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回顾敦煌佛教研究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多是按照经、戒规范进行描摹,塑造出一个理想型敦煌佛教;少数敦煌学家近年来虽已指出吐蕃统治及归义军统治时期的敦煌佛教颇有不合经、戒的世俗化倾向,但仍未能对这一时期敦煌佛教的特性作出明确的判断。实际上,8至11世纪的敦煌佛教不仅仅只是具有世俗化倾向,而是已经变成与佛教规范背道而驰的世俗佛教,体现出一些较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重新改写以往出版的中国佛教史及敦煌佛教史。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是一处集建筑、绘画、雕塑三位于一体的世界艺术殿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数以万计的古代文献写本的发现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研究,因此形成了“因地名学”的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学。目前,由于中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努力与国外收藏敦煌文献机构的协助,绝大多数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献资料已经正式刊布,因此,不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还是在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者主体方面,敦煌学研究都面临着新的转型与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即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中心,旨在推进敦煌学…  相似文献   

3.
敦煌沉醉     
徐承华 《江淮法治》2009,(24):54-55
2003年3月和2009年9月,我两次前往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对敦煌艺术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认识到敦煌艺术不仅指佛窟艺术,还包括藏经洞内的史料文物;二是对成就敦煌艺术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由衷的敬仰和礼赞。  相似文献   

4.
《法治纵横》2013,(24):F0004-F0004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北部,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是古代西域的“桥头堡”,享有“草原明珠、丝路重镇、西域名城”之称,被史学家誉为新疆汉文化的宝地。  相似文献   

5.
高潮  刘斌 《法学研究》1991,(1):78-84,96
本世纪初,敦煌石室大量文献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其中的法律文书,虽然为数较少,但对于我们研究中古时期敦煌地区的法律制度、社会关系及寺院经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古时期中原王朝或河西地方政权皆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都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或迟或早经营西域,这既是争正统的需要,也是实际利益的需要.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都采取"恩威并用"的方式经营西域,具体做法是:经济上优惠、政治上拉拢、文化上宽容、军事上镇压.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大多还在西域条件较成熟的地方建立郡县,以此作为经营西域的牢固的根据地.而中原政权不稳定,或统治者的认识局限性或错误决策,都影响了西域的稳定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班超的忠告     
东汉明帝时,班超率领36名部下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恩威并施,大得人心。经过22年的努力,终于赶走了匈奴人,使西域50余国归附了汉朝。班超因功勋卓著升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章和元年,班超已69岁,在西域近30年了。他上书朝廷说,希望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4,(22):15-15
陈突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曾经担任过太丘县的长官,他修饬德教、无为而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他手下的县吏害怕百姓上诉,就告诉陈定,想让他想办法以制止百姓向下来视察的上级官员喊冤,但陈突却说:“上诉是为了求公道,如果加以制止,百姓还怎么申冤明理呢?不要约束百姓上诉。”前来视察的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会冤枉人吗?”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11,(11):42-42
邓聿文在《南风窗》上撰文认为,被广大群众尊崇和自觉追求的法律不仅应该是公平正义的,而且必须是在百姓身边、惠及百姓、给百姓幸福感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办实事。当选六安市人大代表两年多来,我处处关注与百姓相关的“小”事。随时了解百姓所思、所盼、所需、所愿,从“小”事着眼,为民履职。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12,(4):38-40
在天津市津南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百姓眼里有把尺,能量出公务人员的高与低;百姓心中有杆称,能称出共产党员的轻与重;百姓口里有座碑,能刻出司法干警的是与非”。作为津南区司法局双桥河司法所所长的谢长杰,时时以百姓眼里的尺、心中的称来鞭策、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让组织信任、  相似文献   

12.
在含山县环岸镇攀桂社区任党支部书记时,我心里就时刻想着社区内的每位百姓,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百姓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征求居民对政府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当选县人大代表后,我更加注重平时的调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百姓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13.
《金陵法律评论》2006,(6):F0003-F0003
敦煌莫高窟是一处集建筑、绘画、雕塑三位于一体的世界艺术殿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数以万计的古代献写本的发展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引起了国内外学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4.
执政当为民     
张由涛 《中国监察》2008,(19):46-46
古代的官与民,有人曾比作是舟与水,于是就有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今天的干部与百姓,可比作是公仆与主人,于是就有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誓言。而党员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心中有百姓,时刻惦记着百姓的安危冷暖,才能真正践行自己的誓言。  相似文献   

15.
执政为民、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公仆的职责,是党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人民群众欢迎那些心里惦记着百姓冷暖,时刻为百姓提供方便。自觉服务、辛勤奉献的公仆。欢迎那些有着百姓心,做着平常事,深入基层的公仆。欢迎那些为党添光彩,为人民办实事、解忧愁的公仆。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县衙之一。县衙本身并不十分引入注目,但衙内的一幅楹联却闻名退迩,被广为称颂。其联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之所以久传不衰,大概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2,(4):21-21
“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是刁民。”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百姓评议官员的制度,但是,纵观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还是明朝。尤其是明朝初期,可以说是民意评议官员最为活跃的时期,堪称史上百姓评议官员最活跃的黄金时代。那么,为什么明朝的百姓敢于评议当朝官员?这还要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大诰》说起。  相似文献   

19.
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各地各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市城阳区通过构建“听百姓说事、为百姓办事、请百姓评事”的民情走访新机制,实现了农村社区和潴、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灾害来得太过突然,震动来得太过猛烈。尽管新疆伊犁百姓对地震并不陌生,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还是把当地百姓惊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