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康》2017,(24)
正他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可是他恰恰又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已步入中年的男歌手李健是当下最火热节目的"音乐召唤师",但有人笑称,相对歌手,他更适合当一个生活家——这一点,他也并不否认。"生活家"、"音乐诗人"、"君子"、"温润的逆流"……每一篇写李健的文章,都在试图用与浮躁、通俗相反的词汇来描述他,描述他的特别。他确实是特别的。看过《歌手》(由音乐节目《我是歌手》更名而来)的观众,很难忘记节目里  相似文献   

2.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08,(19):19-19
当下有一个笑话,是说你想让一个人断六亲,就建议他去做保险,人们看见他是卖保险的,即使亲人,一见到也会马上掉头走。笑话当然有些过分,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险业、主要是保险中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学创新,就在我们师生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在我们师生平凡的教学与学习生活中。一、妙引,让思维瞬时"井喷"【教学片段一】师(投影)小方兴冲冲地走进家门,对爸爸说"明天放假,同学邀我下午参加生日聚会,您看我买什么礼物好?"爸爸说"爷爷生病,明天我们得去看望他。"小方说"我们明天上午去爷爷家吧,上午我有空。"爸爸提醒他"明天上午你要参加培训班,那不是上个星期报的名吗?"  相似文献   

4.
卢松松 《乡音》2012,(1):50-50
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我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就想做水手,向往外  相似文献   

5.
青春无悔     
我是淄博市沂源县保安公司的保安队员,在保安战线上已度过了三个寒暑。我尽了一个保安战士应尽的义务,经历了一段苦乐年华。很多人认为我是傻子,但我无怨无悔。为着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去选择、去追求、去奋斗,从中得到了欣慰和满足。正如泰戈尔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忘怀得失的时候。他实际是已真有所得。” 我的父亲是老革命,他坦诚正直、刚正不阿。从小我受家  相似文献   

6.
漫画与幽默     
自作聪明   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风吹掉了。   “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犯人讨好地问。   “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警官气愤地,“你站在这儿,我自己去捡。” 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要过桥。桥头的拱门显得不够高,他担心毛驴车过不去,就从车上拿出榔头,非常小心地把拱顶的石块一点一点敲掉。   警察看见了就告诉他:“世上竟有这样的傻瓜!你把拱门底下的土刨去一层岂不省事?”   赶车人不服气:“你才是傻瓜哩!又不是因为驴腿太长了过不去。是驴耳朵太长了嘛。” 笑话   …  相似文献   

7.
今夜无眠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不说话,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我何尝不想家啊!但家是什么,家是外婆的摇篮,是母亲的催眠曲,也或许是父亲满眼的希冀。一泓静静的月光如水般洒在床前的地板上,可今夜我却难以入睡,辗转反侧,队友们全睡着了。那是小强吗?一只胳膊露在被外,稚嫩的脸在柔和的月光下露出甜甜的笑容,他是梦见母亲还是梦见妹妹考上大学啦?我不知道,但他那一脸的笑意,确实感觉很甜蜜。窗外,班长伴着那棵针叶松笔直地站着,挺拔的身姿、庄严的表情,让人想起阎维文唱的《小白杨》。今晚本来是小李的班,但小李老家来了人,住在不远的一个旅馆里,班长硬是让小李去陪伴家人,自己来顶替小李值夜班。班长是个大好人,大伙遇到什么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     
《小康》2015,(3):15
[小道消息多]股市中流传一个笑话:有个股民病入膏盲,昏迷中他看到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小路,他想都没想就走进了小路。判官问他,你为什么选择小路呀?他说,小道上消息多呀。[互联网思维的媒婆]根据我的喜好,媒婆安排了一个姑娘和我相亲。没想到见面时,媒婆还带了另外3个女孩过来。"这怎么回事?""哦,这几个是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这样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媒婆也是醉了。  相似文献   

9.
说起苏联的亡党亡国,是没法绕开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苏联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的。他给人们带来希望,却又让人失望;他来时人们趋之若鹜,离开时却孤家寡人。悲剧是如何上演的?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何以成了孤家寡  相似文献   

10.
砖和石头     
郝好贤 《传承》2008,(9):55-55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一位年逾百岁的老翁要见他。老翁童颜鹤发,故意把路走得招招摇摇,见了老子,略略施礼,傲然开口道:"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你讨教。"这是一句反语,意思是你不如我,我今天看你笑话来了。老子当然听出来了,但他微微一笑,说:"请讲。"老翁得意之极,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和我同龄的人都已经死了。他们勤勤恳恳,辛苦劳作,开垦了百亩良田,修建了房舍屋宇,可现在已经见不着他们了,他们无法再享受荣华富贵,只能葬身在荒郊野  相似文献   

11.
从警四年了,至今有个心结,就是怕说自己是警察。平常,不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我一般不穿着警服上街,与人的初次交往中,除非别人问起,不然我不愿透露自己的职业,我更愿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怕说自己是警察,不是因为怕人笑话自己微薄的薪水和不多的福利,不是怕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小金因腰椎盘严重损伤长年卧床。一家五口,父母年迈多病,儿子正读中学,他生病的这几年里,全家生活的重担都靠妻子一个人在服装厂打工支撑,生活十分困难。服务过程我仔细研究了小金的情况,我决定带小金去临近的双红村残疾人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我把这个情况向残联做了汇报,领导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可就在我们大家一心为小金的康复做准备时,已经不与外界接触长达四年之久的小金显得十分胆怯。"我会陪你一起去的,有我在不用怕的。"我看出小金心中的不安后,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3.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不经意间,我在《山西慈善》杂志上看到残疾作家席选社的一篇文章《生活使我们变得坚强》,很是敬佩,便去拜访了他。见面后,得知他正饱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却坚持一边输液、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我决定用我的微薄之力帮他一下,从此我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摄影爱好者、退休在家的爱心人士张文江老师。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来到席选社家,用相机记录了他目前的生活、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5.
郑立学 《今日民族》2006,(12):33-34
我去拜访岩兵时,他刚从北京潇洒了一把风风光光回来。去年11月中旬,我借出差机会去拜访岩兵。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城很小,不足万人,岩兵很出名,几乎人人知道,所以很好找,随便问个人,他都会告诉你。岩兵家在西盟电视台背后的文化馆宿舍,一幢钢筋混凝土高楼,这跟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住房大同小异。进了岩兵的家,最显眼的是客厅正面墙上挂满岩兵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乐器,这是他的骄傲,也是他身份的象征。墙角电视机柜旁摆满了各式各样佤族的生产生活用品及饰品,让我感到进了岩兵的家就像进了一座佤族的博物馆。热情爽朗的岩兵见了我高兴地笑着:“…  相似文献   

16.
不变的善良     
黄艺宁 《当代广西》2006,(18):59-59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那些亲戚和朋友欺骗他,都来向他借钱,但借出去的钱如同泼出去的水,有去无回,这让他很伤心。记得有次他花钱请戏班唱一场戏,让周围的人去看,结果,那天晚上他的家让人给盗了。他凭经验就知道是周围人干的。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对他们这么好,他们为什么这样?从此,他变得孤僻,变得越来越不快乐。直到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位化缘的和尚,见到他满面愁云的,便问其缘由,他就把自己的苦闷说了。和尚听罢笑了,说我有一个快乐的秘方,放在山上的庙中,施主你愿意跟我去拿吗?他想了想,反正自己在家也很烦闷,跟你去…  相似文献   

17.
煤窑沟今昔     
退休后,儿女们把我接到乌鲁木齐与她们住在一起。可是,我常常思念过去生活、工作的地方——煤窑沟,想回去看看。每当提及此事,儿女总是说:"煤窑沟就那么让您难忘吗?"是啊,我难忘在那里度过的岁月,难忘30年前那里的荒凉、贫穷、落后,难忘改革开放后那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窑沟在吐鲁番市以北28公里处,与我工作的煤矿相距只有几百米。1976年我调到煤矿工作。不久,我发现不少职工下班后去煤窑沟,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在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也去了煤窑沟。我向赶毛驴车的大爷询问煤窑沟在哪儿,他指了指说:"西面捡石头的地方。"我走过去,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老乡和他家人正在捡鹅卵石。我问:"捡这些石头干啥用?"他说:"卖钱。"我又问:"你们家去年挣多少钱。"他叹了口气说:"能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我心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8日,被刑拘一周之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科主任肖传国向警方承认,是自己雇人袭击方舟子。人们终于等到了他的"阡悔实录"。这份实录的重点有二:一是他承认是他干的——"你就打他个鼻青脸肿都可以,然后我会在网上说,这就是我干的,我派人去揍的他";二是承认出手重了——"打他的目的本来是想打他一顿,第一个人可能打得稍微狠了一点,这也超出了我的预计"。且不用深究其"忏悔"的真诚度,只需将上述两个"重点"稍加分析,就会得出清晰结论。首先,他会主动承认是他干  相似文献   

19.
黄统维 《传承》2004,(5):13
20世纪70年代初,张云逸同志到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我曾先后两次遇到他。那时,我在该院高干病房做政治协理员。平时除了教育和要求医务人员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外,还注意向病人及其家属征询意见和要求。一次,张老来住院。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没提什么意见,而是和我拉起了家常。当他得知我是广西玉林人时,就关切地问起了我家乡的情况。我说,我在1951年初,广西军区在玉林组建辎重团时参加抗美援朝的,离开家乡已经有20多年了,只回过两次家。张老听后,若有所思地谈起解放初期广西的情况。他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得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史以来,即是"分久必合"的社会发展规律。目前,中国统一,已成为定局,究竟怎么个统一法?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样"一国两制"首先要进入我的家庭,我们两岸这一大家人就有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因为在台湾我还有个家。我是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女教师,现年71岁。48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