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执行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是政府长期信息不透明下的惯性所致,也是因为对信息公开存有心结。从规范层面讲,这些阻力不是来自于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不理解,而在于对信息不公开范围的错误解读,甚至是恶意解读。科学准确地界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限制,包括界定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概念,是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保密工作是涉及党和国家安全稳定的大事,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因工作性质与特点不同,地位特殊,掌握涉及国家及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利益、不宜公开秘密信息比较多,做好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的保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执行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是政府长期信息不透明下的惯性所致,也是因为对信息公开存有心结。从规范层面讲,这些阻力不是来自于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不理解,而在于对信息不公开范围的错误解读,甚至是恶意解读。科学准确地界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限制,包括界定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概念,是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之必然,而信息保密则是一国维持管理秩序之必需,也是其维护特殊法律关系之必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突破传统保密观念,既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又存在泄密隐患,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目前,调整信息公开和保密关系中存在的法律障碍有:调整保密关系的法律发达,调整信息公开的法律缺乏;已有的法律规定观念守旧,客观上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广;政府信息公开的现有法律,其法律位阶较低,不足以解决信息公开与保密中存在的矛盾;现有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较小,界定公开与保密的标准不统一、不合理。因此,及时调整法律,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密之间的关系,就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信息公开法原则;科学确定公开与例外的界限;建立内部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以司法权来制衡行政权;追究故意不公开信息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历来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指导分析我们的保密工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看秘密现象的产生。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看秘密现象和秘密过程的矛盾运动。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看全方位开展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看对保密方法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加强对保密工作的宣传,要以《保密法》为核心建立一整套的国家法律体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做好保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颁布2周年,5月下旬,省社院领导和全体干部积极开展了网上保密知识答题活动。此次活动的举办是按照省保密局的要求及工作部署,利用互联网组织开展的一次保密法知识学习测试答题活动。答题的主要内容为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要求等。活动普及了保密知识,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保密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依法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国家秘密界定的模糊性易导致公众知政权的“合法伤害”,调整“国家秘密”理念有助于“合法伤害权”的消解。理性设立国家保密事项的合理界限应该确立两项基本原则:以信息的公开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或损害”作为秘密事项判断的标准,且危险或损害的“明显”而“即刻”性预测是合理的;基于前一原则强调公民权利的满足而非政府权力的到位,对于不明显符合上述原则的那些信息,应以公开而非保密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工作秘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它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尽管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工作秘密进行了规定,但现已颁布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却没有将工作秘密纳入信息公开保护的范围内,从而给工作秘密的保护带来诸多难题。我们要大胆借鉴国外法律对工作秘密实施保护的成功经验,加紧修订我国与工作秘密有关的法律法规,将工作秘密纳入信息保护范围内,提高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开获取能力,确保各级政府机关依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朱立言、陈宏彩在《论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一文(载《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中认为,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的矛盾和对立,在很多时候被人为地扩大化了。解决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要对国家安全事务进行严格、明确的划分,对应该保密的事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密;另一方面,并非“安全事务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0.
警务信息公开既是公安机关的一项工作制度,又是一项法定制度,受到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规范及公安机关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制。在实践中,警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与《保密法》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警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法律位阶低、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不确定、保密事项的确定任意扩大化、问责制度的缺失等。制定《警务信息公开实施细则》、明确公开和不公开的范围、建立保密审查制度、规范问责制度,是调整和完善警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是法定的公开例外种类之一。与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属于强制例外不同,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具有部分自由裁量权。然而,由于缺乏对“商业秘密”、“公共利益”等要件的界定,同时也没有明确行政机关对此类政府信息的审查程序,因此,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对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下的商业秘密界定、公开程序的操作设想以及此类信息中的可分割性原则的适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指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也在实践中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协同推进内外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要更加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刑事手段来保护商业秘密是各国普遍的做法。法律保护的手段应当与保护对象的特性相适应,具体到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侦查工作中,应当根据商业秘密本身的特点、侵犯的行为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保护目的来制定相应的程序规范。首先,应当明确由商业秘密权利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行使此类案件的管辖权。其次,为更好地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完善此类案件的侦查强制性措施。最后,对于诱惑侦查措施的使用,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日趋严重,对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尽快组建我国的网络执法专门队伍,对维护网络安全,有力地打击网络犯罪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正积极构筑面向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新世纪的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是以日本国家利益为旨归、基于对21世纪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而确立的.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呈现一些新特征,无论是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定位,还是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手段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这些变化和趋势改变了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当前国际社会上经济间谍活动日益频繁。经济间谍非法获取他国的经济秘密,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等诸多危害。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制条文,经济间谍犯罪的刑事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观点,它随着国家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新世纪以来,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并呈现出新特点: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但并没有取代传统安全问题;国家的外部安全依然重要,而国内安全更为重要;人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而国家安全是人的安全的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但单纯的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带来安全。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观应是全方位的系统安全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所倡导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反映了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全新理论和战略思考。对"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的研究主要从专著、博士毕业论文和期刊文章三个方面反映,就有关安全的概念、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中国新安全观的形成、中国新安全观的实践及有关对新安全观的质疑五个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要进一步深化中国新安全观研究,就要从对"中国新安全观"所涉及概念的明确和进一步界定,搞清楚"新安全观"研究与"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的关系和构建"中国新安全观"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