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正近两年农村建筑垃圾总量迅速增加。农村建筑垃圾堆积不仅导致大量占用耕地、影响村容面貌、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交通受阻、生活不便,而且导致观光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收入下降。农村建筑垃圾来源包括农民翻建和装修房,残存危房的拆除和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建设,农业设施拆除等多方面。当前,治理建筑垃圾的困难较多。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多头管理,垃圾治理混乱。二是农村建房、房屋改造缺少计划性,导致建筑垃圾以及装修材料堆放和倾倒时间的随意性。三是生活垃圾、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而这些建筑垃圾在运输、消纳和管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首先是严格的运输准入门槛与庞大的建筑垃圾市场之间存在矛盾。按照相关规定,从事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需报市市政市容委及相关多个部门批准,而且准入条件很严格,比如"全密闭、反光车牌、运输企业名称、顶灯"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垃圾总量迅速提高,建筑垃圾治理已成为当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艰巨挑战,亟须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统筹谋划,科学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难题就是农村的环境整治,包括废弃物治理、空中架线等。其中,建筑垃圾总量迅速提高,建筑垃圾治理已成为当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艰巨挑战,亟须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统筹谋划,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4.
季节 《北京观察》2020,(4):33-33
建筑垃圾是城市发展的伴生物,是城市的"黄金资源",其循环利用是城市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水平也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北京目前治理建筑垃圾、尤其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90%左右的再利用率相比还相差甚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按照今年初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东城区抓住北京市两个新考核办法实施、主管部门职能调整的机遇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规范日常检查秩序,发挥行业监管作用,突出联合督导、执法检查,使全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一、高度重视,促进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有效推进今年初,东城区政府、区城管委从工作的统筹部署、长效机制建设、财力物力投入等方面都给予了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来没有哪一个春天,像2014的北京一样,蓝天成为所有人的期盼。按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目标出来了,政府的行动力更是关键。日前,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会同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公安交管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市政市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内容,意见旨在规范建筑垃圾、土方、砂石的运输行为。本刊特邀市市政市容委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就《意见》的内容和管理的创新点进行了解读。就一项具体工作由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并出台相关政策的事件在北京城市管理中已是常规动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管理从严格建设施工工地管理、严格运输环节管理、严格处置场所管理、严格行政许可办理等四方面着手,涵盖了建筑垃圾管理的全环节、全链条。完善保障机制更是体现了北京市坚决治理建筑垃圾违规运输的决心,可以看作北京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在城市建设提速和首都功能优化的背景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与日俱增的巨大建筑垃圾体量需要妥善运输和消纳,另一方面是广大市民群众对建筑垃圾运输所产生的扬尘和遗撒深恶痛绝。扬尘和遗撒已经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  相似文献   

8.
正贵阳市系贵州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1]。随着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随之迅速增长,由建筑垃圾处置引发的运输撒漏、扬尘污染和占用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突出,与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极不协调。一、建筑垃圾现状(一)我国建筑垃圾处置现状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近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22,(3):后插4-后插6
为破解建筑垃圾堆放处置难、动态监管难、综合利用难等难题,充分释放数字化改革红利,嘉兴市秀洲区突出"全闭环",从"源头、运输、消纳"三个环节入手,自主开发建设"建筑垃圾智管在线"应用,实现建筑垃圾源头产生"一图统览"、过程运输"一网统管"、末端处置"一屏掌控"、监管执法"一体联动",打造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一键全...  相似文献   

10.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23):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阎逸  夏谊  叶慧 《今日浙江》2014,(12):50-51
正现象:建筑垃圾数量惊人建筑垃圾是指施工单位在建设和拆除建筑物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石膏板、废木料、纸板、钢铁及其他矿物、可燃废料等。在浙江,随着"三改一拆"深入推进,大量的建筑垃圾随之产生。据"三改一拆"办统计,到2014年3月底,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68亿平方米。按  相似文献   

12.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12):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1月24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星级绿色车队评定标准",以此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守法经营,规范运输行为。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发布会上,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协会刘国瑞会长介绍,2015年3月,北京市"三委三局"联合颁发了《北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产量日趋加大。这些建筑垃圾大部分都未经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甚至直接向河流、湖泊倾倒,还存在破坏生态、侵占土地、污染水源、影响市容等诸多社会问题。其实,建筑垃圾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些城市  相似文献   

15.
傅阳 《江苏政协》2013,(2):32-32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量增大,建筑垃圾急剧增加。尽快采取措施,缓解垃圾围城现状,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为:一是堆场面积缺乏。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堆场,而目前一些城市开展资源化利用的墙材企业用地规模都较小,无法满足建筑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6月以来,一场以"向脏乱差开战"为主题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环境整治大行动"在我省城乡全面展开,环境整治大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地说,垃圾的危害与处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三大类。其中,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发带来的建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成为北京市空气污染源头,也带来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成为诱发大"城市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分析来看,建筑垃圾管理长期存在的漏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有的建设施工单位不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不按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应对建筑资源大量消耗和建筑垃圾迅速增长的双重挑战,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任务,其根本途径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垃圾处置是世界难题。我国是建筑大国,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建筑材料开采量越来越大,建筑垃圾(指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或拆迁单位新建、扩建和拆迁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路网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弃料及其他垃圾,包括建筑垃圾和道路工程垃圾)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垃圾问题已成为北京市城市治理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结合工作实际,我就以下几方面认识与大家交流。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梳理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深层矛盾。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设计缺陷(如工程发包混乱),有部门管理衔接空隙,有管理执法操作难,有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学界就垃圾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对垃圾及其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垃圾的概念界定、垃圾带来的影响、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治理实践等方面。今后关于垃圾的研究,应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垃圾治理模式;持续推动多学科、跨学科的互补合作研究;采取更为新颖的视角拓展垃圾研究,从而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