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电子银行监管立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银行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运作模式 ,在提高了银行效率的同时 ,也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构筑电子银行新的监管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监管规范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和比较国外的电子银行监管模式和相应法律文件的基础上 ,来探讨我国电子银行监管体系的结构、主要内容 ,并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以期为立法者进行法律规划时起参酌之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曾赴日本学习、考察 ,就中日对外国跨国银行实施法律管制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跨国银行的法律管制是中日两国跨国银行立法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但是在具体内容上 ,又存在许多差别。两者的差别之处也就构成了各自跨国银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热词热议     
《海南人大》2015,(3):55-56
微众银行作为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首家网络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吸引了市场足够的目光。不久前,随着第一笔贷款发放,微众银行更是走到了聚光灯下,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想:微众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启动全新的银行模式?如何发挥优势服务个贷和小贷?它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吗?热议:微众银行有着腾讯公司这样的主发起人,其高科技基因可  相似文献   

4.
银行消费者是重要的社会群体,但现实中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仍存在。银行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作为经营者的银行的原因,还有银行监管部门及银行消费者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银行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其的接受程度。西方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早于中国,所以对其研究也早于中国,但这些早期研究对中国仍有启发意义。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研究消费者是否接受互联网银行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银行可接受度的相关因素,并着重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视角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接受互联网银行的风险,最后就如何发展中国互联网银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评《物权法(草案)》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银行亦不例外。为此,我们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业务的开展。该草案将对银行产生有利的影响,比如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增加了最高额质押这种担保形式、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统一登记制度等,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草案给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的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将来的动产抵押以及居住权制度等,都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该草案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银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推动了金融监管体系变革,英国银行监管体系经历了从非正式监管到法定监管的过程。中央银行在银行监管中的角色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变革将让英格兰银行在银行监管和危机管理中发挥更大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随着保险业与银行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国内保险业也在与银行的合作方面加快了脚步。我国银保合作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促进了银保合作实践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暴露出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对国内银保合作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银行再造起源于美国,美国银行业伴随着其银行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不断投入和银行战略的变化而发展。我国银行业在面对重重挑战时也选择了进行银行再造。通过分析美国银行再造发辰历程和我国银行再造现状,比较中美银行再造的异同点,我国的银行再造应结合自身特点,在借鉴美国银行再造经验的同时,对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目标战略等方面进行再造。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学者一般都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的,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银行借贷羊群行为来分析,利用行为博弈学习理论来分析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原因,通过计算机模拟银行借贷决策过程发现:当中小企业还贷率低时,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低,而且由于其他银行的博弈学习行为降低了中小企业从其他银行得到贷款的机率,而当中小企业提高还贷率时,银行会增加给中小企业的贷款率。通过对银行借贷行为分析可知,中小企业要想提高贷款率,关键是提高银行博弈学习策略魅力值,提高企业的还贷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存款在储户挤兑时发生的支付危机。防范金融危机,必须首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体制中仍然存在大量金融风险。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应当规范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规范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不良资产的化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反洗钱实践表明,现代金融体系已经成为洗钱活动的主渠道,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犯罪分子更多地将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社会转型国家作为发展洗钱的重点,利用这些国家没有反洗钱法和金融监管滞后的特点,大肆进行洗钱活动。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制度还须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先进立法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许霆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取款行为与第一次取款行为并无本质区别。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具有社会相当性,不具备法益侵害的客观危险性,因此,不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当第二次以后的取款行为完成后,银行的财产成为遗失物。许霆非法占有遗失物、拒不返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相似文献   

14.
洗钱犯罪是我国新时期面临的重大犯罪威胁之一。近年来,花样繁多的洗钱活动已经严重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与政治稳定。从刑法的角度对洗钱罪主观要件、定义等进行探讨,并完善反洗钱刑事立法,对反洗钱的理论与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洗钱罪是我国刑法新规定的一种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十分巨大。但由于我国认识较晚,且没有任何司法判例,因而理论界对其研究尚不够深透。洗钱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司法机关活动的正常秩序,间接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刑法将洗钱罪归入分则第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是不妥当的,应当将洗钱罪纳入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司法罪一节中。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法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调整对象具有金融性和国际性。从金融的内涵看,资金融通是金融的初始和基本的本质特征,但当代只有将金融界定为虚拟经济才能容纳全部的金融实践。金融性将国际金融法与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其它学科或科学区分开来。从外延看,金融涵盖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国际金融法相应地包括以上领域的制度。由于WTO将商业存在作为金融服务提供的方式之一,传统的"国际"标准暴露出其局限性,因此,国际性应将外国在东道国建立商业存在而发生的各类金融关系包括进来。国际性将国际金融法与国内金融法区分开来,而金融性与国际性的结合使国际金融关系成为国际金融法独有和特定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其项目贷款守则中已将是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作为其项目可贷性的前提条件,中国作为世行的最大受惠国,应该加强对国际项目融资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研究.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二者存在的实质性联系,从风险均衡的角度提出了推行环评审查法人负责制的必要性,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其贷款守则中应考虑将环评程序纳入项目可贷性的内容并确保当事人诉诸法律,对特定事项请求司法审查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而我国的金融法制环境一直不容乐观,特别是入世后,国内金融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加入W TO后,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所享受的过渡期将到达终点,国外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入股中资银行,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正面效果和负面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必须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外资银行参股行为的监督管理,以规避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子货币是支付方式的一次革命,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金融支付工具。洗钱是现代社会的毒瘤,电子货币的无形性、高速性、隐匿性等特点对洗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对传统的反洗钱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对电子货币的发行进行一定的限制,建立一定的密钥托管机制,建立电子货币系统统计和信息披露、信息报告及信息安全审核制度等,并加强国际间的有效合作,最大限度地防范洗钱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6%(第2季度为7.5%),工业增加值增长9.3%,CPI上涨2.4%(6月份上涨2.7%),延续了稳中趋降的走势。这是好事,它为经济调整转型、减速换档腾出了空间。在流动性总量宽裕的情况下发生"钱荒",根源在于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空转,央行"不宽松,不放水"的举措得当,有利于用短期市场波动来换取金融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存,需要改变思路,使环境保护优于和重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