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唐华 《法制与社会》2010,(18):182-184
"小产权"房并非准确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充分体现着国家法律的两难追求、政策是否错位、社会心理评价、民众道德诉求等一系列问题之间的平衡和价值取舍的形象表述。不能期望用单一法律思维或手段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同时应明确小产权房买卖的无效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等于小产权房本身违法,也可能在于其流转过程的违法。本文从法律、社会心理和民众道德诉求的角度对该问题加以了阐述,以期作为政府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一方参考观点。  相似文献   

2.
梯度思维下,依据建造和流转行为的不同“小产权房”可以做出不同类型的划分,部分合法建造的“小产权房”买卖行为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协调之处,法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限度地确认买卖合同的效力,作为对司法保护的确认,居住权的重新设计将使购买人的占有物权化,从而对抗所有权人.  相似文献   

3.
小产权房是一种事实上的称呼,难以对其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尽管对小产权房流转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在现行体制下其事实上无效却是不争的事实。主张严格限制小产权房流转的理由虽言之凿凿,却难以经得起推敲。限制小产权房流转阻碍了社会发展,理应改变。  相似文献   

4.
崔建鑫 《法制与社会》2012,(36):208-209
小产权房的合法性和如何处理一直是争议话题.一方面小产权房的市场需求非常广阔,另一方面小产权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造成这种矛盾情况的根源是我国集体土地流转受限制度.本文认为实行宅基地流转不仅符合法律精神,而且能从本质上解除小产权房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利益衡量视角下“小产权房”的出路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房价上涨引起"小产权房"热销的局面。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自由流转,导致"小产权房"违法,其买卖合同无效。"小产权房"问题关系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购房者、开发商等多方利益,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分析,合法化更能体现社会公平。通过类型化处理是目前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合理做法,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待于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肖玉超 《法制与社会》2011,(14):117-117
小产权房的买卖问题今年来逐渐升温,笔者认为小产权房买卖不符合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绝对原则,小产房买卖不利于社会稳定等因素而允许其买卖将违背法的秩序价值。但是如果不允许小产权房买卖将违背自由,平等,意思自治等法的自由价值,在笔者看来,小产权房买卖的取舍本质上是法的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产权房问题折射出的是我国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与现实经济环境的脱节。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一定时期曾有着现实的必要性,然而随着城乡综合改革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继续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将产生一系列无法调和的冲突和矛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需要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8.
小产权房不合法,但是现实中购买者却趋之若鹜,这里面存在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和法律原因,小产权房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度的划分和集体土地上市流转机制的缺位。本文指出购买小产权房存在明显的各种法律风险,因此购买者需要慎重,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9.
“小产权房”出路探究——基于地役权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不是严格的法律术语,而是将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销售给非集体组织成员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房屋产权证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而区别于商品房买卖,相关标的及交易被称为小产权房,目前主要有农村集体开发房产和单户农民住宅转让两种形式。尽管现有政策基本否认其有效性,但小产权房在各地房产交易市场中仍占据了相当份额。一概否认的定论不利于行为的有效规制和市场秩序的井然引导。可尝试以地役权制度来统一小产权房问题的处理,即以房地分离理论为基础,通过在宅基地上为房屋设定地役权,来规制小产权房,界定其合法标准。  相似文献   

10.
胡俊 《法制与社会》2010,(18):106-107,130
近年来与小产权房有关的法律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而广泛的讨论。小产权房问题不但涉及国家的土地与住房政策,更是关乎国家耕地保护及居民居住利益保障,以及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处理好小产权房是关涉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保障民生的角度,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基础,对小产权房的违法性、成因及其危害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处理小产权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