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革命老区巴中,苗勇也算知名人士了。今年35岁的他先后攻下中文、物理、政治三个大学文凭,并且出版过多部诗歌、小说、散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更让人赞叹的是,苗勇事业一帆风顺,在多个  相似文献   

2.
在众人心目中,毛主席被骂,那还了得!然而事实上,毛主席确实被骂过,而且传到毛主席那里,天也没有塌,地也没有陷;毛主席妥善加以处理,还起到了兼听则明、闻过则喜和言者无罪的示范作用。延安时期,第一个大骂毛泽东的人,是张国焘的忠实部下许世友。他不但骂,还扬言要带枪去见毛泽东,毙了他!引起群愤,群起而攻之,缴了许世友的枪,把他关押起来。此事报告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命令放了许世友,还了他的枪,发给他子弹,让他携枪来见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在尖刻的同时也以幽默著称,而他的祖父也是既善骂又善谑。周作人回忆祖父周介孚,说他身上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脾气乖张、极善骂人。骂人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周作人说,上至皇帝老子下至子侄孙儿,都被他骂遍了,他骂起人来,"明示暗喻,备极刻薄,说到愤极处,咬嚼指甲戛戛作响,乃是常有的事情"。周介孚骂人总能一针见血,他骂慈禧是"昏太后",骂光绪是"呆子",骂夫人是"王八蛋"。有时拐了一道弯,则更蕴  相似文献   

4.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5.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08年出生,解放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他戎马一生中,有的人负伤后被他抬过,有的人被他骂过,有的人被他保过……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  相似文献   

6.
热词     
《廉政瞭望》2014,(5):14-15
<正>点赞之交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管你有任何动态,日志、状态、照片等,哪怕是你分享了一些糗事、伤心事甚至是一些灾难新闻,他都会在下面默默地点个赞,让人费解甚至愤怒。这都缘于这些人过分热衷"点  相似文献   

7.
正朱德一生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他宽厚仁慈的性格,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为人所知。长征时期,张国焘和追随者们不断给朱德施加压力,甚至骂朱德是"老糊涂""老顽固"。朱德从不发火,等对方骂完后,不慌不忙地和他们分析当前形势,讲道理。那些一时不明真相甚至骂过他的人也被朱德所感动。毛泽东后来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然而,慈眉善目的朱德也会有金刚之怒,他用发怒震慑了他人,维护了党的纪律  相似文献   

8.
叶茂 《廉政瞭望》2013,(3):22-24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暴烈的情绪表达。既是失态,也易失和,造成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故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但是,某种程度上,骂也是一种非常规手段,若运用得当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特殊的管理手段。郑板桥有联尝云:"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为政之道,隔靴搔痒式的软功夫若毫无益处,不如深刻尖锐的骂骂,竟也可为一场甘露。  相似文献   

9.
1935年的潘光旦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他,想让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告诉记者,"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他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我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3年以后,他终于不当局长,调到一个市当市长,他到北京来看我,喝醉了,3年憋  相似文献   

11.
写一手舒体字,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并有“党内一支笔”之称的舒同,词章功力人见人赞,党内许多重要文章、文件都出自他的手。但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12.
正谈鲁迅的有文人,有亲人,有要人。但军人谈鲁迅的不多,张学良就是其中一个。那么,在张学良眼里,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鲁迅会骂人。1947年11月16日《大报》有一篇介绍张学良谈鲁迅的文章,说:张学良蛰居台湾之后居然大读《鲁迅全集》,红封面的20巨册的书,厚厚堆满了他的书桌。他一度几乎言必谈鲁迅。他和张治中谈到鲁迅,说道:"鲁迅的文笔的确辛辣之至,我也被他骂得好苦。"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对鲁迅的骂似乎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有一种"入木三分骂也精"的享受和快感。  相似文献   

13.
常越男 《前线》2023,(3):84-86
<正>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历仕陈、隋、唐三朝,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文学之宗。他重视德行,刚正不阿,勤学博闻,擅长诗文,娴于书法,以文史资政,被唐太宗李世民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之臣,为贞观年间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林衍 《廉政瞭望》2011,(24):50-51
城管来了 从穿上城管制服那一刻开始,宋志刚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挨过各种方言的骂,骂他是强盗,是土匪,是“鬼子”。他被咬过。也被人用水果刀砍过,差点砍在大动脉上。小贩们恨他,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他听相声,相声拿城管开涮;他看话剧,话剧的开场便是城管追小贩;他从超市拎着有价签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会撇撇嘴,“哟喂,又扣啦”;他帮喘不上气的老外找医院,马上有群众过来围观:“城管千吗呢,要打老外啦?”  相似文献   

15.
正在很多人眼里,郑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强是个"和蔼"的知名大V。他自称,自己很少有人骂,那是因为他不装。但这个54岁的男人,有时候还会像那些年轻气盛的网友一样,敲下这样一行字:"TM你欠我一个sorry!"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9):118-118
【求助邮件】本人大学毕业两年了,换过两三家单位,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学问。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我吃了不少亏。就在前几天单位内部岗位竞争时,我还被一位平时称兄道弟的“哥们儿”告了黑状,他得到晋升而我却下岗了。其实,他在背后和我一起的时候骂单位骂领导最多,可到最后他把那些话都加在了我头上,做人怎么能这样呢?请“三T公司”告诉我,在职场上该如何辨别“小人”?  相似文献   

17.
怀念黄觉菴     
黄觉菴同志1908年出生在涪陵一个榨菜商家庭,自幼同情穷人,崇尚正义,追求真理。在重庆联合中学读书时,他积极投入五卅运动,参加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同学校内的国家主义派斗争,国家主义分子骂他们为“卢布虫”,他回骂这些人是“狮子狗”。这样做,当时是要冒风险的。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时,觉菴在现场,随人流跑出来,在领事巷被撞倒,后边的又被他绊倒,几重人压他身上,几乎使他窒息。脱离险境后,他回到涪陵,和同学组织“三·三一惨案后援会”,通过发快邮代电,散发传单和街头宣传,介绍惨案真相,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和四川军阀的暴行,毫不畏惧地同反动派斗争。这时他还不满20岁。  相似文献   

18.
林文 《党建文汇》2002,(12):33-33
蒋氏终其一生,就大处着眼而观之,可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器小量狭、自作聪明,终令国事一败涂地,不可收拾,怪谁?海外史家给他下八字断语:民主无量,独裁无胆。也说得上是入木三分骂亦精了。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三九年,共有二十一年的和平。假如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按这个二十一年计算,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八年。现在蒋介石就那么一点大,可是他很神气,天天骂我们,搞几架飞机经常进来,到处撒传单,闹一下。你去捉,他又跑,也被我们搞了一些。我们现在还不忙。就台湾来说,如果我们有了一亿五千万吨钢,美国可能让步,  相似文献   

20.
杂言碎语     
◆城市人的乡村日记:第一天:这里空气真好。第二天:这里野菜真香。第三天:这里无世俗之累……第七天:这里真不是人呆的地方!◆过去的明星戴墨镜、捂口罩,生怕你认出他(她)来;现在的明星闹绯闻、频走光,生怕你忘了他(她)。◆学者明星化;明星江湖化;男人女人化;孩子大人化;动物宠物化;宠物拟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