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是马克思一直研究的中心课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实践原则确立的,从法哲学到以抽象劳动为核心,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再到深入劳动过程的内部,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的现实本质,最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形成"现实的个人"。正是在这一现代性批判的蜕变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变革,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社会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探索人的发展问题的重要维度和切入点。人的本质及现实规定性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人的发展必然要通过社会性的形式与手段来实现。立足于社会关系维度理解人的发展问题,是人自我理解的深化、是理性的自我反思,更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要想真正推动人的发展,必须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理性对待虚拟社会关系,把促进人的发展同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制度的创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问题既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我们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观点,必须从两个层次上进行具体分析:一是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二是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域下,研究情绪劳动来源于现实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情绪劳动的产生是服务业的发展和人类需求层次提高的必然结果,它的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情绪劳动的产生和概念的创立对传统劳动类型的划分进行了补充,作为一种劳动形式,它依然具有劳动的二重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域下对情绪劳动的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的终极追求,需要考虑如何使作为人的现实的活动的情绪劳动发展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等方面来研究人性,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能力,现实的人性是可以通过经验来加以确证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都是人的能力的表现或结果、产物。人的异化则是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全面创新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世纪之交崛起的知识经济表明,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人及其活动的创造性本质中。马克思曾经作出“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一关于“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著名论断。人的物质生产包含着知识生产的劳动,人的精神生产就是直接的知识生产的劳动,劳动、实践的创造性决定着知识、知识活动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知识生产是人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来揭示人的本质特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直接理论来源,受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是在批判的继承前人关于这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确立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指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其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又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为克服以绝对精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局限,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基本价值,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价值,是其价值维度的最高目标;由于其他原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却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给丢了;在对中国实践发展要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中,在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撇开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来谈论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和共同人性,来讲人权、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就显得内容空洞、苍白无力,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就是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批判的仅仅是离开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或抽象地谈论人的普遍性,并不批判与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相联系的、且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科学抽象出来的人或人的普遍性;并不反对在坚持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前提条件下,并与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的人统一起来,谈论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和共同人性及谈论人权、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科学提出人的本质思想,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发展的、社会的、实践的。这一思想基于现实的人的辩证关系,在超越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由性方面发挥一定的可能性意义。它不仅在理论上实现对人本主义的超越,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真实语境的误读是西方学者逃离社会批判理论唯物主义路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劳动”批判是在历史辩证法的现实逻辑中得到整体定位的:第一,劳动是在实践哲学视角中凸现的感性活动,劳动概念的形成与实践概念的提升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二,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主体性依据,劳动确切地讲是社会批判理论现实、历史的载体;第三,劳动活动历史超越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的现实消解,而不是非劳动美学设定。  相似文献   

12.
"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产主义的内在诉求,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继承和创新,是我党对三大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历史潮流的积极回应.人权存在的三形态说、人权发展的三阶段论、人权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三层关系是"人权"入宪的理论基础,而人权实践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人权"入宪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人权事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人权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人权思想理论内核与当代中国法治国家以人为本的实践本质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有助于在理论上确立起一种人权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提供一种正确处理人权理想与现实张力的方法和一个人权实现的评价尺度,从而为我国人权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提出来。从本质上讲 ,人权是人的本能在社会中的需求和表现。人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然性和社会性是人权的基本属性。因此 ,人权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人权问题既是国际问题也是国内问题。人权的实现要靠国际国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之质,区别于人的属性和人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的劳动实践。这一重要的界定显示此时的马克思已经接近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界定不仅避免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而且指明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因而与"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相矛盾的。并且,马克思还指出了人类解放的目标即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确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人的自由与实践出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权本原观.人权产生以人的生命存在为自然前提,也即自由是第一个前提.人权产生以人的社会生产劳动为社会前提,也即实践是第二个前提.人权理想的实现在于人类的解放,也即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权的真正实现.马克思的人权本原观,以人的自由存在为前提,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人权的现实化之径,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人权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关怀的最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社会关怀的理论。本文以弱势群体关怀为视角,审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认为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是弱势群体关怀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以客观的自然为基础,以人类学取代神学,指出上帝就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拥有“理性、意志、情感”三种能力。而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线索,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阐述了“人的本质”:即人是劳动实践的人、社会关系中的人、具体历史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对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人类解放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论证了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自然及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压迫中获得解放的过程。此理论作为理想,既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加以辩证地理解。这对于我国目前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