起,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中共鲁甸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云南红色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红烛工程"昭通行鲁甸站捐赠仪式于2009年9月5日在鲁甸举行,鲁甸县的200多位贫困、病困师生获得了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总计10万元的资助,这是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红烛工程"昭通行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3.
这个被很多人称为寻甸"香格里拉"的地方,在距寻甸县城近4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适合自驾车旅游的景点.其实,所谓的"香格里拉"是寻甸县河口乡北大营村的一片大草甸.去寻甸河口乡要经过一条江,叫牛栏江,满江都是红色的水,江边的村落散布在绿树竹林中,有着云南农村朴实的乡村景致.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博物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展厅里,一面绣着6种文字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这面锦旗由红色绒布绣制而成.锦旗的内容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顶端绣着"敬献给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5个字,中间用汉文、藏文、彝文、纳西文、傈僳文等6种文字绣着"我们永远跟着你走"的字样,最下面是"云南省丽江区"18个族群的落款名称及赠送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广西艺术学院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开辟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鼓励红色创作等,将红色文化元素贯彻于学习教育始终,做足"学"字功夫、夯实"做"字本领、写好"特"字文章,充分激活红色文化因子,推动"两学一做"落地生效。红色课堂让学习教育"实"起来如今,走进广西艺术学院校园,到处洋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省委党校教学安排,2017年4月17日,第39期全省中青干部培训班到大理州祥云县"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参观了王家庄红色传承教育馆和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以及下庄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者、云南最早的共产党员王复生,中共云南省委首任书记王德三,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惜牺牲生命,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  相似文献   

7.
穆希 《创造》2016,(1):20-21
正在这场五年一"棒"的发展接力赛中,云南将描摹怎样的蓝图,又将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纲领已定,格局初开。伴随着中央框定的"十三五"计划的出炉,到云南"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通过,一张未来五年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几组数据指标中,来把脉云南"十三五"发展大势,共同憧憬今后五年云南的"经济蓝图"。工业——重点建设10个千亿园区、50个百亿园区闯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跨越式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世情、党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公安现役院校只有不断挖掘"红色基因"这一优势资源,将其引入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丰富培育形式、壮大建设人才队伍来提升传承"红色基因"的时效,才能充分发挥好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9.
潘娜  马升红 《创造》2021,29(9):66-73,82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深入挖掘云南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云南作为红军长征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文化在云南党组织恢复重建、获得群众支持、补充革命力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保护和利用好长征文化资源,就是要积极担负起党中央赋予的这一崇高使命,站在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致力于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0.
弘毅 《创造》2011,(6):60-63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可谓是相对偏离政治、革命尤其是战争漩涡中心的边陲地带。约略考察一下云南地方史,就可发现,我党、我军甚至一些邻国红色将领的成长,与云南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军旅人生,就是在云南大地上写下的第一笔。  相似文献   

11.
正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践行"四力"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践行"脚力"寻找红色足迹,成立寻找红色足迹工作专班,重走红色路线、拍摄红色遗址遗迹、定位描点绘图等,"步测"每一条红色路线。透过"眼力"感悟红色精神,成立30多人的"党史学习教育"先锋团,将党史知识、党史故事和脱贫攻坚感人事迹编辑融入侗族大歌、琵琶歌、耶歌、侗款等民族文艺节目。发挥"脑力"讲好红色故事,  相似文献   

12.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固本的基础工程,红色文化在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从内容与形式上是应然的优质资源,但是却遇到了实然的"困境"。如何拓展红色文化融入的实践路径,打通应然与实然的通道,需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蕴涵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中的红色元素,通过红色资源产业化、红色文化品牌化、红色传播多元化、红色旅游人本化与红色基地专题化等,多措并举,构建适时性的红色教育内容、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坚持把优抚工作摆在全局位置谋划,大力运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打造"功臣之家"市级优抚对象轮流休养服务品牌为抓手,探索建立优抚对象轮流休养服务的"济南模式",形成济南民政的一抹"优抚红"。  相似文献   

14.
徐斌  陈阳波 《人民论坛》2020,(14):133-135
红色资源是我们感受、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要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真正"有心学""有法学"。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不仅要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民本色、精神底色,也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让红色传统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穆希 《创造》2015,(6):22-23
<正>学员们下车学习体验,上车热烈讨论,晚上追忆思考,用全新方式展开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之行。重走一段长征路,住红军苗寨,听长征精神讲座……5月26日至28日,云南省委组织部举办"三严三实"与"忠诚干净担当"专题培训班,以现场体验教学的创新方式,对全省组织部长进行了一次党性锻炼"大练兵"。本次培训班是云南、贵州两省组织部门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全方位合作交流的初步尝试,学员包括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组织部长等150多人;培训内容包括大巴车上随机点名发言、  相似文献   

16.
杨燕 《今日民族》2006,(8):10-13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令每个云南人自豪的是,在这一壮举中,云南也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省三部门组织开展的“寻访老红军”系列活动,让我们沿着红军过云南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在对省内健在老红军的寻访中,采撷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这些红色的记忆在我们眼前重组成一幅生动的长征图景。  相似文献   

17.
本刊 《创造》2014,(1):50-53
正"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菜园、花园、果园、保健园",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努力的目标。"放心云南"、"健康云南"、"品质云南"、"人文云南",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理念优势。"品牌、市场、企业、基地、科技、食品安全可追溯、物流冷链"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不可多得的发展优势。走过跌宕起伏的特色产业长路,在求变、破局、突围和超越中,云南农业呈现出一抹抹夺目的亮色、一个个耀眼的金秋,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云南特色农业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市场营销创造之路和高原特色品牌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沈海梅 《思想战线》2002,28(6):66-70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和文化的边缘地区,明代以来在国家政治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边缘的云南文化在汉文化的改造、重构下被整合进文化主流中。作为云南地方文化承载者的妇女人群也成为这场文化改造运动的重点塑造对象,其结果,就是在明清云南地方志书中出现了包括节妇、节孝妇、贞女、烈女、慈母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列女群"。这一特殊社会人群在云南历史中的存在,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营造传承"红色记忆"的氛围,通过制度将"红色记忆"传承活动落到实处,让广大青年了解红色文化,认同"红色记忆",并以"红色记忆"所传承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之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征程中。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3,(3):34-35
在"美丽中国"的版图中,作为西南生态屏障的云南,从来都是一片绚丽的风景. 5年前,习近平同志视察云南时曾提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七彩云南’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耍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3月5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这一次次震撼的话语,都印在了云南人的心中、梦里. 3月5日下午,在云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生态文明建设"一词被多次提及.山美、水美的云南,保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走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努力绽放‘美丽中国’最美的风景"这一观点在讨论中逐渐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