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积极回应,对预防和化解转型期多元社会矛盾外显体现的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有助于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利益协调体制和治理民主制度,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但是,协商民主也因面临平等基础与公共责任匮乏、低效率以及维稳压力等现实困境而可能引发更大不公、损害公共利益、导致民众情绪失控以及民粹主义行为滋长等激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为此,将协商民主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矛盾形成发展阶段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理方式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2.
刘广东 《学理论》2012,(30):5-7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升级的一个突出反映,科学地分析转型期的社会矛盾,理性地应对由社会矛盾升级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各种应对机制来达到从容应对、科学决策、信息权威、处置果断、降低成本、社会和谐的目的。应急管理机制包括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决策机制、新闻发布机制、控制处理机制、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3.
吴月丹 《学理论》2013,(19):55-57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试图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含义、性质、特征,找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构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英 《理论探索》2006,(6):136-138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遏制群体性事件发生,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群体性事件一般由诱因、流言传导、群众参与三个要素促成的,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事件发生。为此,建立民意表达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关注民生民意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并且不断呈现出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群体性事件网络内外交织放大、“无直接利益冲突”、“非经济利益”、参与主体广泛及“燃点”降低等特点,应从解决突出矛盾,建立完善的利益均衡及利益诉求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方面建立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千差万别。从利益矛盾视角管窥,多数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群体利益矛盾、官民利益矛盾激化而引发的一种社会冲突现象。体制内合法性的利益表达机制阻滞、多元化的利益协调机制重构滞后、利益谋取的价值导向机制不够公正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相应地,完善体制内合法性的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利益协调机制的整合能力、实现利益谋取的公平最大化是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各种矛盾交织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高发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分为民族群体性事件、宗教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影响,境外敌对势力干预等原因引起,有政治化、国际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法对社会控制的作用,建立健全处置事件的组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公信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在分析了学者已有的对于群体性事件概念、分类和原因以后,提出从行政执法的视角分析群体性事件,包括失当的行政执法导致或者扩大了群体性事件,得当的行政执法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执法是预防、化解、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举措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群体性事件存在情绪耦合型和直接利益型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呈现出不同的机理与路径,情绪耦合型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与路径为:环境矛盾与环境权益结构改变,情绪矛盾生成与耦合,信息传导机制的确定,环境群体事件群体心理构建,紧急性规范建立。直接利益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与路径与情绪耦合型环境事件演化机理与路径的典型差异在于:直接环境权益受损,体制内权益诉求,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因此,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阻断和治理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区别应对。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通过法律制度化的建设,完善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预防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从法治视角研究群体性事件,界定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征,分析其成因.在法治的框架内高效及时地处置、防治群体性事件,是现代法治理念对一个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才能探索出一条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群体性事件演变的基本态势是:群体性事件类型格局从过去单一的物质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转向多元类型并存的格局;发生的动因从在过去共同物质利益受损粘合点走向共同群体意识粘合点;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方式从被迫性转向主动依法抗争性;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助推作用更加凸显等。根据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态势应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包括群体性事件分类治理的方针;动态追踪人民内部矛盾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以构建公民权利平等为核心路径化解社会不公平感的冲突源;根据非线性的演变特点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和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徐琛  徐中 《党政论坛》2010,(7):21-23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预防和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深入研究基层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责及面对的难题,从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处置、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是当前现实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原地区6县(市)的调查发现,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存在三个深层次原因:一是民众社会心理出现偏差,二是缺乏畅通的诉求表达途径和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三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政府失灵"现象。针对这三个原因,提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塑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消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构建合理有效的诉求表达与利益博弈机制,促使群体利益纠纷自我化解;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妥善解决各类群体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预防和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深入研究基层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责及面对的难题,从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处置、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是当前现实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认识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建立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事关执政根基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结构的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降低群体性事件的烈度,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如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政府坚持信息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17.
倪瑾 《党政论坛》2011,(7):36-3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认识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建立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事关执政根基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不断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积极预防、有效应对各类群体性事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而其中,公安机关更是责无旁贷。从公安机关的职能角度出发,提出措施有: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防暴警察队伍建设;强化公安民警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9,(9):42-45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增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推进政府与社会在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危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群体性事件呈现增长态势。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