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子的人治思想就其强调执政者个人的道德表率作用而言,可称之为德政或德治;而柏拉图所强调的却是统治者的智慧,是一种哲学王的统治。孔子思维中的"君子"或"贤人"是极为模糊的,柏拉图笔下的哲学家却是清晰可辨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孔子与柏拉图相关文本的解读,本文拟以秩序为切入点,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孔子与柏拉图中西方两位先哲的秩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以期从文明发轫期窥探和挖掘出中西秩序理念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泽东“人治加群治”的治国方略 ,实质上是“人治底下的群治” ,是人治的当代形态 ,收效甚微 ,负面作用为主 ,乃至某种程度上造成国无宁日 ,以一场浩劫告终。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路线 ,实行“三有利”原则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和功利主义法价值观 ,为使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开辟了道路。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不可能完全摆脱人治的痕迹 ,给其后继者留下了继续革故鼎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对正义展开过细致的论述,柏拉图和孔子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论语》中都有大量的关于正义的论述。对二人正义观的比较,既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正义"的内涵,也对思考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追求一种哲学王的"人治"是柏拉图一生的愿望,在理论上,他留下了"哲学王"的政治统治方式。根据韦伯的划分标准,柏拉图所推崇的贤人政治属于魅力型统治。柏拉图向法治思想转变过程中吸收了人治思想的精华部分。先秦儒家认为人治优于法治,"人治"中包含着对法律因素的肯定与利用。在我国目前所致力的法治社会里,人治的合理因素仍应被强调。  相似文献   

6.
王成财 《法制与经济》2009,(24):138-138,F0003
在西方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对正义进行了严密、深刻、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他以个人天赋论与分工论为前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双重实现,构建一个哲学王统治的人治式的乌托邦,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正义乃成为《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仁智 《现代法学》2006,28(4):181-186
孔子思想是第一次文化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伟大创造,儒家社会理想的本原是“和谐”。孔子纳“仁”入“礼”,希望通过体现以民为本的社会正义观的“礼法”体系去整合社会,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孔子的利、义观中,个人之“利”与个人之“义”并不相互冲突。孔子的“义利”观体现了法律的利益调控功能与正义价值的和谐统一,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有契合性。孔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利”与“义”的和谐统一观,对今天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邵方 《法学论坛》2007,22(1):124-129
朱熹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天理说是朱熹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德礼政刑、刑以弼教的德刑观;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观;任贤使能的人治观构成其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朱熹法律思想是对孔子以降的儒家法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其法律思想具有革新性和经世致用性,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时期的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重视统治者对智慧的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浸透着对法律的推崇。但二者都是都是强调理性的作用,只是通过不同的治理手段而达到理性的目的而已。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的由来在我国,对先秦儒法两家法律观的研究和评价,有一种影响颇大、流传极广的观点,即“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人治和法治并不是中国法律史上固有的概念,而是随着近代的“西学东渐”之风,由我国资产阶级学者从西方引进的。最先将人治和法治用到先秦儒法两家头上去的,要推梁启超。他在一九二二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称儒家为“人治主义”、“德治主义”、“礼治主义”,称法家为“物治主义”或“法治主义”,以及“术治主义”和“势治主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应体现正义,对此应作出法哲学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对"正义"的追问必触及到其中关于"程序"与"伦理"的内在矛盾。要强调,"程序正义""伦理正义"的合理性,共同构成"法律合法性"的基础。总之,应当立足实际建设体现"程序正义""伦理正义"相统一的"正义之法"。  相似文献   

12.
崔永东 《北方法学》2009,3(6):124-128
中国司法传统的主流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精神,也蕴含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而目前在西方兴起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在价值理念上与儒家的和谐思想和调解制度有诸多近似之处,而这也正是中西法律文化可以汇通的地方。它们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Ideal Socio-Legal Order. Its "Rule of Law" Dimen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author aims at defining the borderlines of the concept "rule of law." This has been often inflated to encompass several dimensions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The author on the contrary believes that the "rule of law" ought to be a "thin" ideal. As a matter of fact, when the "rule of law" signifies almost any dimension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it comes to stand for nothing essential in particular. Deflation is then advocat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normative content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means that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defined as a concept covering only some well delimited dimensions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相似文献   

14.
范忠信 《中国法学》2003,(6):168-178
“封邦建国”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是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特有成份 ,是与西方的封建主义 (Feudalism)或封建制度 (Thesystemofenfeoffment)大为不同的东西。它是根据“亲亲”和“报功”原则来瓜分政治经济利益的一个制度体系。各种不同形式的“封君”在各类不同形式的“封域”中开发和享用资源及作威作福 ,是中国封建制的实质。这种缺席是贯彻中国始终的制度 ,自汉代至太平天国一直以各种形式存在 ,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潜在的体现。对这一意义上的“封建”法制史的研究 ,过去一直被忽视。其实 ,对“封建”法制史的研究是揭示中国法律传统奥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essay, one of Derrida’s early texts, Plato’s pharmacy, is analysed in detail, more specifically in relation to its reflections on writing and its relation to law. This analysis takes place with reference to a number of Derrida’s other texts, in particular those on Freud. It is especially Freud’s texts on dream interpretation and on the dream-work which are of assis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to Derrida’s analysis of writing in Plato’s pharmacy. The essay shows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Derrida’s analysis of Plato’s texts and Freud’s study of the dream-work. The forces at work in dreams, it appears, are at play in all texts, which in turn explains Derrida’s conten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pharmakon as providing the condition of possibility of Plato’s texts. The essay furthermore points to the continuity between this ‘early’ text of Derrida and his ‘later’, seemingly more politico-legal texts of the 1990s. A close reading of Plato’s pharmacy, with its investigation via ‘writing’ of the foundations of metaphysics, and thus also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law, is obligatory should one wish to comprehend how Derrida attempts to exceed the restricted economy of metaphysics through his analysis of concepts such as justice and hospitality.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所著的法学著作涉及伦理问题的比较少,《论〈离婚法草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婚姻法必须合乎伦理,伦理是婚姻法的本质所在,是婚姻法存在的根本基础,婚姻法是社会认为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形式才能维护的婚姻伦理关系的上升。以青年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所阐述的伦理与婚姻法思想观察我国现行婚姻法,我们会发现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婚姻法有许多一致性,可见马克思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继续加强马克思法律思想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礼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诗渗透、积淀在礼的各个环节,并暗暗地决定了礼的存在方式和礼的历史命运.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在礼的诗化进程中,《诗》也逐渐政治、伦理化.用诗与用《诗》的礼典意义贯穿于"礼"的诗化和"诗"的礼乐化双向互动演变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伦理反思,拒斥习俗主义,把国家与社会统一于道德之中,并以道德统摄城邦政治和社会生活。政治对人的要求是“应当做……”,所以,我们将它概括为“产生于道德的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看作是道德实践,将政治与社会分别开来,政治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善,它对人的要求是“能够做……”。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产生道德的政治哲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一切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