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知此知彼──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竞争要诀倪志杰随着国家大中专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年,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将进入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毕业生如何成功地在人才市场上通过竞争选择理想职业?这里,谈几点意见,供毕业生们参考。一、端正就业思想,明确就业方向。...  相似文献   

2.
郭永新 《人事管理》2001,(12):27-27
毕业生主要足进入人才市场通过烈向选择落实单位.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毕业生参加双向选择的通行证,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的身份证明,因此学校在发放、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时一定要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3.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大学生中不急于就业者增多 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脑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说“不”。 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被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  相似文献   

4.
就业误区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双向选择和洽谈,目前已经进入签订就业协议,落实就业单位的高峰阶段,有一部分学业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了满意的工作单位,还有许多毕业生通过了用人单位的层层考核即将落实就业单位。同时仍然有少部分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在人才市场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自1995年起,武进市除师范类、医卫类毕业生以外的其他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双向择业”。至1998年,医卫类毕业生也同样进入市场实行“双选”;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下子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当人们为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而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带来一股新风。不就业,并不代表找不到工作单位,而是一部分毕业生另有打算,他们想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或自主创业,更大限度地掌握就业的主动权。一句话,不就业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7.
松阳县自1999年始,大中专毕业生由计划分配实行完全由人才市场推荐就业,共有就业毕业生161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20人,中专1990人。根据调查统计,在本县范围内就业610人,外出打工就业1620人,自谋职业、在家待业、参军等380人。  相似文献   

8.
香港大学生的择业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双选竞争,即单位择优用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应试技巧等在就业时显得极为重要。二是市场疏导。香港地区信息发达,整个社会建有现代化的人才市场管理情报网络,能够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引导和控制人才流向。  相似文献   

9.
围绕人才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十五”期间,实施安康人才战略,开发安康人才资源,应明确以下思路:完善一个体系,建立两个基地,实行三个创新,优化四支队伍。一个体系:就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十五”期间要在综合性的市、县、区人才市场基础上,努力建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复退军人就业市场和农村乡土人才市场,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  相似文献   

10.
邵小芳  卢兵 《人事管理》2000,(12):22-2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全面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中,人才市场的各种信息对于毕业生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也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对于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赵翔  石晓玲 《公安教育》2002,(11):18-20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就业机制的转变,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公安院校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质特殊,就业空间十分狭窄。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安置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省份和地区的公安院校毕业生特别是省属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安置仍然困难,造成积压待分。公安院校招生即招警,公安院校毕业生出口不畅,绝不单纯是一个就业机制变革和人才市场调节的问题,将会产生比较重大的不利影响和明显的弊端。针对这种现象和这个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公安院…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轰轰烈烈的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幕,在2005年的冬天,便已早早拉开序幕,总数再创新高的413万大学毕业生开始涌入人才市场.   ……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制度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后,毕业生分配已由国家统包统配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人才市场,这就给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显然,高校的办学前途就决定于它们出产的“产品”(人才)是否经得起人才市场的严格检验;高校毕业生的出路就决定于他们自己是否具备真才实学,是否有足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资讯     
辽宁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瞄准"长三角"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到该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动态的风向标。近日,苏、浙、沪三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人才交  相似文献   

15.
《就业与保障》2005,(8):29-29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到该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动态的风向标。近日,苏、浙、沪三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来连考察在连高校人才培养环境,因为根据一份协议,更多的大连高校毕业牛将有在该地区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信息速览     
正徐钢副省长赴厦门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8月8日上午,徐钢副省长一行赴厦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先后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考察了厦门人才市场,并莅临福建省2014年夏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暨高校毕业生见习招聘会现场视察指导。调研座谈中,徐钢副省长听取了厦门市政府关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区域性人才市场建设大功告成,专业性人才市场正加速发展,基础性人才市场正“建管并重”,人才择业进市场,单位招人找市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人才市场无不显出它的威力。在江苏,自1992年以来,全省通过各级人才市场实现就业的各类毕业生高达14万人之多,占应分配毕业生总数的80%;江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在1995年3月8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女性人才交流会,为女性人才进入人才币场,展示真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搭起了一方希望的舞台;在西北边陲新疆,新…  相似文献   

18.
唐建新 《中国人大》2009,(20):53-53
按照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日前,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部分省人大代表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赴邯郸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了近年来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并到市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实地视察。与会代表就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盛夏时节,林木葱笼,凉风清爽,瓜果飘香。7月17日至19日,全国部分省市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座谈会在“丝绸之路”的必经地甘肃兰州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毕业生就业分配的情况和经验,研究探讨人事部门参与毕业生就业分配和引导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择业的工作思路及有关问题,讨论修改《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不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两个文稿。来自北京、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南宁市人事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突出改革创新的主旋律 ,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发生了深刻变化。突破了大中专毕业生统包统配的分配模式 ,放开就业渠道 ,走向市场配置。经过9年改革探索 ,南宁市于1998年率先在全区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制定指导性计划 ,由人才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的毕业生推荐就业办法 ,当年取得的抓观念转变(人事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 ,抓供求信息采集 ,抓毕业生流向的引导和强化服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验 ,得到了自治区人事厅的肯定和推广。公务员制度全面入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